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網絡媒體消息稱鐘南山院士受聘為浙江大學國際醫院特聘專家。同時簽約為該院特聘專家的還有另一位知名呼吸病學專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內科主任白春學教授。 隨后,原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證實此消息,并第一時間在微博上表示:1.鐘老師沒有退休;2.“多點執業”就是對舊體制的反叛;3.鐘院士個人不愿意“多點”是因為他的價值已經體現,也印證了美國醫生逐漸返回“單位”現象,因為“單位”是從社會認可的價格上聘請醫生,醫生希望舒適的安逸生活。 其實,鐘南山院士的出走雖突然,卻并不意外。 有人說鐘南山院士“終于想通了”,而華醫君卻覺得鐘南山院士是終于等到了合適的機會。 去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同時鼓勵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商業保險機構等以出資新建、參與改制、托管、公辦民營等多種形式投資醫療服務業。進一步放寬中外合資、合作辦醫條件,逐步擴大具備條件的境外資本設立獨資醫療機構試點。 這解決了民營機構辦醫的幾大難題,游戲規則越清晰,可操作性越大。某銀行聯合投資機構給予一以民營醫院為主的醫療聯盟100億元授信,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雖對中國一年可產生幾千億、上萬億的價值的醫療健康產業,100億還顯得太少。但這僅僅是停留在資金層面的開始,頂級的專家是私立醫院尚不具備的“金字招牌”。 鐘南山院士在直言“公立醫院改革我們沒有突破”,并對政府補貼表示“不滿意”。不到一周,終于用他的實際行動清晰的表達了他的不滿。對于鐘南山院士的決定,廖新波表示:“鐘南山院士的出走絕非一般,但也無需過度解讀,他只是做了自己愿意做的事,畢竟很多名家都在走……讓鐘院士自然一點,讓大家知道醫改怎么走?!?/p> 在相繼獲得政策利好、資本市場青睞及頂級學者的坐鎮后,私立醫院已一舉步入高端時代,醫改又路在何方? |
|
來自: 昵稱18361029 >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