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氣:五行之氣。古代把五行和四時相配:春為木,夏為火,季夏(夏季的第三個月,即陰歷六月)為土,秋為金,冬為水。“治五氣”是指研究四時節氣變化。 藝:種植。 五種:指黍、稷、稻、麥、菽等谷物。 原文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 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 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 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 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 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 <史記 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翻譯: 黃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孫,姓公孫名叫軒轅。他一生下來,就很有靈性,出生不久就會說話,幼年時聰明機敏,長大后誠實勤奮,成年以后見聞廣博,對事物看得清楚。 軒轅時代,神農氏的后代已經衰敗,各諸侯互相攻戰,殘害百姓,而神農氏沒有力量征討他們。于是軒轅就習兵練武,去征討那些不來朝貢的諸侯,各諸侯這才都來歸從。而蚩尤在各諸侯中最為兇暴,沒有人能去征討他。炎帝想進攻欺壓諸侯,諸侯都來歸從軒轅。于是軒轅修行德業,整頓軍旅,研究四時節氣變化,種植五谷,安撫民眾,丈量四方的土地,訓練熊、羆、貔(pí,皮)、貅(xiū,休)、(chū,初)、虎等猛獸,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戰,先后打了幾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勝。蚩尤發動叛亂,不聽從黃帝之命。于是黃帝征調諸侯的軍隊,在涿鹿郊野與蚩尤作戰,終于擒獲并殺死了他。這樣,諸侯都尊奉軒轅做天子,取代了神農氏,這就是黃帝。天下有不歸順的,黃帝就前去征討,平定一個地方之后就離去,一路上劈山開道,從來沒有在哪兒安寧地居住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