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格言【下】
——出自《管子 · 君臣》。 意思是:嚴于律己的人,高尚的品德就樹立起來了。 ※ 天下無難處之事,只消得兩個“如之何”;天下無難處之人,只消得三個“必自反”。 ——出自《呻吟語 · 敦倫》。 意思是:只要多動腦筋,天下就沒有處理不了的事情;只要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天下就沒有不好相處的人。 ※ 天下有三檢:眾人用家檢,賢人用國檢,圣人用天下檢。 ——出自(漢)揚雄《法官 · 修身》。 意思是:天下有三種人的檢查:普通之人用持家的道理來檢查自己,賢良之人用治國的法律來檢查自己, 高尚之人用天下的公道來檢查自己。 ※ 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 ——出自《薛文清公讀書錄 · 器量》。 意思是:只有自己心胸開闊,才能對人寬容;只有自己忠厚老實,才能容納別人。 ※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出自(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意思是:只有自己品行端正,才能教育別人;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使人信服。 ※ 未聞枉己而能正人者也。 ——出自《淮南子 · 詮言訓》。 意思是:還沒有聽說自己的行為不端,而能去糾正別人的錯誤。 ※ 未有不能自足而能足人者也,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 ——出自(漢)桓寬《鹽鐵論 · 貧富》。 意思是:不能滿足自己的,怎能滿足別人呢?不能管理自己的,怎能管理好別人呢? ※ 畏于己者,不制于彼。 ——出自(宋)呂本中《官箴》(引孫思邈語)。 意思是:對待自己能夠嚴格要求,就不會被別人所牽制。 ※ 我所不能者,不敢以責人;人所必不能者,不敢以強人。 ——出自(清)魏禧《日錄里言》。 意思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苛求別人去做;別人辦不到的事情,不要強迫他人去做。 ※ 無身不善而怨人,無刑已至而呼天。 ——出自《荀子 · 法行》。 意思是:不要自己做不好而埋怨別人,不要等到刑罰降臨頭上再呼天喊地。 ※ 喜來時一點檢,怒來時一點檢,怠惰時一點檢,放肆時一點檢。 ——出自(明)呂坤《呻吟語 · 省察》。 意思是:要隨時隨地檢點自己的言行。 ※ 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出自《易經 · 系辭下》。 意思是:受到小的責備,而能加倍地警惕,這雖小就因禍得福了。 ※ 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出自(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意思是:做事不可隨心所欲,說話不可信口雌黃。 ※ 行矣且無然,蓋棺事乃了。 ——出自《昌黎先生集 · 同冠峽》。 意思是:經常檢查自己做得對不對,到了生命結束時才算完了。 ※ 省躬知任重,寧止冒榮非。 ——出自(唐)沈全期《自考功員外授給事中》。 意思是:經常反省檢查自身,是因為知道自己任重而道遠,怎么肯接受徒有虛名的榮譽呢? ※ 學者果能嚴于攻己,又能恕以及物,為仁之道,其在是乎! ——出自《朱舜水集 · 恕》。 意思是:學者若能真正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就體現出仁義了。 ※ 一不敬,則私欲萬端生焉,害人此為大。 ——出自(宋)楊時《二程粹言 · 論道篇》。 意思是:對自己稍有不加約束,就會產生許多私心雜念,這是最害人的了。 ※ 一死鴻毛或泰山,之輕之重安所處!
——出自(宋)文天祥《言志》。 意思是:人的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究竟走那條路,全看自己怎么安排。
※ 以言人不善為至戒。 ——出自《周元公集》卷七。 意思是:應當把喜歡說人壞話的缺點,當做頭等警惕的事情。 ※ 以仁安人,以義正己。 ——出自《春秋繁露 · 仁義法》。 意思是:用你的愛去溫暖別人的心,用正義來嚴格要求自己。 ※ 以細行律身,不以細行取人。 ——出自(清)魏源《默觚 · 治篇》。 意思是:在平時的言行中,要嚴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平時的細小言行來衡量人。 ※ 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意思是: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要求自己,就會少犯錯誤。 ※ 于上深有所望,于下深有所責,其處己則莫不恕也而可乎? ——出自(宋)楊時《二程粹言 · 論學篇》。 意思是:對上要求很高,對下要求很嚴,對待自己卻很寬,這樣怎么能行呢? ※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出自《尚書 · 伊訓》。 意思是:對待別人不要求全責備,而檢討自身象來不及似的。 ※ 怨人不知自怨,求諸人不如求諸己得也。 ——出自《淮南子 · 繆稱訓》。 意思是:責備別人不如責備自己,對別人求全責備,不如嚴格要求自己。 ※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出自《禮記 · 中庸》。 意思是:自己地位高,不欺凌地位低的人;自己地位低,不攀附地位高的人。 ※ 責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責人者實以長己之惡。 ——出自《魯齋先生集》卷八。 意思是:責備自己可以培養美德,苛責別人剛好助長自己的惡行。 ※ 責人者必自恕。 ——出自(清)申涵光《荊園進語》。 意思是:苛責別人的人必然寬恕自己。 ※ 丈夫立身須自省,知禍知福如形影。 ——出自(唐)樊鑄《及第后讀書院詠物十首上禮部李侍郎》。 意思是:一個人處在世上應當時常檢查自己的弱點,應當知道禍與福就象形和影那樣緊密相聯。 ※ 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 ——出自《禮記 · 中庸》。 意思是:端正自己而不苛求于別人,別人就不會怨恨你。 ※ 只是不肯移,非不可移。 ——出自《陳確集 · 別集 · 瞽言》。 意思是:說明有些人之所以沒有多大進步,只是主觀上不愿意改造自己,并不是不能改造自己。 ※ 只一自反,天下沒有不可了之事。 ——出自(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意思是:只要經常自我反省,嚴格要求自己,天下什么事情都可以解決。 ※ 治人不治,反其智。 ——出自《孟子 · 離婁上》。 意思是:我管理別人,可是沒有管好,那得反問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足。 ※ 治身之節者,惠也。 ——出自《管子 · 小稱》。 意思是:善于治理自身的人,就會得到好處,這叫做聰明的人。 ※ 專治己而不責人者,己必成。 ——出自《梅峰語錄》卷上。 意思是:只嚴格要求自己,而不求全責備于他人,自己一定會得到成功。 ※ 專責己者,兼可成人之善;專責人者,適以長己之惡。 ——出自(清)李惺《西漚外集 · 藥言剩稿》。 意思是:一心責備自己,不但有利于自己的進步,還可以給別人做出榜樣,培養別人的優點;反之,則恰巧滋長自己的驕橫的惡習。 ※ 自律不嚴,何以服眾? ——出自(元)張養浩《風憲忠告》。 意思是:對自己要求不嚴格,怎么能使眾人信服呢? ※ 自責之外,無勝人之術;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 ——出自《格言聯璧 · 持躬類》。 意思是:除了嚴于律己,沒有可以勝過別人的辦法;除了自強不息,沒有可以超過別人的辦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