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日凌晨,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在吉隆坡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經過國際專家團隊的鑒定和確認,7月29日在法屬留尼汪島發現的飛機殘骸屬于馬航MH370客機。 納吉布說:“今天(6日),就在飛機失蹤后的515天后,我懷著非常沉重的心情宣布,經過國際專家團隊的鑒定和確認,在法屬留尼汪島發現的飛機殘骸,來自馬航MH370客機。” 納吉布表示,目前的證據顯示“MH370航班客機悲劇性地在南印度洋終結”。 納吉布還表示,由于搜尋區域偏僻且危險,他謹代表馬來西亞政府感謝參與到搜尋工作中的國家、組織和個人。雖然確認飛機殘骸屬于馬航MH370讓人感覺痛苦,但至少為機上乘客家屬帶來了一個確定的消息。 在納吉布的新聞發布會召開不久以后,馬航也發表聲明說,法國政府、法國民航安全調查分析局、馬來西亞調查組以及來自中國和澳大利亞的技術代表在法國圖盧茲共同確認,在法屬留尼汪島發現的襟副翼來自客機。馬航已經將確認結果通知機上人員家屬。馬航也將繼續在向家屬更新信息、協助各方的調查工作等方面提供支持與幫助。有了這個重大的突破以后,馬航也希望更多的飛機殘骸被發現,以幫助解開這個航空史上的謎團。 法國:飛機殘骸有“很大可能”來自MH370 法國巴黎的共和國副檢察官塞爾日·馬科維亞克北京時間今天凌晨在巴黎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7月29日在法屬留尼汪島發現的飛機殘骸有“很大可能”來自馬航MH370航班客機。 馬科維亞克是在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在吉隆坡宣布飛機殘骸屬于馬航MH370航班客機近半小時后作上述表示的。馬科維亞克的表述更為謹慎。他說,把波音公司和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兩方面提供的技術數據進行對比,可以確認發現的飛機殘骸來自波音777型客機,而且與馬航提供的技術數據有很多共性,因此這一殘骸有“很大可能”來自馬航MH370航班客機,但得出最終鑒定結果還需要專業人士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馬科維亞克表示,進一步的分析工作將從當地時間6日開始,可能要持續數日,專業人士將盡快完成分析鑒定工作,提供一個更加完整和可信的結果。
反向推測航班最后墜海地點較困難 根據馬來西亞方面的最新聲明,經過鑒定在法屬留尼汪島發現的飛機殘骸屬于馬航MH370航班客機,這一結果意味著從事實上證明馬航MH370航班確實墜海失事了,同時也證實了科學家對于馬航飛機墜海的推論。 而由于洋流的流向極其復雜,所以很難根據這片殘骸反向推斷出飛機最后墜毀在哪里。 澳大利亞:殘骸附著生物或可幫助解開MH370之謎 有專家表示,飛機殘骸上的附著生物或有助于推斷殘骸身份以及追溯墜機地點。此前,悉尼麥考瑞大學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梅蘭妮表示:“調查人員應該可以通過附著在殘骸上的生物來判斷墜毀客機是否為MH370。”如今,馬方已經確認飛機殘骸來自MH370失事客機,接下來附著在飛機殘骸上的生物或許能幫助解開馬航MH370之謎。 這些附著在殘骸上的生物,其中一種叫藤壺。由于觸角末端有個堅硬的外殼,藤壺常被誤認為是貝類,其實它是附著在礁石或船體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質外殼的生物,能夠分泌藤壺初生膠,任憑風吹浪打也沖刷不掉,保證了極強的吸附能力。 專家表示,對于藤壺或其他貝類的深入研究或能顯示出殘骸所經區域海水的水溫和化學成分,比如說,如果殘骸上有熱帶貝類的話,那么可能搜索區域要比之前更偏北一點,而如果有冷水貝類的話,搜索區域則要更加偏南。此外,西印度洋和東印度洋的貝類生物也有區別,這也有可能幫助調查人員縮小搜索的范圍。 同時,生態學家將研究附著在飛機殘骸即襟副翼上的藤壺是生長在殘骸表面還是其兩側,從而有助判定殘骸究竟是在水上漂浮了一段時間還是直接沉入了海底。 澳公布客機殘骸漂流模擬圖 5日,根據MH370客機可能的失事地點以及洋流和風力情況,澳大利亞研究機構公布了客機殘骸在印度洋的漂流動態模擬圖,有助于我們了解客機殘骸可能的漂流路線。 模擬圖顯示,黑色的弧線是當前MH370客機搜尋區域,密集的白色箭頭代表每天的風向,而密密麻麻的紅點、黑點和藍點代表客機殘骸可能漂流的位置,在洋流、風力和海浪的作用下,客機殘骸大致沿著逆時針方向先向北再向西移動,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殘骸可能會漂流至印度洋西邊的法屬留尼汪島。 初版殘骸漂流模擬圖誤導搜索團隊 據路透社報道,澳大利亞運輸安全局5日表示,于2014年6月制定的馬航MH370客機殘骸最初漂流模型圖是錯誤的,因此誤導了搜索團隊,以為客機殘骸會隨洋流在2014年7月的前幾個星期出現在印尼蘇門答臘島西海岸附近。隨后,去年11月,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經過精密計算和研究后,改進并更新了模型圖。 來源/央視新聞 本期監制/許強 周慶安 主編/江平 編輯/張省 期待早日破解馬航MH370墜機之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