白蘭地這一名詞,最初是從荷蘭文Brandewijn而來,它的意思是“可燃燒的酒”。從狹意上講,是指葡萄發酵后經蒸餾而得到的高度酒精,再經橡木桶貯存而成的酒。現在的白蘭地是英文Brandy的譯音,是一種蒸餾酒,它是以水果為原料,經發酵、蒸餾制成的酒。通常,我們所稱的Brandy(白蘭地)專指以葡萄為原料,通過發酵再蒸餾制成的酒。而以其他水果為原料,通過同樣的方法制成的酒,常在白蘭地酒前面加上水果原料的名稱以示區別。比如,以櫻桃為原料制成的白蘭地稱為櫻桃白蘭地(Cherry Brandy),以蘋果為原料制成的白蘭地稱為蘋果白蘭地(Apple Brandy),以葡萄為原料的餾酒叫葡萄白蘭地,)。“白蘭地”一詞屬于術語,相當于中國的“燒酒”。
我們所講的白蘭地的意思是“生命之水”,通常被人稱為“葡萄酒的靈魂”。世界上生產白蘭地的國家很多,但以法國出品的白蘭地最為馳名。而在法國產的白蘭地中,尤以干邑地區生產的最為優美,其次為雅文邑(亞曼涅克)地區所產。除了法國白蘭地以外,其他盛產葡萄酒的國家,如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美國﹑秘魯﹑德國﹑南非﹑希臘等國家,也都有(生產)一定數量風格各異的白蘭地。獨聯體國家生產的白蘭地,質量也很優異。
我今年自釀的葡萄酒(買了4百多斤葡萄)較多,光渾一點的三曲(我前面文章有定義)就有近40斤,全做料酒也用不了,就想試一下蒸餾白蘭地葡萄酒。想了一個月的方法,終于有著了。
我考慮蒸餾的原理不外乎是將酒糟加熱放出蒸氣,通過快速降溫變成水珠,匯集流到指定容器就行。我就找了兩節橡膠軟管和一個中間粗、兩頭細的玻璃導管來完成此項工作。我先把一節導管的一頭套在高壓鍋的出氣孔上(高壓鍋加熱不容易漏氣),一頭套在玻璃管的一端,再把另一節導管的一頭套在玻璃管的另一端,一頭放進較低的一容器里準備接酒。加熱高壓鍋時把玻璃管放進冷水里(打掃冰箱整出一堆冰塊正好用上),不一會就見下端的橡膠軟管開始滴酒,心里好高興。


我花了5個小時,一共蒸餾了30斤酒糟和三曲,出了3斤半白蘭地灑。
剛出的酒是白色的,清度稍微有點混,口感有點苦,稍有點葡萄酒后味,酒勁有點大,幾個朋友一嘗都說比我的原汁葡萄酒口味差遠了。考慮到歐州的白蘭地都是蒸餾后放進橡木桶,長期存放才增加香味,慢慢熏陶變成金黃色的,而我沒橡木桶不可能這樣做,就把我存的半小瓶(25克)青島金獎白蘭地勾兌到我新蒸餾的酒中,顔色也有點黃了,再試著放一段時間看看苦味能否減少,香味能否增加。
我晚上試著用火點一下新蒸餾的酒,小火,火勁不大,這說明酒精度數在40度左右。
這是我的第一回嘗試,肯定有很多不足,但能蒸出酒就很高興,我明年還會多琢磨。對于我的新“白蘭地”酒,我先考慮用我的干白勾兌提味,但會降低酒清度數。如有其它好方法,歡迎大家多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