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你是第二次去某一個地方,就會有回家的感覺。曾經無數次火車汽車穿過景德鎮,三年前曾經有幸跟著江西旅游局“江西風景獨好”活動專心的了解過這個城市,這次算是二探古窯了。我突然納悶了一個問題很久:既然這里是一個地級市,為什么不叫景德市而啰嗦的叫景德鎮市?看了有關資料才知道,因為1927年到1929年景德鎮建市,這里還真的被稱過景德市。 從黃山到景德鎮雖然一路高速,也要走三個小時。因為幾天都很累睡了一路,甚至路過多次光臨的婺源都沒想起再看她一眼。我們住宿的伊龍大酒店就在古窯民俗博覽區邊上,這次是專程來逛“古窯”的,從酒店后門過去也就幾分鐘的路程,而那段綠竹成蔭的小馬路走起來還真爽。 景德鎮到處能看到這樣一個十分大氣的標語:“北看故宮,南訪古窯”。 如果來景德鎮想感受陶瓷文化,那古窯便是必去的,因為它是景德鎮陶瓷文化的濃縮之處。在古窯展覽區有幾位已經享受國家津貼的老手藝人為游客再現古代手工制瓷工藝全過程,看看老藝人的手工制瓷很長見識,我真的很佩服那些師傅們的精湛技藝。三年前就欣賞過這里的瓷樂表演,瓷器發出的聲音真心空靈通透,說“余音繞梁”也不為過。對于一個5A級的景區95塊錢的門票并不算很貴,在一些網站還能買到優惠價格,因為古窯非常值得一去,可以對歷代陶瓷有學習和了解。古窯民俗博覽區是景德鎮的典型景點,人們漫步在博覽區內,會有一種時光交錯的感覺,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交相輝映,讓你深切體會到我國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無論參觀古窯的核心景區,還是漫步景區的竹林小道,感受到的都是瓷文化的熏陶。即使去舒園(徽文化的廁所之稱)方便都感到舒心。參觀了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產作業線老藝人的展示,清代鎮窯、明代葫蘆窯、元代饅頭窯、宋代龍窯、風火仙師廟、瓷行等景點,也是必去之處。整個古窯民俗博覽區都在向人們展示著我國古代瓷業建筑,明清時期景德鎮手工制瓷的工藝過程。 去年這個時候我有幸在福建泉州的德化采集了七八天素材,德化是一個生產陶瓷工藝品的重要基地,它生產的陶瓷制品從古至今都在銷往海外。但是國人知道德化的人卻并不多,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好好宣傳自己,明確的說就是沒有一個像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這樣有歷史文化內涵的窗口向國人顯耀!聯合國去年底授予了景德鎮“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今年六月授予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看起來不偏不向,其實都是名副其實。我是外行,我自己的判斷是,燒制工藝兩邊都差不多,如果說景德鎮的瓷突出的是畫功,那德化的瓷更多的就是雕塑藝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