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益子挺身隊”的編成,可以判斷“大川挺身隊”的人數也在150人左右,但兩支部隊的任務不同,益子部隊的目標是八路軍總部,大川挺身隊的目標是一二九師師部. 《八路扮益子挺身隊》一文,沒有關于“大川挺身隊”的作戰記載,只記錄了“益子挺身……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都有我方軍人化妝成日軍深入敵后,重創敵軍的火爆一幕.盡管令觀眾朋友們大快人心,但其內容多為虛構.據戰史記載,我國民黨軍,新四軍雖有過為數不多的幾次“化妝奇襲”,但因不懂日語,且多為無組織,無建制的行動,因此大多以失敗告終,成員壯烈犧牲,并未給日軍造成嚴重的破壞.相反,在整個抗戰期間, 日軍部隊里卻活躍著一支神秘的《特別挺進殺人隊》,這支部隊有專門的訓練學校,其成員均經過嚴格殘酷的訓練,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熟悉中國文化,風俗習慣.這支神秘的部隊在中日戰場上屢屢出現,對編制龐雜,而且缺乏統一指揮的中國軍隊造成重大損失.但是,由于日軍對其化妝襲擊部隊始終諱莫如深,所以,其真容一直如同隱藏在云里霧中.由于當時有日軍原部隊成員披露了其作戰過程,中方研究人員才對這支部隊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 “他們是一群地道的中國人,除了腦袋.”---春野教官 上圖中就是日軍大陸挺進隊的特工成員,其肩上扛的,是被日軍視為中國軍隊最優秀步兵武器的捷克zb-26輕機槍.這些特工人員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雖然在當時那個年代說普通話立刻就露餡)他們大多穿八路軍軍服或者老百姓便衣服裝.在我后方根據地進行偵查活動. 目前我天朝90%的抗戰大“搗眼”都是歪曲歷史,小學沒有畢業的文盲兼軍盲. 亮劍中偷襲我八路軍總部(彭德懷)的日軍之山本一木特工隊原型就是上圖中的這只神秘的日軍部隊,益子挺身隊 中隊長益子重雄, 這支叫做“益子挺身隊”的日軍特種部隊,成員衣著、武器完全模仿八路軍,活動于根據地腹地,以奔襲八路軍指揮中樞、狙殺八路軍高級軍官、搜集情報和破壞為主要任務.在《劉伯承與一九四二年反掃蕩》一文中,中國方面是這樣記述這支日軍的:“每人印發了八路軍首腦的照片、簡歷和我兵力部署圖、假印信、假路條.并對整個行動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身著便衣,面涂褐色,偽裝成我黨政軍工作人員,自帶數日糧秣和雨衣行囊,甚至腳穿草鞋,背大背包,不走大路,不生火做飯,不宿村莊住店,或分散潛伏于大道兩側之麥地、窯洞、山谷內竊聽我電話,或捕我單個人員,或用小型電臺偵察報告我軍動向……行進途中得知***在太岳,又在‘***’的照片下特地注明‘在太岳’三個字.后來劉伯承得知此事后,認為日軍情報之準確之細致值得八路軍借鑒.” 幾十年后,這支日軍的真實面目隨著《八路扮益子挺身隊》(裝扮成八路軍的益子挺身隊)這份日文資料的公開,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上圖為化裝成八路軍的 “益子挺身隊”照片,從左向右分別是中隊長益子重雄、第二小隊小隊長豬股、第一小隊長佐佐木.說明提到佐佐木和第三小隊小隊長大和屋在作戰中陣亡. 《八路扮益子挺身隊》一文,是日本戰爭回憶文集《山西侵攻》中的一篇,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介紹,第二部分說明所謂“特別挺進殺人隊”的編成,第三部分則是它的作戰情況. 1942年5月,日軍第一軍在華北發動大規模掃蕩,稱為“晉冀豫邊區作戰”,目的在于徹底消滅在山西東南部的八路軍根據地.然而,此前的作戰中,八路軍總能巧妙地避開日軍鋒芒,堅壁清野,迅速將主力跳出圈外,使日軍無處發力,八路軍反而在掃蕩中越掃越壯大.針對這種情況,日軍第一軍要求各部隊采取更為靈活的戰法,力爭一舉摧毀八路軍指揮機關.在這種要求之下,掃蕩的主力日軍第三十六師團遂制定方案,以一部化裝成八路軍深入根據地展開特種作戰. 關于這個背景,個人認為還可作些補充.所謂日軍的“晉冀豫邊區作戰”,即岡村寧次所作“c號計劃”,計劃在1942年5月15日至7 月20日間,對華北八路軍太行、太岳兩區進行掃蕩,出動兵力為兩個師團主力,一個師團一部,另四個獨立混成旅團.這是一次與4月的冀南掃蕩、5月的冀中五一大掃蕩相呼應的大規模進攻,目的在于全部占領太行根據地,消滅在此地活動的八路軍主力(主要是一二九師劉伯承部),通過這三次掃蕩將八路軍趕出華北. 整個戰斗,從5月15日開始,日軍首先進攻太岳軍區,太岳軍區主力三八六旅果斷跳出日軍包圍,使日軍撲空.但日軍對此早有準備,并沒有窮追不舍,而是利用太岳主力轉移,太行區較為孤立的機會,全軍于19日掉頭,四面圍擊以涉縣、偏關(有誤,偏關在晉西北)、遼縣(今左權縣)為中心的太行區.由于當時八路軍總部和一二九師師部都在這個地域,有大量非戰斗人員和后方機關而警戒力量不足,在這次戰斗中,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戰死,部隊和機關遭到了較為嚴重的損失. 這支部隊由益子重雄中尉指揮,前身即益子重雄所部第三中隊,經過嚴格的特務訓練,全軍著八路軍軍服,所部含軍官4名,士兵102名,另附雨宮憲兵曹長指揮的漢奸特務工作隊員18人,共計124人,攜帶從無線電收發報機到重機槍等各種裝備,在主力發起攻擊前三天,即5月21日,即潛入遼縣八路軍根據地開始活動. 從“益子挺身隊”的編成,可以判斷“大川挺身隊”的人數也在150人左右,但兩支部隊的任務不同,益子部隊的目標是八路軍總部,大川挺身隊的目標是一二九師師部. 《八路扮益子挺身隊》一文,沒有關于“大川挺身隊”的作戰記載,只記錄了“益子挺身隊”的作戰,大致如下: 5月21日,從遼縣出發后,向南南東(軍事術語,東南偏南方向)方向前進,距縣城10公里處繞過八路軍警戒部隊的陣地. 5月22日,發生小規模戰斗,占據附近標高2,100米的制高點.這時,八路軍已經發現日軍的攻擊,正在頻繁更換駐地.益子挺身隊根據無線電指示,不斷調整方向.午夜,襲擊據稱是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的五軍寺(原文如此,實際為“武軍寺”),但一無所獲,八路軍指揮部蹤影不見. 5月23日,在遼縣東南25公里處薩拉齊山,被兩千余中國軍隊包圍,包括白刃戰的激烈戰斗持續終日.直到入夜,該路日軍才利用夜色的掩護突圍成功.繼續向東,在郭家峪發現八路軍的轉移部隊,正是該部尋找的八路軍總部.八路軍分三個縱隊突圍,其中彭德懷和左權的第一縱隊從南向北試圖突圍,正走向益子挺身隊的方向. 5月24日,經過整天激戰,日軍記載當時擔任八路軍副總司令的彭德懷在此戰中負傷,殿后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戰死,八路軍未能攜帶左權將軍的遺體突圍.中方記載日軍此戰炮火猛烈并有空軍轟炸,而該文中進攻郭家峪的日軍僅僅提及“益子挺身隊”的百余人. 5月25日,該隊日軍繼續向東,在天文村附近掃蕩,造成中國方面較大損失. 這段紀錄,結合中方材料和日方其他部隊的作戰資料,可看到其中內容有些可信,有些則不盡屬實.實戰中這支日軍的作用與描述頗有出入. 這是因為八路軍對日軍擁有這樣一支特種部隊早有警惕,因此其奇襲的效果并沒有預期的那樣好.早在5月3日,八路軍就得到情報:“日偽特務機關已將刺探到的總部和一二九師領導人的照片、履歷資料匯集成冊,下發‘挺身隊’和特工人員.”情報之詳細,甚至提到了前面所說日軍知道“***在太岳”.這也是八路軍第一次注意到這支“穿八路軍軍裝的日軍”.劉伯承對此非常重視,要求各敵工站加緊收集相關情報,并再次電告太岳軍區注意赴太岳檢查指導工作的***的安全.根據地內部,對敵特也采取了嚴格的防范措施.其間,日本特務曾經化裝到小曲“幫助土改”,結果被當地群眾識破.這一結果還直接導致此后經小曲突襲一二九師師部的“大川挺身隊”提前曝光. 否則,劉伯承的總部就危險了. 益子重雄的部隊在5月22日夜向武軍寺(日文中為五軍寺)的八路軍總部部分機關發動奇襲,結果撲空.事實上,早在這一天早上,他們的行蹤在桐峪西北老林圪洞附近已經被民兵發現,八路軍總部并得到這樣詳細的報告:“發現一支來路不明的武裝隊伍,身著便衣,攜帶小型電臺,約有一百人,后去向不明.”可見,這路日軍剛一出動,身份就已經暴露,根本就沒人把他們當作八路軍.彭、左綜合判斷情報,隨后決定總部開始轉移.這份報告成為八路軍總部決定迅速轉移的有力依據之一. 另一路日軍大川桃吉部,冒充八路軍新六旅一部試圖襲擊一二九師在會里村的師部.這支敵軍化妝較像,竟然在當地農會幫助下于22日渡過漳河,并在岸邊的宋家莊與八路軍部隊同村吃飯,接著就騎自行車奔襲會里.應該說日軍的情報還是比較準確的,動作也很迅捷.不過,當時日軍判斷八路軍總部所在的麻田是一二九師總部.這個錯誤的信息使大川出現了一段時間的猶豫,因為他的任務是突襲一二九師師部,怕自己貿然攻擊會里打錯目標.結果,劉伯承恰好在此時組織一二九師師部撤離.等大川確認了情報趕到,一二九師總部已經撤離幾個小時了.劉伯承和一二九師政治部主任蔡樹藩是晚上9點離開會里的,大川是11點趕到! 接著,日軍總部根據一二九師電臺信號,通知大川挺身隊繼續向王堡追擊一二九師師部. 如果被這支日軍纏上,劉伯承的處境將十分危險,因為他的身邊帶有大量的后勤機關和非戰斗人員.正在這時,第五軍分區司令皮定鈞發來的一份電報,通知了劉伯承這支奇特敵軍的動向:“小曲發現穿皮鞋、灰衣服的敵探百余,有向王堡、會里前進模樣.”這份情報實際上是小曲民兵22日就發出的,但因為情報轉手,耽誤了時間,23日才送到劉伯承手中. 如果大川第一次突擊更快一些,開玩笑說,這份情報夠皮定鈞司令上軍事法庭了.不過,這足夠讓劉伯承躲開這個敵手的第二次打擊.一二九師師部當即第二次轉移,大川撲了空,得知劉已進山,感到追不上,只好轉向偏關會合日軍主力去了. 這路日軍可說無功而返. 根據《八路軍一二九師征戰實錄》,“益子挺身隊”真正給八路軍造成的巨大損失,是它首先發現了撤到郭家峪的八路軍總部,并將這一情報報告給在潞芳指揮作戰的第一軍參謀長花谷正.這直接導致了日軍調整部署對八路軍總部采取全線圍擊. 這時,八路軍總部面臨和一二九師師部同樣的困境,但應對上出現了一些紕漏.這主要是前一階段八路軍總部在集中精力應付日軍對冀中的大掃蕩,對自身安全考慮不足;前幾次八路軍總部遭到突襲,最終無恙的原因是一二九師主力在周邊活動,以重大代價保衛了總部.這一次一二九師師部同時遭到攻擊,自顧不暇.此外,機關和非戰斗人員對突圍拖累甚大,23日彭德懷下令總部撤退,全軍要到24日晚上才能起身,而且行動遲緩.在益子挺身隊的準確情報幫助下,日軍在十字嶺截住了撤退中的彭德懷縱隊進行猛烈圍攻并以第二十九獨立飛行隊反復轟炸,本來以為可以尋隙覓縫的八路軍卻鉆進了日軍的伏擊圈.盡管總部經過激戰最終突出重圍,但八路軍因此遭受極大損失,左權將軍就是在此戰中殉國的. 此戰后,八路軍即以此為教訓,對后勤和非戰斗人員進行了大規模的精簡. 日方的描述看,日軍對特種部隊的使用,還不算很到位.這種部隊,是匕首,是狡狐,一擊即退,而不在硬拼.看到日軍津津樂道“益子挺身隊”和兩千對手血戰一天,就可以理解二戰中日軍特種部隊為何沒有多少建樹了——日軍還是習慣像蠻牛一樣的打法,并不懂得特種部隊該怎么打仗.“益子挺身隊”的情報導致八路軍總部在突圍中陷入苦戰,本來是這支部隊此戰的亮點,日軍卻因為這不能展現有多少自己的具體戰果而沒有重視. “益子挺身隊”到底有多大損失,至今不得而知.不過,從殘存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所題名叫佐佐木的軍官陣亡于則界村,根據《中國山西省地理圖冊》,山西有兩個則界村,一個在陵川,另一個在涉縣,正是麻田的附近.而益子重雄戰后回憶,他在中國的戰場上,共計損失了173名部下,其中87人算是“白骨凱旋 ”,還有86人的骨頭,都扔在了中國.他在中國擔任軍事主官的最高位置,就是二二三聯隊第三中隊中隊長和“益子挺身隊”的隊長了(此后擔任軍事幕僚,不再直接指揮部隊).這173名部下,其中有多少屬于“益子挺身隊”,我們只能猜測了. 后提一下,“益子挺身隊”還將左權將軍的死歸入自己的戰績.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的判斷.戰斗中,左權將軍的遺體是三名黨校學生倉促下葬的.因此,在此后的電文中左權犧牲的消息泄密,導致日軍專門返回戰場進行發掘并拍照炫耀戰果.此后中方重新遷葬.左權將軍遺體上的創傷顯示他死于近距離炮彈的爆炸,而 “益子挺身隊”因為化裝奔襲,最重型的武器是機槍,他們的紀錄,也表示“左權將軍”死于其用輕武器的突襲. 核對雙方紀錄,這個說法倒不是純粹的爭功謊言.八路軍方面,也記載這支日軍化裝成八路軍和老百姓,繞過八路軍歐致富團和七二九團的阻擊線,在十字嶺和南艾鋪之間突然向八路軍發起攻擊,造成相當大的損失.不過,所謂的“左權將軍”,肯定不是左權本人,因為左權此時已經在十字嶺上,沖過了日軍的兩道封鎖線,并在第三道封鎖線處犧牲. 這讓八路軍積累了和日軍特種部隊進行戰斗的經驗. |
|
來自: martinlock > 《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