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三伏貼是通過中藥對人體穴位的刺激,激發經絡功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和調整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因此,準確的穴位貼藥是十分重要的,貼藥不同的位置和穴位,防治的疾病不一樣。>>>
冬病夏治三伏貼穴位貼敷療法主要適合于身體陽虛的人,用于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復發作或加重的慢性、頑固性疾病。臨床上重點適宜防治的疾病主要有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鼻淵、鼻鼽、喉痹(變應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小兒體虛易感冒、反復咳喘(呼吸道感染);部分骨關節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三伏貼療法既然是穴位貼敷,認準穴位當然很關鍵,那么,三伏貼都貼哪些穴位呢?穴位貼敷部位一般以人體的十二經及督脈腧穴為主。治療肺系疾病的常用穴位主要有肺俞、心俞、膈俞、膏肓、定喘、中府(均為雙側),每次選用3個腧穴(一般多選用前三個腧穴),若局部有破潰或者瘢痕,可以選擇其他3穴;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辨證,可加取風門、脾俞、腎俞、足三里、大椎、天突、神闕、關元、中脘、內關等穴。治療骨關節病的常用穴位大椎、肝俞、脾俞、腎俞、命門。另外,胃寒貼中脘,腎陽不足貼腎腧、命門,氣血不足貼膈腧等穴位。
下面這幾個穴位是幾個三伏貼比較常用的穴位和功效,讓我們一起探討學習一下三伏貼貼的位置和穴位:>>>

1、肺俞穴:肺俞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此穴主治疾病為:肺經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氣管炎等。兒童可選用此穴。
2、大椎穴:大椎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此穴主治疾病為:咳嗽、五勞虛損、中暑等,益氣壯陽。
3、膻中穴: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此穴主治疾病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兒童可選用此穴。

4、天突穴:天突穴位于頸部,前正中線上,兩鎖骨中間,胸骨上窩中央。此穴主治疾病為:咳嗽、咽喉炎、扁桃體炎等。
5、膏盲穴:膏肓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此穴主治疾病為:咳嗽,氣喘,肺癆等。
---------------------------------------------
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療法作為一種專業的中醫治療方法,治療前需要向正規醫生詳細了解自己是否適用此療法;其次,穴位貼敷只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療,正在服藥的慢性病患者在進行中醫敷貼期間不要盲目減藥、停藥;另外,穴位貼敷除有適宜人群和病種外,貼敷藥物須根據疾病合理調配、制備、保存,貼敷時要根據病種、病情辨證選穴等。
三伏灸的作用
①局部的刺激作用,局部的藥物刺激通過神經反射,激發機體的調節作用,使機體某些抗體形成,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對一些過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②經絡的調節作用,溫熱性能的藥物對局部的刺激,有類似灸法的效應,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散寒的效果。而且通過經脈的調整,達到補虛瀉實,促進陰陽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
③藥物本身的作用,藥物通過皮膚滲透至皮下組織,在局部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勢,發揮較強的藥理作用,同時通過藥物對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發全身經氣,通過微小血管的吸收輸送,發揮最大的藥理效應。
④利用“三伏天”這全年最熱的時段,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刺激人體穴位,并通過藥物的作用,起一個良性的,有利于機體增強抵抗力的,扶正祛邪的作用。(另外,在冬季還有三九灸,同樣是利用全年最冷的時段,灸治疾病)

三伏灸適用的癥狀
1、呼吸系統: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
2、消化系統疾病:肝炎、慢性膽囊炎、胃腸功能紊亂、潰瘍病等。
3、外周神經病:三叉神經痛、面神經炎等。
4、皮膚病:白癜風、銀屑病、蕁麻疹、硬皮病、神經性皮炎、尋常疣、斑禿等。
5、其他病癥:梅核氣、痛經、痹證(包括退行性骨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肱骨外上髁炎)等。
三伏灸適應癥:
很多疾病都能用三伏灸的方法治療,除了上面提到的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以外,還包括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病、風濕性關節炎等屬于陽虛寒凝范圍的疾病。所謂的陽虛寒凝,主要是指有怕冷、鼻涕或痰液白而清稀、受寒后癥狀會明顯加重等表現。
三伏灸主要是在人體穴位上貼敷藥物,因為很多藥物都有刺激性,所以貼敷的穴位一般都是選擇在背部。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所用的藥物和穴位也不盡相同,用中醫的話來說就是要“辨證”選穴、選藥。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病的三伏灸法。
1、慢性支氣管炎:>>>癥狀:咳嗽、咳痰或氣喘的癥狀出現在兩年以上,每次發作持續三個月以上的。發作有明顯的季節性,冬季發作,春夏緩解。
穴位:初伏取天突穴、大椎穴、雙側肺俞穴、雙側膏育俞穴;
中伏取雙側定喘穴、雙側風門穴、雙側脾俞穴;
末伏取膻中穴、雙側百勞穴、命門穴、雙側腎俞穴。
藥物:白芥子、生甘遂、延胡各一份,細辛半份,烘干磨粉,用生姜汁調成稠糊狀,做成直徑約為10mm,厚約為3mm大小的餅狀,備用。
具體操作:把做好的藥餅放在上述穴位上,用30×30mm橡皮膏固定。每次貼藥時間視年齡、病情輕重而定,15周歲以下和病情較輕的貼4~6小時,其他的貼6~8小時。從初伏的第1天開始貼,然后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各貼藥1次。
2、哮喘:>>>癥狀: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難、胸悶、咳痰等表現。最典型的癥狀是呼氣的時候很難受,發作性的時候有哮鳴音出現。嚴重的需要坐起來才能正常呼吸,經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哮喘容易在夜間及凌晨發作,秋冬寒冷的季節常常會病情加重。
穴位:取大椎穴、雙側肺俞穴。
藥物:白芥子、甘遂、細辛、延胡索等研末,治療前1天用姜汁及凡士林調成膏狀備用。
具體操作:分別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施灸。在穴位上放約2.5×3cm、厚約0.3cm的鮮生姜片,在姜片上放直徑為1cm的圓錐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膚潮紅,連續灸三次。然后把調好的膏藥貼到穴位上,一般貼4~24小時以后撕掉即可。
3、過敏性鼻炎:>>>癥狀:噴嚏、鼻癢、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見的四大癥狀。通常是突然和劇烈的打噴嚏;鼻癢,鼻涕多,但是經常是清鼻涕;鼻子不通氣,還常伴眼睛發紅、發癢以及流淚,甚至頭暈、頭痛等癥狀。
穴位:初伏取雙側百勞穴、雙側肺俞穴、雙側膏肓俞;
中伏取大椎穴、雙側風門穴、雙側脾俞穴;
末伏取雙側大杼穴、雙側肺俞穴、雙側腎腧穴。
藥物:甘遂、麻黃、細辛、半夏、麝香,各等分研成粉末,加新鮮的姜汁調勻,做成直徑約為10mm,厚約為3mm大小的膏藥餅,備用。
具體操作:分別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貼藥,穴位按照上面的次序,每次貼藥保留4h左右。
4、預防感冒:>>>癥狀:平常體質虛弱,氣候稍微變化或到寒冷季節極易感冒的人。
穴位:大椎穴、雙側風門穴、雙側肺俞穴、雙側定喘穴、雙側膏肓俞穴。
藥物:生白芥子、細辛各1份,甘遂、玄胡各半份,烘干研成粉末,用生姜汁調成稠糊狀,做成直徑為2.0 cm,厚約0.5 cm大小的藥餅,正中放少許麝香,備用。
具體操作:將新鮮生姜切成5分硬幣厚,2 cm×2 cm大小的姜片,放在大椎、風門穴上,在姜片上放直徑為1cm的圓錐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膚潮紅,連續灸三次。然后把做好的藥餅放在穴位上,用風濕膏固定。每次貼藥時間視年齡而定,15歲以下者貼4~6 小時,15歲以上者貼6~24小時,從初伏的第一天開始貼,中伏、末伏各貼藥1次。
以上這幾種疾病是三伏灸中最常見的,其實,凡事屬于陽虛或者寒凝的疾病,都可以用“冬病夏治”的方法來治療。
三伏灸注意事項
提前問診再貼天灸
中醫將人體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淤血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郁質、特稟質等九中體質,天灸對陽虛質和氣虛質的人效果很好,但對陰虛質和體質濕熱的人就不適合天灸,天灸所用都是性溫通、溫陽的藥物,體質濕熱的人一旦貼藥,就像火上澆油。所以,在決定做天灸前,最好先到醫院問診,詢問醫生是否適合做天灸,看自己有哪些對應癥,主要貼哪些部位,這樣在貼藥當天可使醫生迅速完成貼藥,節約問診時間。
貼藥期的飲食禁忌
貼藥的當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鮮、辛辣食物,還有易化膿食物,如牛肉、鴨、鵝、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貼藥10小時內不能洗澡。治療的同時應戒食如牛肉、鴨肉、鵝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敷貼期間應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貪涼,不要吃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禁食海鮮、蝦等易發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貼藥后的注意事項
天灸療法又稱“發泡灸”,貼藥后起水泡是正常現象。成人一般貼2-4小時,兒童貼1-2小時,貼藥后皮膚有發熱感,灼痛感,各人皮膚耐受情況不一樣,但以能耐受為度。敷貼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膚都會有灼熱和紅潤,如果穴位上的皮膚起泡,效果會更好,證明所貼藥物已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但瘢痕體質的患者起泡后可能留下瘢痕。貼藥后如皮膚出現水皰,應注意保護好創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重在堅持
一般來說,三伏天灸一年至少要做三次,分別在初伏、中伏、末伏各做一次。也可在入伏前10天和出伏后10天做加強。天灸的作用是防病保健,并不是治療疾病。一個天灸的療程是三年,主要目的是防病保健,如果半途而廢,做一年停一年,效果肯定會打折扣
三伏灸禁忌
患咳喘但是伴有發燒的患者、肺結核活動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灸”法治療,從中醫角度說,患有這些疾病的人,或者陽盛,或者陰虛,總之體內都存著不少的“火氣”,如果再用熱性的藥物,會使陽更盛,陰更虛,不僅會加重發熱、咯血等病情,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還有,皮膚嬌嫩或有破損,以及少數極易過敏的患者也禁止用“三伏灸”,藥物貼敷之后會使皮膚發熱、充血,甚至起泡,就是皮膚正常的也要細心護理,否則容易引起局部感染。
另外,患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人,也不能用“三伏灸”來治療。因為藥物貼敷后機體會出現一系列的反應,如加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的速度等,這些反應會加重心肺的負擔,引起水腫、心慌、氣急,嚴重的還會發生心衰。心肺功能不全在老年人中多見,所以建議老年朋友們在選擇冬病夏治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