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臨床大家朱良春教授說過:中醫之生命在于學術,學術之根源在于臨床,臨床水平之檢測在于療效.....。有感此言,今特不揣淺陋將我十余年的婦科臨床心得寫下來放在論壇里。目的在于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能將自己的臨床心得也寫下來,以促進中醫婦科的發展和提高臨床醫生在臨床中水平,并且得到滿意的療效,療效好了自然也就促進了中醫的生命力。中醫婦科也是從中醫里面衍伸出的分支,目前在中西醫醫學發展形勢中我們中醫處在低谷,我們不能把老祖宗經過多少年積累的維系生命健康的方法丟了,不能給她抹黑啊。這也是國粹啊!中醫婦科雖在某些病中占有明顯的優勢,但也不容樂觀,不能大意。由于在下學識有限,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大家能夠批評指正。中醫婦科病無外乎‘經、帶、胎、產、雜’,先從‘經病’說起。 月經失調中醫分為:期的失調、色的失調、質的失調、量的失調和經前后諸證。 先說經期的失調,經期的失調又包括: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崩漏和閉經。這類患者最多。臨床之中因色和質失調來診的患者不多,所以這方面沒有太多的經驗介紹。如果哪位同仁有這方面的經驗可以在后面跟貼,以供大家參考。量的失調包括:量多和量少。這類患者也不少。 先說先期:先期的原因中醫有:血熱、氣虛、腎虛、氣滯,其中血熱又有實熱和虛熱之分。西醫比較常見的原因有黃體功能不全和無排卵癥。 治療:在臨床中多遵循傅青主的經驗,一般就用清經湯、兩地湯。合并量多就用清經湯,量少就用兩地湯。如果患者有明顯的肝淤氣滯(如乳房脹疼、心煩易怒、噯氣善太息等)多用丹梔逍遙散。在實際臨床中我一般就用這三個方,至于《醫宗金鑒》上的‘先期實熱物芩連,虛熱地骨皮飲丹’和上面理論上劃分的原因則很少采納過。 本病的注意點有:在飲食上要注意囑咐患者少食辛辣和酒類。在情緒上要保持樂觀的態度。還有就是服藥的時機,一般是經前兩周開始服藥,服4、5劑即可,如果是氣滯型的可以從感覺乳脹疼開始服,最好是服到經潮,這樣不僅能調先期還能解決患者的心煩易怒和乳房脹疼。我遇到很多患者只服一個月,月經周期準了就不再服了,可是這種好轉持續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經周期,很多患者前兩個月月經周期準了,但是到了第三個月又開始提前了,所以一定要囑咐患者服完3個月再停藥。關于藥物的加減方面,用傅氏的方子很少需要改變,我在臨床中一般是重用骨皮,如果大便干重用生地。氣滯型的乳房脹疼多在方子里面加入青、陳皮,桔葉、核,路路通和郁金。效果很滿意。 今天先寫這一個病,以后還會源源不斷的寫,明天看能否抽空選一些名醫們的病例寫下來,供大家參考。 月經先期醫籍考(一) 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 土瓜根散方: 土瓜根、芍藥、桂枝、蟄蟲各三兩。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病證治第二十二) 經水不及期而來者,血熱也,四物加黃連。.....未及期先來,乃是氣血俱熱,宜涼氣血,柴胡、黃芩、當歸、白芍、生地、香附之屬。(丹溪心法.卷五) 月經先期而來,宜服安經湯。 歸身一錢半,川芎半錢,白芍八分,生地一錢,阿膠珠半錢,艾葉半錢,條芩一錢,甘草半錢,香附一錢,黃柏半錢,知母半錢,姜汁黃連八分。 上細切,做一服,水煎,空心服。(醫學正傳.卷七) 不及期而先行 如德性溫和,素無他疾者,責其血盛,且有熱也,用:赤芍、生地、知母、麥冬、骨皮各一錢,歸身、川芎各七分,甘草五分、水煎,空心服。 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責其氣血俱熱,且有郁也。用:歸身、川芎、白芍各一錢,生地七分,條芩炒、黃連、香附炒各一錢,生草五分。水煎服。 如形瘦素無他疾者,責其血熱也。用芩連四物湯。四物湯內加芩、連俱炒各一錢,生草五分,水煎,食前服。兼服三補丸和之。 三補丸 專治血熱。黃芩、黃連、黃檗俱炒各等分。蜜丸,白湯下。 如形瘦多疾且熱者,責其沖任內傷也,用:歸身、白芍、熟地,人參、知母、麥冬各一錢,川芎七分,炙草五分,姜棗引,水煎,食前服,更宜常服六味地黃丸。 如曾誤服辛熱暖宮之藥者,責其沖任伏火也。用:歸身一錢,川芎七分,赤芍、生地各一錢,黃柏炒、知母、木通各一錢,生草五分。水煎,食前服之,更服三補丸和之。 如形肥多痰多郁者,責其血虛氣熱也。用:歸身、川芎、生地各七分,陳皮、半夏各五分,云苓、生草各五分,炒條芩、炒香附、炒黃連各一錢,姜引,水煎服。 一月而經再行 如性急多怒氣者,責其傷肝,以動沖任之脈,四物加柴胡湯主之。 歸身、川芎、白芍、生地、柴胡、人參、條芩、生草、黃連。煎服。更宜常服補陰丸,以瀉沖任之火。 補陰丸 黃柏、炒知母各等分,蜜丸。每服五十丸。 如曾服辛熱之藥者,用四物湯加黃柏知母湯及三補丸主之。 如曾傷沖任之脈者,用四物人參知母麥冬湯及地黃丸主之。(萬氏婦人科.卷一) 凡血熱者,多有先期而至,然必查其陰氣之虛實。若形色多赤,或紫而濃,或去多,其脈洪滑,其臟氣飲食喜冷畏熱,皆火之類也。 治血熱有火者,宜清化飲主之。若火甚者,如抽薪飲之類也可暫用。但不可以假火作真火,以虛火作實火也。 大都熱則善流,而衍期不止者,如續斷、地榆、丹參、茜草、梔子之屬皆可用。 若微火陰虛經多早者,治宜滋陰清火,用保陰煎之類主之。 所謂經早者,當以每月大概論,所謂血熱者,當以通身藏象論。勿以素多不調而偶見先期者為早;勿以脈證無火而單以經者早為熱。 若脈證無火而經早不及期者,乃其心脾氣虛,不能固攝而然。宜大營煎、大補元煎或五福飲加杜仲、五味子之類主之。此輩極多,若作火治,必誤之矣。 若一月二三至,或半月或旬日而至者,此氣血敗亂之證,當因其寒熱而調之,不得以經早者并論。(景岳全書.卷三十八) 經不調,如因不慎口腹,過食辛熱,火伏沖任,致成經速過多之候,宜知柏四物湯主之。生地、歸身、白芍、川芎、知母、黃柏、甘草。(女科證治約旨.卷二) 月經先期醫籍考(二) 婦人經水,謂之月信者,男子屬陽,氣為陽,故陽氣應日而一舉,女子屬陰,陰為血,故陰血應月而一下,其來有常數。過與不及,謂之失調。若不及三十日而先至者,血熱。當清熱涼血。或營經有風,風生熱故也。宜大安營煎。 大安營煎 當歸、白芍、茯苓各一錢二分、生地三錢、川芎八分、黃芩、秦九、焦梔各一錢、丹皮、川斷各一錢五分,薄荷八分、甘草五分。血色紫,來過多,加黑黃柏一錢。 【補按】先期至者為熱。有勞心火旺,不能主血。有怒動肝火,不能藏血。有脾經郁火,不能統血。以至經水先期而至。或營分受風,則陰血妄動。前三證乃內傷所致,后一證系外感所傷。清熱瀉火祛風,則經自調,如期而至。是方以四物、川斷養血,丹皮、焦梔、黑柏、黃芩清熱,茯苓、甘草瀉火,秦九、薄荷祛風。養血所以固其本,清熱瀉火祛風所謂治其標也。 【補按】 先期固屬血熱,然有內熱挾虛而致者,又不可過用涼血之劑,當以補血為主,而佐以清熱。八珍湯大補氣血,略加丹皮、梔子、甘草、秦九等味。蓋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固用四物以補陰,四君以補陽,而丹皮以清血中伏火,山梔以清腸胃屈曲之火,白茯苓、甘草以瀉膀胱、小腸之火,秦九祛風除熱,恐風自火出,火得風而愈熾矣。 【補按】因肝火,前方有丹皮、山梔;因心火,前方中有茯苓、生甘草泄其腑也;因脾火,前方中有四物補血,所以安脾,且黃柏、甘草亦治火;因風熱,前方中有秦九、薄荷。(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室女婦人經事先期而來,其故有二:有熱甚者,有氣血多而傷血海者。血熱者,腹多不痛,乃火也,身必熱,其色必紫,其脈必洪,宜涼血地黃湯。虛熱者,逍遙散,或補中益氣加黃柏、知母,或四物加陳皮、香附、知柏,醋糊丸服。如腹中涼痛,禁用寒涼,而用五積散。若瀉者,先理脾胃。咳湊者,逍遙加川貝。如氣血多而傷血海者,其腹必痛。以補血行氣為主,亦慎用涼藥,宜歸附丸及藿香正氣散。 (女科切要.卷一) 先期而至者,多屬血熱有火,此固一說。然亦有血虛夾火而預動者,則所重在虛;有中氣脫陷,及門戶不固而妄行者,則所重在脾在腎。不得盡言為火,過用寒涼。當查脈之虛實,人之強弱,證之過與不及,則得矣。 清熱安榮湯 治血熱先期而行,因于火也(脈、證俱實)。當歸七八分(血熱者宜少用,為引),川芎八分,麥冬一二錢,赤芍一二錢,生地二錢,青蒿八分,丹皮七分,甘草六分,地骨皮一錢,水煎,熱服..... 奇效四物湯 治肝經虛熱,血沸騰而先期至者。 當歸一錢二分,熟地二錢,白芍錢半,川芎一錢,阿膠一錢五分,黃芩一二錢,艾葉八分,若血來而熱,加生地、青蒿。 平補心脾湯 治心脾氣虛,不能固攝經血以致先期者。 當歸三五錢(若血熱者用錢半)熟地五七錢,白術二三錢,鹽杜仲二錢,枸杞二錢,酒白芍二錢,炙甘草一錢,蜜五味八分,酒川斷二三錢,丹參二錢,水煎服。(羅氏會約醫鏡.卷十四) 章太炎先生曾說:中醫之成績,醫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經驗心得,醫案最有線索可尋,尋此鉆研,事半功倍。故今特檢索手頭藏書中有關醫案貼于此。以便讀者能從中領悟出先賢之神思妙緒,開啟心扉。由于在下目力有限,且醫書浩繁,所錄中有不當不全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各位戰友能夠原諒! 月經先期病案選(一) 經血乃至陰之精,上應于月,月以三十日而一盈。經血三旬而一至,應月滿則虧,虧極則病。先期為熱,治當補陰。 大熟地、歸身、女貞、海蛸、玄武板、熟棗仁、茯苓、丹參、旱蓮草、阿膠。 經水先期,經前脹痛,食少作嘔,夜熱心煩,巔旋,帶下,便瀉,脈軟。陰虧水不涵木,土為木克,損及奇經。心為生血之源,脾為統血之藏,胃為水谷之海,大腸為傳導之官。心火暴盛則煩,脾失健運則脹,胃虛則嘔,腸虛則瀉,上虛則旋,氣血源流不暢則痛。帶脈失去約束則帶下,沖任無權則經來不能應月盈虧。經所謂二陽之病發心脾是矣。有風消、息僨之慮。 大熟地、茯神、歸身、人參、白術、云苓、黃芪、炙草、木香、棗仁、四制香附、龍眼肉。(問齋醫案) 趙某,26歲,未婚,初診:75年4月21日 主訴:月經先期量多4年。 現病史:16歲初潮,開始數年月經較準,于71年曾有月經量多,行經20余天不止,服中藥后見好。但自此以后,月經周期提前7~10天,行經7~8天。最長行經半月,量多,色黑紅,末次月經為3月底。患者平日身倦無力,心慌氣短,頭暈,腰痛白帶量多,色白質稀,小腹時有發脹,下肢輕度浮腫。食納尚可,大便淌薄,小便正常。74年8月發現有低熱,曾檢查抗“O”、血沉、肝功能、“O"試驗,均屬正常。胸透:心肺未見異常。 舌象:舌質淡紅。脈象:沉細澀。 辨證:脾虛氣弱,下焦濕熱。 治法:益氣健脾,清熱除濕。 方藥:山藥十五克,石蓮九克,焦術九克,炙草六克,生地九克,白芍九克,瞿麥六克,萹蓄九克,車前子九克,萆薢十二克,黃芩九克,柴胡四點五克,炒芥穗四點五克。治療經過:4月29日復診時稱:當天下午月經即來,行經7天經量仍較多,諸證變化不大,苔脈同前,改用健脾補腎,固沖調經之劑,方藥如下。 黨參六克,白術九克,山藥十五克,蓮肉九克,川斷九克,熟地九克,絲子九克,椿皮九克,旱蓮草九克,海蛸十二克。 5月21日,服上藥7劑后,月經今日來潮,周期正常,諸證均略好轉,但仍有低熱,脈沉細澀,舌黯淡。前方加青蒿九克,地骨皮九克,再服7劑。 6月14日復診,月經與5月21日至27日來潮,血量減少,血色正常。最近曾暈倒過3次,血壓偏高,今日測血壓為140/90mmhg。白帶變稠,色黃,仍有腰酸痛。脈沉澀,舌暗紅。方藥如下。 桑葉九克,菊花九克,黃芩九克,瞿麥九克,萹蓄九克,車前子九克,滑石十二克,川楝九克,元胡九克。 7月3日,服上方五劑后,月經于6月21日來潮,量色均正常。今日測血壓110/70mmhg,仍有低熱,舌暗紅,脈沉細。加服加味逍遙丸每日九克,早晚各四點五克,以鞏固療效。患者原為月經先期量多,經治后4月21日、5月21日、6月21日,7月22日,8月27日各來月經1次,諸證均見好轉。血量減少。月經于7月22日來潮帶經,自感腰腹痛,頭暈,低熱未愈。繼服丸藥。 滋補肝腎丸每日1丸,加味逍遙丸每日9克,早晚分服。 9月27日復診時稱:月經8月27日來潮,行經7天,白帶多,低熱已退,頭暈,氣短,時有腰痛,小腹脹,納食尚可,二便自調,舌淡紅,脈沉細。方藥如下。 黨參九克,白術九克,山藥十五克,蓮肉九克,川斷九克,熟地九克,絲子九克,椿皮九克,海蛸十二克,柴胡四點五克,炒芥穗四點五克,骨皮六克。 王某,26歲,初診:75年5月21日。 主訴:月經頻至量多已4年。 現病史:初潮13歲,先后不定期。4年來月經頻至而量多,每隔12天至23天行經1次,行經5~7天,色黑稠有塊,有時淋漓不斷,腰腿酸痛,偶有小腹墜痛,心胸煩悶,氣短,急躁,白帶量多,有時色黃。近3個月來得月經周期為:4月20日,5月3日,5月15日。婦科檢查未發現異常。 舌象:舌質暗,苔白。脈象:弦細滑。 辨證:陰虛血熱,沖任失調。 治法:滋陰清熱,安沖固經。 方藥: 生地十二克,黃芩九克,馬尾連九克,蔞皮十五克,石斛九克,麥冬九克,玄參九克,女貞九克,旱蓮草九克,丹皮九克,阿膠珠十五克。 治療經過:7月13日復診時稱:服上方20劑,6月11日、7月11日各來月經1次,周期正常,血量中等,行經3天。(劉奉五醫案) 血室有熱,經事超前,行而不多,帶下綿綿。宜清營祛淤。而化濕熱。 生地二錢,丹皮錢半,赤芍錢半,赤苓三錢,苡仁四錢,海蛸三錢,柏葉錢半,丹參二錢,益母籽三錢,藕節兩枚,青桔葉錢半。 血虛有熱,脾弱積濕下注,經事超前,行而甚多,納少便溏,腿足浮腫,朝輕暮重,宜養血調經。崇土化痰。 白歸身(鹽炒)二錢,白芍二錢,連皮苓四錢,白術三錢,陳皮二錢,腹皮二錢,木瓜二錢,川牛膝二錢,防己二錢,冬瓜皮四錢,生熟苡仁各五錢。 黃右經事超前,淋漓不止,腑行躁結,充任虧損,血室有熱葉。 擬苓荊四物湯加減。 炒荊芥一錢,炒條芩一錢,白歸身二錢,白芍二錢,炒生地三錢,阿膠珠錢半,側柏炭二錢,石斛三錢,抱茯神三錢,蓮蓬炭三錢,節炭三枚,貫眾炭三錢。 血虛有熱,帶脈不固,經行超前,腰酸帶下,肢節酸楚,宜養血清熱,崇土束帶。 全歸二錢,白芍二錢,生地炭三錢,抱茯神三錢,炒丹皮錢半,白薇錢半,杜仲三錢,海蛸三錢,秦九二錢,白術錢半,陳皮一錢,焦谷芽三錢。(丁甘仁醫案續編) 月經后期 原因多由虛、寒、淤三種因素引起。虛有氣血不足,腎虛的區別。寒,多系寒冷之氣客入子宮,導致氣血凝滯而不通,多分為實寒和虛寒。淤,則多是氣滯血淤。西醫的原因多認為為激素失調性排卵延遲,甚則無排卵。 治法: 血弱氣虛現在則多見于產后,現在因為營養不良引起的氣血不足比較少見,在臨床中多選用十全大補湯,圣愈湯一類。寒氣凝滯實寒型多伴痛經多選用大溫經湯去丹皮加吳芋3克,細辛1.5克,虛寒型多用大營煎加仙茅12克、仙靈皮15克、制香附15克,鹿角雙15克。氣滯血淤多選用少腹逐淤湯加制香附15克,烏藥12克,檳榔12克。 本病如果發現必須及時治療,根據臨床獲得的資料分析后,針對虛則補之,寒則溫之,淤則行之。對證治療和在調理以后,要在生活起居方面主意這些問題。 月經后期醫籍考(一) 加味四物湯 治婦人沖任不調,臍腹疼痛,月事入時不來,及沖任太過,致使陰陽不合,或發寒熱,減食和飲,欲成勞病。 當歸、地黃、芍藥、川芎各一兩,柴胡半兩,黃芩二錢半。 上父咀,服食,依前法。 滋血湯 治婦人皮聚毛落,心肺俱損,血脈虛弱,月水延期,益氣養血,調進飲食。 人參、茯苓、熟干地黃、川芎、當歸、白芍、黃芪、干山藥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下。 滋榮丸 治婦人本經衰弱,延期不來,及有血結成塊,臍下堅硬疼痛不消,并宜治之。 熟干地黃、人參、五味子、赤芍、當歸、遠志、茯苓、丹皮、桂心、藁本各一兩,防風、卷柏、細辛、山藥各半兩,白術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空心溫酒下,日進三服。(產育保慶集.卷下) 阿膠元 治氣多血少衛實榮虛,月信過期。大能生血順氣,出顏色,長肌膚,益筋力。 阿膠、熟地、牛膝各二兩,桂二錢,白芍半兩,五味子、茯苓、黃芪、當歸、人參、丹皮、芎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元如梧桐子大,空心棗湯下三十丸,日二。一方有白術一兩。(雞峰普濟方.卷十五) 婦人經水過期,血少也,四物加參術。帶痰加南星、半夏、陳皮之屬。...過期紫黑有塊,亦血熱也,必作疼,四物加香附、黃連。過期淡色來者,痰多也,二陳加當歸、川芎。過期而來,乃是血虛,宜補血,用四物加黃芪、陳皮、升麻。(丹溪心法.卷五) 月水過期不行,宜服和經湯。 當歸一錢半,川芎半錢,白芍一錢,熟地一錢,桃仁三十個,紅花三分,香附米一錢,熟桂半錢,木通八分,莪術一錢,甘草五分,蘇木一錢。 上細切,做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空心溫服。(醫學正傳.卷七) 過期而至者,又因脾經血虛,有因肝經血少,有因氣虛血弱。脾經血虛者,人參養榮湯;肝經血少者,六味地黃丸;氣虛血弱者,八珍湯。(薛氏醫案選.女科撮要.卷上) 經過期后行 如德性溫和,素無疾者,責其血虛少也,八物湯主之。 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責其氣逆血少也,八物湯加香附主之。加香附、青皮等分,水煎服,兼常服蒼莎丸以調之。 蒼莎丸 和中開郁。蒼術(米泔水浸)、香附(便浸一夜)各三兩,條芩(酒炒)一兩,共為末,湯浸蒸餅為丸,白湯下。 如形瘦素無他疾者,責其氣血俱不足也,用十全大補湯主之。此藥治氣血兩虛,脾胃不足。 如形瘦食少,責其脾胃衰弱,氣血虛少,用異功散加當歸、川芎主之。此湯專主脾胃,進飲食,養氣血。 如肥人及飲食過多之人,責其濕痰壅滯,軀肢迫寒也。用六君子加歸芎湯主之。 如素多痰者,責其脾胃虛損,氣血失養也。用參術大補丸,即參苓白術散加歸芎地黃丸。 人參、白術、茯苓、陳皮、蓮肉、歸身各七錢五分,炙草三錢,山藥一兩,砂仁、川芎、石菖蒲各五錢。共末,薄荷包米煮飯為丸。米飲下。(萬氏婦人科.卷一) 本文轉載自http://user.qzone.qq.com/871562791/blog/12789310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