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技術提高8點重要提示!非常重要! 1.捻動發力:
四指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搓動球拍柄,使拍面旋轉。
應用:應用于網前力量較小的搓、推等技術。
2.屈指發力:
拇指、食指,扣緊拍柄為支點,其余三指由松到屈指握緊發力。
應用:主要用于需發力的動作,如高遠球、平高球、抽球、殺球等。
3.屈捻發力: 其動作界于上面兩者之間,所發力量要比捻動大而比屈指發力小,是捻動發力與屈指發力的結合。
4.小臂內旋與小臂外旋:
把手掌平放,讓手背朝上的動作即為內旋;從手背轉到手心即為外旋,此技術很重要。
應用:此動作多用于高遠球、平高球、殺球、抽球等動作的發力。
作用:一為調整擊球的拍面;二為增加擊球瞬間的爆發力。
5.手腕內收與手腕外展:
手臂豎直平放,手掌直立形同握手,手掌向上抬為外展,向下壓為內收。
6.手腕前屈發力、手腕后伸發力:
將手臂平放,手背朝上;手腕向下壓為前屈,手腕向上抬為后伸。
7.拉拍:
手臂上舉伸直,然后沉肘,使球拍向前下方運動。
應用:多用于擊球點較低時擊球,屬于被動擊球。
8.立腕:
“立腕”指的是手腕在拇指的方向稍稍立起來。
這是為了能夠大力擊球而采取的姿勢,而不是常見的伸直手臂。 羽毛球手法練習口訣 摘轉球手----步法練貼 羽毛球步法相關知識 活握死摳(非擊球狀態下,球拍不能握死,拍柄要能靈活轉動以便不同的擊球動作;擊球狀態下,手指摳緊球拍,尤其是食指和拇指,保證擊球動作干脆、線路明確)
長揮短抖(擊球時,尤其是長球和殺球時,肩膀和胳膊要完全放開,擊球有力量保證并且大動作可以迷惑對方;在最后擊球的瞬間,線路的變化以及落點控制全靠手腕的抖動)
高壓低抬(打后場球手腕要有前壓的感覺,不然球速慢落點近容易受攻擊;防守時手臂上抬要充分速度要快,避免被動挨打)
遠打近搓(后場球要先跑到位,胳膊帶動手腕,幅度大用力猛;前場球小球,小臂伸出穩固,手腕和手指轉動,幅度小用力巧)
對拐平舉(中前場放斜線短球,手腕要反拐上挑的動作;中前場平抽快球,球拍不放下,用小臂發力手腕緊繃)
正側反背(打正手球身體向后側方轉動,作為彌補,手腕控制拍面也要有相應角度的內側轉動;打反手球,身體完全展開背對敵手,手臂揮動距離長,手腕發力要及時到點)
強追緩擋(在進攻有利時,要不斷加快進攻節奏,手臂手腕動作連貫而急促;在對方連續進攻時,主動通過輕擋放小改變對方連續進攻的節奏,手臂手腕發力舒緩)
柔舞脆擊(羽毛球的所有動作都應該是很協調連慣的,甚至是輕柔的;但擊球瞬間必須是干脆利落的,從腰部到手腕,擊球發力應該有一個猛烈的停頓,接著又是協調連貫的身體動作)
羽毛球手法練習口訣. 看手動腰(觀察對方的動作,準備提前移動自己的重心) 先起后抬(看對方揮拍動作出來,提起重心并把肩膀抬起來,準備起步) 追球趕步(移動中一定要看羽毛球的運動軌跡,步子一定要趕在球下落之前) 到點鞠躬(跑到點上再落重心,準備擊球動作) 扭胯第一(無論什么步伐,先動的一定是胯) 步伐有數(怎么能跑到點上,就要看你預測距離然后設計跨步小碎步的搭配) 小腿稍撇(接地面球時小腿和腳有點外撇,降低重心) 胳膊掄圓(步伐中,胳膊也要進行配合,一定不能耷拉著走,要運動起來) 跳起危險(進行劈殺時,初學者最好不要跳,難度大失誤多) 后退無憂(不管怎么樣,后撤步是開始最難掌握的,一旦掌握好了,全場皆活) 扭胯第一(無論什么步伐,先動的一定是胯
羽毛球運動中的不良習慣 打了N次羽毛球,從高手的交流中在慢慢糾正幾個錯誤習慣,之所以說是錯誤習慣,是因為這些習慣在平時打球時丟了不少分,改正了其中幾個,覺得特有效(當然并非適合所有人,也許有些高手的習慣正好相反),所以,看的人不妨實驗一下,如果有效能提高球藝,那最好了,其他兄弟肯定也有好經驗,不妨一起討論討論。
這個貼權當拋磚引玉
1。等球站姿
當球在對方場地時,在等待對方回球的時候,不少人雙腳都是左右平行站的。 但是因為前后站時,人更容易啟動,啟動的時間也少了,最明顯的接網前球成功率就高了些,'療效顯著’。
2。看球
球打出后,總不自覺地眼睛目送球到對方場地。。。 但其實球出去后,并不必目送球很遠,做該做的事情,比如把送行的時間花一點點到站位更重要,多花這點時間跑位會跑的更合理,不過也不能完全不看球,呵呵。
3。站位
球打出后,習慣看著球漂向對方場地,等著球再次回到自己場地,人卻呆著不動。。。 球出去后,人應該馬上就歸位,歸到場地中央附近的位置,而不是站在擊球的位置不動。
4。擊球點
擊球點高比擊球點低好處要大的很,呵呵,可能每位都有體會,但每次都能擊中個人的最高點卻非常難,因為習慣很難改變,但的確非常有效(地球人似乎都知道,但每個球都做到的人卻很少,所以,平時刻意的練練吧)。
5。網前撲球
網前撲球很容易出界下網。。。 如果一個球可以撲的話,一般是質量并不好的回球,此時對方很容易緊張,而攻擊方也常常充滿信心和力氣地去撲啊,可由于時間短,很難把手腕角度調整好,球也就反而容易出界和下網。 如果花的力氣小一點,別讓球出界或下網的話,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攻擊力已經足夠得分了(因為對方準備時間很短,高手除外)。
6。雙打網前握拍
雙打時,網前封網的人可能有這個習慣:拍子是放下的而不是舉起來的。 一般,如果在網前能擊中球話,大多是由上而下的(除非對方放了個高質量的網前球),所以,拍子一般都是由上而下的擊球,如果球拍由下而上來擊球,勢必耗費一點點時間,這個時間非常寶貴。 所以雙打網前的人應該保持舉拍姿勢,而不是垂下拍子等球。
7。雙打時非擊球者的跑動
雙打時候,如果伙伴在回球,另一方常常站在那里看著,這是有些人的習慣,事實上,空閑者應該跑動到合理的位置去(比如說自己和伙伴都不好接球的位置去
羽毛球附加技術 跳殺技術學習 以右手握拍為例,如果你是左手那就相反,要領有以下: 1、準備殺球之前先側身,左腳在前,兩腳的腳尖著地,并且用快速的后退步伐后退,使擊球點在你的右肩前上方。因為擊球點靠后的話就只能打高球了。 2、殺球前身體后仰,基本成弓型,這樣使你用上全身所有的力量。 3、殺球前握拍一定要放松,手心和拍柄之間要有縫隙,這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先放松才能用得出力量殺球,否則如果握拍一直很緊的話手腕的力量就肯定使不出來了。要在殺球的瞬間握緊拍子使勁殺球。 4、殺球的瞬間靠的是手腕和手指(手指主要是食指)的爆發力,就像抽鞭子一樣,這也是羽毛球所有后場技術都注重的,和網球不一樣,絕對不要靠甩大臂來發力,否則球過去后既沒有速度又會使你受傷。 5、起跳的時候大概在球開始下落的時候,并且雙腿要先保持微屈的姿勢,靠腳尖蹬地的力量起跳殺球,殺球后立即轉身,左腳在后且先著地,右腳落地后即回到場地中心位置。跳殺動作 像林丹、陶菲克那樣精彩的扣殺球,除了要具備絕對的技術和彈跳以外,還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前提基礎: 1、出眾的胸肌。因為殺球特別是他們那樣的跳殺球是要把全身有限的力量全部用在殺球的瞬間,使球的速度達到及至。作為女選手,起跳殺球很少,但是無論什么樣的殺球,都要在殺球之前先要將身體后仰成弓形,然后身體的力量由腰到胸再到上肢最后作用到球上。胸作為中轉站,胸肌就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做為男選手,練好胸肌是最重要的前提。 2、熟練的殺球能力。在你具備了身體的外部前提后,平時從原地到后退的殺球(包括正手和頭頂)必須熟之又熟,并且落點要到位。 3、體能練習要保持。因為他們的跳殺球是先要后退移動再起跳殺球,而后還要迅速上網,這樣反復的進攻沒有充沛的體能是根本做不到的。即使是原地的跳殺球也是很消耗體力的,所以體能要保持。 4、此外彈跳能力也很重要,因為跳的高擊球點搶的就高,球就有威脅 鑒于以上,平時要做的是要多練練羽毛球的專項素質:蛙跳、高抬腿跑、前后左右跳等等。再有就是練好基本的殺球后再像他們那樣發展大規模的起跳殺球。
學習套路與突破套路
套路應該是武術上面的名詞,就是許多基本招式結合起來,一套連貫的動作。那是學習武術的基本的方法。 我覺得在羽毛球也應該有套路,也就是很多習慣的回球路線與擊球組合。例如平高直線吊對角,吊直線殺斜線。吊上網推斜線。還有重復直線高球殺斜線等等。這些都已經上了教科書,成為經典。 我覺得在學習開始的時候,需要這樣的套路和戰術意識。而不是盲目的把球打過去。 超一流的高手沒有自己的球路,他們變化多。讓對手琢磨不到。他們眼中只有空擋,只有對手最難受的地方,計算對方將打到什么地方。而對手最想不到的是什么地方。 但是飯要一口一口的吃,東西要一點一點的學 在李小龍的截拳道里面指出對方無處不是空擋,空擋太多的空擋就不是空擋。這些玄妙的東西要真正透徹的懂得,沒有真正在技術和戰術意識上理解與懂得是不行的。 李小龍將套路比作腳受傷的人手上的拐杖,用來輔助走路用的,當腳上的上痊愈了,就可以拋棄拐杖,健步如飛,但是,沒有開始時候套路的幫助,那就更加不用去跑步了。 球場上需要應變,但是更需要扎實的基本功,當然,基本功包括這些套路。比賽的時候不是說對手怎么打,我就怎么回球,跟著對手走。而應該是自己積極主動的運用戰術去比賽,這些套路提供了運用技術戰術的基礎,我覺得也是基本功的一部分。 首先要研究球路。自己怎么樣才有自己的套路,那么對方的套路又是什么?? 最簡單研究球員球路的方法是看錄像。手上準備一張紙,一支筆。在紙上畫一個方框,然后選定一個你要研究的對象。當然是錄像中的一方了,然后將你想研究那方球員的打球路線畫在紙上。并標注1,2,3等數字,那樣每一球都可以研究球員的回球路線是什么。是怎么處理球的,然后想想對方為什么會這樣處理球。理解了這樣的套路的用意以后。接著就是怎么把這樣的套路應用在自己的身上,自己學會去用這樣的套路去打球。 所以說錄像貴在精而不在多,關鍵是在錄像中學習到什么。 接下來,就是理解雙方的球路,怎么去控制與反控制。怎么去創造機會。將球的來回路線全部畫上。必要的時候注明是怎么樣的回球。每一球看完,應該想到這球的路線是怎么打的,雙方運用的是。怎么樣的戰術。把經典的線路和自己認為需要學習的路線套路記錄下來。那樣就成為自己需要練習的球路了。 有了套路以后,是用來突破的。就像腳受傷的人的拐杖那樣,當腳好了,就不用拐杖了。但是,在學習走路的時候,拐杖的作用是重大的 球場上瞬息萬變。 對手的回球不是自己想的那樣的時候,也就是說,對手的回球 不一定就是按照你所預定的方案那樣的時候,或者對手已經把套路完全識破的時候,需要的是變,變化。 需要自己去觀察對手,調整自己。就像遇到一個左手的選手時候,自己的習慣球路要改變一樣調整自己。觀察對方,在比賽中用眼的余光觀察對手的一舉一動。 或者一個套路已經不適合與這個對手較量的時候,用另外的一個套路。 或者多個套路綜合起來使用。 或者到更高層次,你每一個出手都已經包含了許許多多的變招與后著,你已經完全可以看對手的動而動了。也就是可以拋棄套路的時候了。
單打時經常忽略的幾點 第一:打球完時要及時回動 有些朋友在打完一個球時會習慣性的站在原地著觀察球的走向,而沒有意識到應該先及時回動。這樣等球的話,那么對方出手時你已經來不及接下個球了。 第二:分清主動與被動的身體重心 這點也是一個打球技巧,有些朋友經常分不清主動與被動的重心,被動也把身體仰的很高,對于接被動球是非常困難和吃力的,反過來主動球如果一味的壓底身體重心也不利于對球的判斷和接球速度。 第三:注意打球節奏性 打球不能一味的四平八穩,也不能一味的追求快速,需要接奏的變化,該快的快,該慢的慢,把速度用到點子上,比如在突擊時必需要及時加速了,被動或著沒機會進攻的話就需要將球穩穩的控制住,沉住氣與對方周旋,在尋找機會進攻,這樣即能合理分配體力也能很好分析對方的球路戰術。 第四:注意抓擊球時間差 這個會比較難懂點,但是一但掌握了,對自己接球速度提高和判斷有很大幫助,如何抓準對方的擊球時間:要能做到對方出手這一瞬間,你是在準備啟動的狀態就好,這樣對方一擊球,你就能及時啟動接應,而且也可以減少被對手欺騙的情況出現。盡量避免自己在移動到空中對方就出手的情況,這樣的話很難對變化球進行及時回應,也就是說要做到這點需要你的及時回動。
羽毛球手法練習----口訣:
活握死摳(非擊球狀態下,球拍不能握死,拍柄要能靈活轉動以便不同的擊球動作;擊球狀態下,手指摳緊球拍,尤其是食指和拇指,保證擊球動作干脆、線路明確)
長揮短抖(擊球時,尤其是長球和殺球時,肩膀和胳膊要完全放開,擊球有力量保證并且大動作可以迷惑對方;在最后擊球的瞬間,線路的變化以及落點控制全靠手腕的抖動)
高壓低抬(打后場球手腕要有前壓的感覺,不然球速慢落點近容易受攻擊;防守時手臂上抬要充分速度要快,避免被動挨打)
遠打近搓(后場球要先跑到位,胳膊帶動手腕,幅度大用力猛;前場球小球,小臂伸出穩固,手腕和手指轉動,幅度小用力巧)
對拐平舉(中前場放斜線短球,手腕要反拐上挑的動作;中前場平抽快球,球拍不放下,用小臂發力手腕緊繃)
正側反背(打正手球身體向后側方轉動,作為彌補,手腕控制拍面也要有相應角度的內側轉動;打反手球,身體完全展開背對敵手,手臂揮動距離長,手腕發力要及時到點)
強追緩擋(在進攻有利時,要不斷加快進攻節奏,手臂手腕動作連貫而急促;在對方連續進攻時,主動通過輕擋放小改變對方連續進攻的節奏,手臂手腕發力舒緩)
柔舞脆擊(羽毛球的所有動作都應該是很協調連慣的,甚至是輕柔的;但擊球瞬間必須是干脆利落的,從腰部到手腕,擊球發力應該有一個猛烈的停頓,接著又是協調連貫的身體動作) 怎樣把他人的理論與體會,轉為自己體會,一靠練;二靠悟。光練不悟,白練;光悟不練,當教練~~~~~~
羽球技術——發球 發球是羽毛球基本的重要的技術之一。羽毛球發球雖不能象乒乓球發球那樣使球產生各種旋轉,但它可以通過不同的發球手法,發出不同弧度、不同落點的球來控制對方,為本方創造進攻得分的機會。因此,羽毛球的發球應引起初學者的充分重視。 發球可分為正手發球和反手發球。一般來說,發網前球、平快球、平高球均可以用正手發球或反手發球的技術來完成,而發高遠球,則須采用正手發球。 1、正手發球 發球站位 單打發球在中線附近,站在離前發球線約1米左右。雙打發球站位可靠近前發球線。 準備姿勢 身體左肩側對球網,左腳在前,右腳在后,重心在右腳上,右手持拍向右后側舉起,肘部放松微屈,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球,舉在胸腹間。發球時,身體重心由右腳移至左腳。 用正手發球,不論是發何種弧線的球,其發球前的姿勢都應該一致,這樣就會給對方的接發球造成判斷上的困難。 下面分別介紹用正手發球動作發出四種不同弧線的球的技術動作。 高遠球 球的運行軌跡又高又遠、下落時與地面垂直、落點在對方場區底線附近的球叫高遠球。單打比賽時,常采用這種發球迫使對方退到最遠的底線去接發球。如果發出的高遠球質量好,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對方一些進攻技術的發揮,使對方在接高遠球時不容易馬上組織進攻。在對方體力不支時,發高遠球也可以使對方消耗更多的體力。發球動作要領 發球前準備姿勢。發球時,左手把球舉在身體的右前方并自然放下,使球下落,右手同時持拍由大臂帶動小臂,從右后方沿著身體向前并向左上方揮動。當球落到右手臂向前下方伸直能觸到球的一剎那,握緊球拍,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向前上方發力擊球。擊球之后,球拍順勢向左上方揮動緩沖。 發高遠球時易出現的錯誤動作僵硬;放球與揮拍配合不當;擊球點靠近身體或離得太遠;握拍太緊,以致力量發揮不出;發球后,球拍未順勢向左上方揮動緩沖,而是揮向了右上方等等。在發高遠球時,如果出現上述錯誤動作就應認真對照發高遠球的動作要領,并參看“基本技術練習方法”中發球的練習方法。 平高球 這是一種比高遠球低、速度較高遠球快、具有一定攻擊性的球。 發球動作要領 發球前準備姿勢同發高遠球。發球的動作過程大致同發高遠球,只是在擊球的一剎那,小臂加速帶動手腕向前上方揮動,拍面要向前上方傾斜,以向前用力為主。發平高球時要注意發出球的弧線以對方接球時伸拍打不著球的高度為宜,并應發到對方場區底線。
平快球 這種球比平高球的弧線還要低、速度還要快。在對方反應較慢、站位較前、動作幅度較大的對手或是初學者時,效果往往很好。 發球動作要領 準備姿勢亦同發高遠球。站位比發平高球稍后些(防對方很快回到本方后場)充分利用前臂帶動手腕爆發力向前方用力,球直接從對方的肩稍上高度越過,直攻對方后場。發平快球關鍵是出手的動作要小而快,但前期動作應和發高遠球一致。發平快球時還應注意不要過手、過腰犯規。 網前球 發網前球是在雙打中主要采用的發球技術。單打比賽時,如發高球,怕遭到對方球速較快的直接攻擊時;或為了主動改變發球方式借以調動對方時采用。發球動作要領 準備姿勢同發高遠球。擊球時,握拍要放松,大臂動作要小,主要靠小臂帶動手腕向前切送,用力要輕。發網前球時應注意手腕不能有上挑動作,另外,落點要在前發球線附近,發出的球要貼網而過,這可免遭對方撲殺。 2、反手發球 反手發球的特點是動作小、出球快、對方不易判斷。在雙打比賽中多采用此發球技術。 發球站位 站在前發球線后10——50厘米及發球區中線的附近,也可以站在前發球線及場地邊線附近的地方(雙打比賽中,從右場區發球時可以看到)。 準備姿勢 面向球網,兩腳前后站立(左腳或右腳在前均可),上體稍前傾,身體重心在前腳上。右手反手握拍,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球的二三根羽毛,球托明顯朝下(避免犯規),球體與拍面平行或球托對準拍面放在拍面前方。 發球動作要領 擊球時,小臂帶動手腕朝前橫切推送。發網前球時,用力要輕,主要靠“切”送;發平快球時,發力要突然,擊球時拍面要有“反壓”動作。
羽球技術——接發球 發球接發球是一對矛盾。發球方想方設法發出各種不同弧線的球,以此來控制對方;二接發球方則后發制人,來達到反控制的目的。羽毛球比賽就是在這種控制與反控制的爭奪中給人以刺激、樂趣和啟示。 接發球的站位 不論是單打還是雙打,都應選擇一個合理的接發球站位。一般情況下,單打的接發球站位離前發球線約1.5米處;在右發球區應站在靠中線的位置,在左發球區則站在中間稍偏邊線的位置,主要防備對方發球攻擊反手部位。雙打接發球時站位可靠近前發球線,因雙打的后發球線距前發球線比單打短0.76米,發高遠球易被扣殺。所以,雙打接發球主要精力應對付發網前球上。 接發球的準備姿勢 單打接發球應左腳在前,后腳在后,側身對網,重心在前腳,后腳腳跟稍提起,收腹含胸,持拍于右身前,兩眼注視對方。 雙打接發球準備姿勢基本同單打,但重心可隨意放在任何移至一只腳上,球拍高舉在肩上,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至于在比賽中如何還擊對方發來的各種不同弧線的球,這就牽涉到各種擊球技術和戰術問題了,這里不多敘述
羽球技術——高遠球 初學者在掌握了握拍和發球技術之后就可以逐步進行各種擊球技術的學習。
羽毛球各種擊球技術,按其特點進行分類,概括起來可有以下幾個方面:后場高空擊球技術;前場網上擊球技術;下手擊球技術;中場擊球技術。下面分別加以介紹。
后場高空擊球技術
后場高空擊球也稱后場上手擊球,即在盡可能高的擊球點上,還擊對方向底線附近擊來的高球。它具有主動性強,擊球力量大等特點,可給對方造成較大的威脅,是初學者首先必須學好的技術。
高遠球
以較高的弧線將來球擊到對方場區底線附近叫擊高遠球。擊高遠球是一切上手擊球動作的基礎。
高遠球的特點是球的弧線高、滯空時間長,它的作用是逼迫對方遠離中心位置退到底線去接球,一方面可減弱對方進攻的威力,為我方進攻尋找機會,另一方面在己方被動情況下,有較多的時間來調整站位,擺脫被動局面。
上手擊高遠球分為: 正手擊高遠球;反手擊高遠球;頭頂高遠球。
正手擊高遠球 這是羽毛球上手擊高遠球技術中的基礎。
擊球前的準備動作要領首先判斷來球的方向和落點,側身后退使球在自己右肩稍前上方的位置,左肩對網,左腳在前,右腳在后,重心在右腳上左臂屈肘,左手自然高舉,右手持拍,大小臂自然彎曲,將球拍舉在右肩上方,兩眼注視來球。擊球時,由準備動作開始,大臂后引,隨之關節上提明顯高于肩部,將球拍后引至頭后,自然伸腕(拳心朝上),然后在后腳蹬地、轉體和腰腹的協調用力下,以肩為軸,大臂帶動小臂快速向前上方甩動手腕,在手臂伸直的最高點擊球。擊球后,持拍手臂順慣性往前下方揮動并收拍至體前。與此同時,左腳后撤,右腳向前邁出,身體重心由后腳移到前腳。
正手擊高遠球可以用不起跳或起跳進行擊球。后者是為了爭取高點擊球,以贏得時間上的主動,但對步法技術和體力要求較高。因此,初學者一般先學不起跳正手擊高遠球。待熟練掌握后,再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場上的情況綜合運用這兩種擊球方式。
正手擊高遠球時易犯的錯誤擊球點選擇不當,偏前或偏后,影響擊球用力;擊球時,不是以肩為軸揮臂,而是以肘為軸,影響大臂發力,造成用力不當;擊球時不是用揮臂甩腕動作靠“爆發力”把球擊出,而是將球“推”出;擊球后球拍不是順慣性朝前下方揮動并收拍至體前,而是將球拍朝下;朝右后方揮動,影響了手臂的用力;擊球時全身用力不協調等。
反手擊高遠球
當對方將球擊到本方左后場內,以反手將球擊回對方底線去的高遠球擊球法稱之反手擊高遠球。它的特點是節省體力,對步法要求也不高,朝被動情況下,可采用反手擊高遠球過渡,幫助自己重新調整站位。
動作要領 首先判斷準對方來球的方向和落點,迅速將身體轉向左后方,步法到位后,右腳前交叉跨到左側底線,背對網,身體重心在右腳上,使球在身體的右肩上方。擊球前,由正手握拍迅速換為反手握拍,并持拍于胸前,拍面朝上。擊球時,以大臂帶動小臂,通過手腕的閃動、自上而下的甩臂將球擊出。在最后用力時,要注意拇指的側壓力與甩腕的配合,同時還要利用兩腿的蹬地、轉體等協調全身用力。
初學者用反手擊高遠球時,往往容易出現步子不到位,擊球點掌握不好。擊球時,未用拇指的側壓力;擊球剎時用力過早或過遲,沒有用在“點”上等等錯誤。這要通過反復的練習和體會才能逐漸掌握正確的擊球動作。
頭頂擊高遠球
在自己的左后場區,用正手在頭頂中間部位或在左肩上方將來球擊到對方底線去的高遠球擊球法稱頭頂擊高遠球。這種擊球動作是我國運動員對羽毛球技術發展的一項貢獻。它較反手擊球主動性強,具有更大的攻擊性,初學者應努力學好頭頂擊高遠球技術。
動作要領 擊球前的準備姿勢以及擊球動作同正手擊高遠球基本一致。不同的是頭頂擊高遠球的擊球點在左肩上方(因為球是飛向左后角的)。準備擊球時,側身(左肩對網)稍左后仰。擊球時,大臂帶動小臂使球繞過頭頂,從左上方向前加速揮動,在用力擊球時,注意發揮手腕的爆發力和充分利用蹬地以及收腹的力量。擊球后,左腳在身后著地并立即回蹬,同時右腳前移,重心移至右腳。
頭頂擊高遠球雖然對步法、全身的協調能力有較高的要求,但一旦掌握其動作要領并能堅持在平時的練習和比賽中主動運用它,那將會大大提高在左后場區擊球的攻擊性。
基本發球技術、打球戰術 羽毛球運動的基本技術是該項運動的主體.
嚴格說來,羽毛球運動的基本技術主要由上肢的基本手法和下肢的基本步法兩大部分組成。
上肢的基本手法又由握拍、發球和擊球三個技術部分組成,下肢的步法則由基本站位、前場上網、中場左右和后場后退步法組成。在羽毛球運動中,上下肢的基本技術既相互獨立,各成一體,又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只有具備了上肢的基本技術和下肢的基本 步法最佳結合的球員才能稱之為優秀的球員。
在羽毛球比賽中,觀眾常常能看到一名優秀選手一會兒 在前場上網搓球,一會兒又躍到后場起跳扣殺,但卻不一定知道,這名選手之所以能在自己的前場和后場作出這些漂亮的技術動作,除了具有良好的手上功夫外,還具有出色的腳下功夫,其雙腳能夠及時、準確地移動到規定的擊球位置,搶到最佳的擊球點。
羽毛球場地全長13.4米,寬6.01米,就單打場地來說,由后場至前場的直線距離就達6米多,由左邊線至右邊線的距離為5米多,一個選手實際控制的區域為30多平方米。也就是說,一名選手必須在這塊30多平方米的場地上,首先靠雙腳不停地移動和奔跑搶到最好的位置,然后迎擊對手以不同力量、不同角度所擊出的球。可以說,任何一個漂亮的擊球都是建立在步法到位基礎之上的。然而,如果手上功夫不到家,步法再好也發揮不了作用。因此,任何一名選手都必須將功夫和時間用于正確、系統、熟練地掌握上肢的基本技術和下肢的基本 步法兩個方面。
我們將系統介紹羽毛球運動的握拍、發球和基本站位以及其后場、中場和前場的各項基本擊球技術和相應的基本步法。
握拍技術
有人曾作過這樣的比喻:“羽毛球的球拍是選手手臂的延伸。”正確的握拍可使其與人的手有機地融為一體,選手可用這只“延長的手”隨心所欲地迎擊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來球達到手與球拍之間完美的結合。
羽毛球的握拍分為正手握拍和反手。但對于一名高水平的選手來說,握拍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實戰中為了更好地控制球的落點,應視具體情況,因時、因地細微地調整握拍,但所有這些調整都是建立在正、反手兩種基本握拍技術的基礎上的。
一、正手握拍技術(以下介紹的所有基本技術均以右手握拍者為例,左手持拍者則反之〕
一切在身體右側的正手正拍面擊球及頭頂后場擊球都月正手握拍法,正手握拍技術動作要領是:
1.先用左手握住球拍的中杠,使拍框與地面垂直。
2.張開右手,使虎口對準拍柄斜棱上的第二條棱線,此時眼睛從左至右可同時看見四條棱線,然后用近似握手的方法握住拍柄,拇指和食指貼在拍柄兩側的寬面上,其余的三指自然握住拍柄。
3.拍柄與掌心不要握緊,應留有空隙。握拍的位置可視各人的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以球拍柄端靠近手掌的小魚際為益。
4.握拍力度適宜,恰似握著一個雞蛋,重則破損,輕則滑落。
二、反手握拍技術
一切在身體左側的反手反拍面擊球都用反手握拍法,反手握拍技術的動作要領是:
1.在正手握拍的基礎上,將球拍柄稍向外旋,拇指頂貼在拍柄第一斜棱旁的寬面上,也可將大拇指放在第一、二斜棱之間的小窄面上,食指稍向下靠。
2.擊球時,靠食指以后的三指緊握拍柄,同時拇指前頂發力擊球。
3.為了便于發力,掌心與拍柄間要留有充分的空隙。
三、初學者常見的握拍錯誤
1.虎口對在第一、第三或第四條斜棱上或者拍柄寬面上。
2.如同握拳頭一樣地將拍柄緊緊攥住。
3.食指按在拍柄寬面的上部,而僅用其余四指攥住球拍。
四、練習步驟
1.讓握拍手自由轉動拍柄后,按照正確的技術動作要領,用肉眼觀察由握拍手獨立調整完成呈正手握拍動作或反手握拍動作。
2.通過反復練習,逐漸過渡到不用肉眼觀察,全憑手上的感覺便可完成正確握拍。
3.在實戰中,視來球的各種不同角度和方向,握拍手可自如地選擇正手或反手握拍法擊球,握拍力度應適宜。
發球技術
在羽毛球比賽中,任何一個球的競技都始于發球,發球質量高,可有效地陷對手于被動,為得分創造條件,甚至可直接得分。就發球的姿勢而言,有正手發球、反手發球之分。人們可視自己的習慣或戰術的需要來選用正手或反手發球毛一般情況下,單打中多采用正手發球,而在雙打、混合雙打中常用反手發球。就球飛行的角度和距離而言,可將其分為后場高遠球、后場平高球、后場平射球和網前小球四種。
無論用何種方式發球,在把握好發球時機的同時,還要注意發球動作的隱蔽性、突變性、落點多樣性等待點。
一、正手發球技術
正手發球是在身體的右側采用正拍面擊球的一種發球方式,在實戰中被廣泛采用。正手發球可根據不同的戰術需要發出不同的球,如后場高遠球、后場平高球、后場平射球和網前小球等不同弧度的球。
(一)正手發后場高遠球
正手發后場高遠球是用正手握拍法,以正拍面將球擊得又高又遠,球飛行到對方的端線上空后突然改變其方向,呈垂直了落至端線(底線)附近的一種發球,由于球處于對方端線,可有效地調動對方并削弱其進攻的威力。在單打中這種發球被普遍采用。
正手發后場高遠球的技術動作要領:
1.準備姿勢 發球站位視各人的習慣選擇在場地中場附近。兩腳自然分開,左腳在前,腳尖對網,右腳在后,腳尖稍向右側,重心放在右腳上;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夾持住羽毛球中部,自然抬舉干胸前方;右手正手握拍自然屈時舉至身體的右后側,呈發球前的準備姿勢。
2.擊球動作持球手松開,使球自然下落;右手持拍臂自下而上沿半弧形做回環引拍動作,同時開始轉體,當拍揮至身體右側前方擊球點上的瞬間,前曾迅速內旋帶動手腕閃動展腕發力,用正拍面將球擊出,身體重心隨轉體動作逐漸由右腳移至左腳上。
3.擊球后的動作身體重心完全移至左腳上,持拍手隨擊球動作完成后的自然慣性向左上方揮動。在發球的過程中,雙腳均不能離開地面或移動。
(二)正手發后場平高球
正手發后場平高球是用正手握拍法,以正拍面擊出飛行弧度較發后場高遠球低的一種發球。球飛行的高度以對方跳起無法攔截為佳。由于球飛行弧度不高,速度相對就快,是單打戰術中具有一定進攻性的發球。雙打中若與發網前小球配合使用,則 可以增加對方接發球的難度。
正手發后場平高球的技術動作要領:
1.準備姿勢另1拍動作和擊球后的動作均與正手發后場高遠球相同。
2.擊球時以小臂帶動手腕發力為主,拍面與地面的夾角小于45度,向前推進擊球。
(三)正手發后場平射球
正手發后場平射球是用正手握拍,以正拍面擊出飛行弧度較正手發后場平高球還要低的一種發球。球的飛行弧度幾乎是擦網而過,直射對方后場。由于速度極快,故突擊性很強,是單、雙打中發球搶攻戰術常用的一種發球。在比賽中,在發球方有準備而接發球方無準備的情況下,這種發球以它的快速、突變,立即陷接發球方于被動。
正手發后場平射球的技術動作要領:
1.準備姿勢及擊球后的動作均同正手發后場高遠球,引拍動作較發后場高遠球要小一些。
2.擊球時,拍面仰角較小,前臂內旋帶動手腕快速閃動向前擊球。擊球點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可爭取略高一些。
(四)正手發網前小球
正手發網前小球是用正手握拍以正拍面擊球,使球輕輕擦網而過,落在對方前發球線附近的一種發球。由于它的飛行弧度低,距離短,可以有效地限制對方直接進行強有力的進攻,是單、雙打中較常見的一種發球。在雙打中,由于雙方場上的移動范圍較單打相對要小,對發網前小球的質量要求更高,如球過網稍高,對方可通過撲、推而直接進行接發球搶攻。所以雙打中發網前小球時的站位可適當接近前發球線,引拍動作擺幅小,擊球時拍面擊球的磨擦力及擊球的角度要控制好,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提高擊球點,盡量使球貼網而過,以削弱對方接發球的威力。
正手發網前小球的技術動作要領:
1.準備姿勢、引拍動作和發球后的動作與正手發后場高遠球相似。
2.擊球時握拍保持放松,靠手指控制力量:手腕收腕發力,用斜拍面往前推送擊球,使球輕輕擦網而過,落人對方前發球區。
二、反手發球技術
反手發球技術是在身體的左前方用反拍面擊球的一種發球方式。同正手發球技術一樣,用反手同樣能發出各種不同弧度的球;與正手發球所不同的是,反手發球時動作的力臂距離相對要小,發球時對球的控制力更強,加之反手發球動作更具一致性、隱蔽性和突然性,因此在比賽中,尤其是在雙打比賽中被廣泛采用。在實戰中,發球方根據雙打戰術的特點和需要,常以發反手后場平高球、后場平射球和網前小球為主。
(一〕反手發后場平高球
用反手握拍,以反拍面擊出同正手發后場平高球飛行弧度一樣的球,稱為反手發后場平高球。
反手發后場平高球的技術動作要領:
1.準備姿勢站位靠近前發球線,右腳在前,左腳尖側后點地,重心放在右腳上;左手拇、中、食指握住球的羽毛處,置于腹前;右手彎時稍向上提起,用反手握拍,以反拍面將球拍自然置于腹前侍球手的后面,兩眼正視前方,呈發球前的準備姿勢。
2.擊球動作左手放球的同時,持拍手前臂內旋,帶動手腕展腕由后向前作回環半弧形揮動,擊球時屈指收腕發力,鬧反拍面向前上方將球擊出。
3.擊球后的動作以制動動作結束發力,并注意將握拍姿勢迅速調整為正手握拍。
(二)反手發后場平射球
用反手握拍,以反拍面發出與正手發后場平射球同樣飛行弧度的球,稱為反手發后場平射球。
反手發后場平射球的技術動作要領:
與反手發后場平高球動作相同,擊球時,盡可能地提高擊球點,利用拇指的頂力,拍面與地面呈近似于90度角迅速向前推進擊球。
(三)反手發網前小球
用反手握拍,以反拍面擊出與正手發網前小球飛行弧度一樣的球,稱為反手發網前小球。
反手發網前小球的技術動作要領:
1.準備姿勢、引拍動作和擊球后的動作均與反手發后場平高球相同。
2.擊球時靠手腕和手指控制發球的力量,以斜拍面向前輕輕推送切擊球托,使球盡可能低的沿網上方飛過并落人對方前發球線內。
三、發球技術動作的常見錯誤
1.正手發后場高遠球時,擊球點在右肩下方,以肘為軸,前臂提拉屈腕發力擊球。
2.掌握不好球與拍之間的時空關系,造成擊球不準。
3.擊球過程中,身體重心沒有隨身體的轉動而從右腳逐步移至左腳上,或是身體在擊球過程中根本就沒有轉動,或是擊球后球拍揮至右上方,動作不協調,影響擊球發力。
4.發球過程中雙腳出現任何形式的腳步移動。
四、練習步驟
1.首先學習正手發后場高遠球。依照先分解后連貫、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按照技術動作的要領做揮拍練習,直至熟練。
2.用繩拴住球,選擇適當的高度將球固定吊好,反復做發球揮拍擊球動作練習,體會球與拍之間的距離感覺及前臂內旋帶動手腕由伸腕到展骯的發力過程。
3.持拍面對墻壁做發球練習,在做該項練習時,既要照顧到擊球的準確性,同時還要兼顧到擊球動作的正確性。
4,在場地上練習發球,重點注意發球的落點。
5.按照以上的練習步驟,進一步作其他各種發球的練習,注意各種發球動作的一致性和落點的多樣性。
羽球技術——前場網上擊球技術 不管是在什么級別的比賽中,如果一個運動員不善于或不會在網上擊球,那就很難取得主動權,而且這個弱點也很容易被對方抓住,并進行針對性的攻擊。
網上擊球是調動對方、尋找戰機的重要手段,并可直接得分。因它的技術動作輕松而細巧,運用力量要求控制適度,所以在學習網上擊球時,除了要注意動作規范之外,還應細心體會擊球時手腕、手指的細小感覺。
準備姿勢 側身對網,右腳跨步稱弓箭步,左腳在后自然拉開,上體略有前傾,右手持拍前伸約與肩平,肘關節微曲。注意握拍要放松。
網上擊球有:搓球;放網前球;勾對角球;推球;撲球。下面分別介紹之:
1、搓球
擊球前準備姿勢同上。擊球時,拍面稍前傾,利用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向前“切削”球托底部或向后“提拉”,使球擊出后旋轉或滾動過網。搓球一般在對方來球較靠近網上時運用。正反手搓球除握拍不同外,其它要領相同。
2、放網前球
準備姿勢同上。擊球時,拍面稍朝前下方傾斜,前臂帶動手腕和手指用前送動作球托底部。正反手搓球除握拍不同外,其它要領相同。
3、勾對角球
在網前把來球回擊到對角線網前叫勾對角球。準備姿勢同上。擊球時,拍面斜向對方右(左)網前。正手勾對角線時擊球托的右側,手腕和手指帶動球拍向左內勾動;反手勾對角時,擊球托的左側,同時向右內勾動。
4、推球
在網上將來球用較平的弧線快速推到對方場區底線叫推球。準備姿勢同上。擊球時拍面前傾幾乎與網平行。利用前臂帶動手腕和手指的快速“閃動”將球擊出。正手推球多用食指力量,反手推球多用拇指的力量。
5、撲球
在網上把高于網的來球迅速撲壓下去叫撲球。擊球時,拍面前傾,前臂帶動手腕和手指的快速閃動發力,擊球后立即收拍,以免觸網犯規。撲球時要求判斷準、上步快、搶點高、動作小。正反手均可。
羽球技術——吊球 把對方擊來的后場高球還擊到對方的網前區的擊球法謂之吊球。它的作用是調動對方站位,以利步法組織進攻。在后場若將吊球與高球或殺球結合起來運用,就能給對方以很大的威脅。 吊球可以用正手、反手或頭頂擊球技術來完成。對于初學者來說,首先要學好正手吊球技術,然后再學頭頂吊球及反手吊球。吊球按球在空中飛行的弧線和擊球動作的不同可分劈吊(快吊)和輕吊(攔截吊)兩種。但不論哪種吊球,其擊球前的準備動作應與擊高遠球一樣,也保持動作的一致性,使對方不易判斷己方打出的是什么球。 下面分別介紹正手、反手和頭頂吊球的技術動作:正手吊球 (1)劈吊(快吊)擊球前期動作同正手擊高遠球。擊球時,拍面正面向內傾斜,手腕作快速切削下壓動作。若劈吊斜線球,則球拍切削球托的右側,并向左下方發力;若劈吊直線,則拍面正對前方,向前下方切削。 (2)輕吊(攔截吊)擊球前期動作同正手擊高遠球。擊球時,一種輕吊時的拍面變化同劈吊基本一致,但用力要更輕些;另一種是擊球時,拍面正擊球托或借助于來球的反彈力用球拍輕擋,使球過網后貼網而下。后者多用于攔截對方擊來的平高球和半場高球。 反手吊球 反手吊球其擊球前的動作同反手擊高遠球,不同處也在于觸球時拍面的掌握和力量運用。吊直線球時,用球拍反面切削球托的后中部,向對方右網前發力;吊斜線球時,用球拍反面切削球托的左側,朝對方左網前發力。頭頂吊球 頭頂吊球也可作劈吊和輕吊。其擊球前的動作同頭頂擊高遠球一樣。不同的是球拍觸球時拍面變化和力量的運用。吊直線球的動作同正手吊直線球基本一致,只是擊球點不同;吊斜線球時,球拍正面向外轉,切削球托的左側,朝右前下方發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