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李澤湘,普通人或稍感陌生。但在大疆創新橫掃全球無人機市場,估值達百億美元級別時,這個低調的學者作為大疆創新CEO汪滔的導師,屢被提起。從香港科技大學的機器人課堂到企業的生產一線、資本市場,他帶領著學生們逐個走出象牙塔,在機器人的產業里開始了“學院派”的逆襲:他和他的學生先后創辦了固高科技、大疆創新和李群自動化等多家機器人企業。 根據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統計,2014年東莞工業機器人裝備制造商約40家,工業總產值約14 .53億元。其中9成都是下游的系統集成商,即從國外批量購進機器人整機,根據客戶需求設計信息管理系統以及其他輔助設備組成一個生產工位或產線。 不過,仍有少數企業切入了上、中游,研發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和本體,如機器人控制系統、伺服驅動等。固高科技和李群自動化,則是東莞為數不多的代表。 去年底,李澤湘團隊負責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正式啟動。今年7月,他們將開辦機器人高端人才培訓班,美國伯克利大學等名校已經有人才報名。 一、頭腦風暴 他教出很多牛人學生 3月27日,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一行,30多個香港老板、高管就專程到松山湖和這一團隊交流。全球最大的中式快餐集團、“大家樂”首席執行官羅開光也在其中。城市人口日益老齡化,“大家樂”能夠招到的清潔阿姨和食品包裝工也開始年邁。他們很希望能夠減輕工人的負擔,提升人員效率和食品安全。 “我們現在還招不滿,用工有缺口”。羅開光直言。比如,要將一部裝滿碗碟的推車從用餐點推到廚房,非常重,大家樂采用更輕的鋼材來替代,直接將推車減重一半。“但如果不用推自己會動,更好!”羅開光笑道。他希望此行能找到自動搬運碗碟的機器人。 其他前來的港商都在東莞、佛山、番禺等珠三角一帶開建了工廠,用工日益緊缺,他們正急切尋找自動化改造的方案。在整個參觀過程中,李澤湘走到哪里都被企業家包圍。 這位54歲的學者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一臉儒雅。10多年前,他是窩在香港科技大學的一位教授,自大學開始沉迷于機器人的研究,并于1992年創辦了自動化研究中心。 轉變起于1999年。在順德開廠的港商找到李澤湘:花了數百萬港幣從日本購買了一臺馬口鐵剪切設備,費了很長時間請人調試,都沒能把機器運作起來,經濟損失很大。為了救急,這位港商直接給李澤湘開了張空白支票,讓他看著辦。“我只會寫文章,在實驗室里搞研究啊!”李澤湘苦笑道,最后安排了中心的研究員吳宏去試試:吳宏直接拔下了實驗室控制機器人的一塊控制器,到順德工廠呆了一個月,為那套日本設備換了“大腦”,終于讓機器啟動。 這位學者就此看到了市場,和吳宏成立了固高科技(深圳)公司,研發銷售機械裝備的控制器。目前,固高已是中國最有影響的運動控制公司,占有國內市場50%的份額,并切入機器人控制系統市場。
二、領先全球 大疆公司估值高達百億美元 李澤湘為他們提供了各種支持。“最重要的是怎樣讓學生brainstorm(頭腦風暴),讓他們在一個國際化的環境下做夢。”他與汪滔、石金博等到世界各地參觀,走出去到硅谷的公司和大佬對話,去日本和著名的機器人公司安川、發那科對話。 有一次,G oogle的投資人JohnDoerr,硅谷最具創奇色彩的風險投資家之一,把這群師生也請到家中,隔壁就是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家。在JohnDoerr家就餐,客廳的墻壁上就掛著照片:同樣的餐桌上坐著的是奧巴馬、喬布斯和扎克伯格等。 “這種感覺完全不一樣”,李澤湘提起這一段經歷時自信地笑道:“也許十幾二十年后,我們這群年輕人也會同樣有影響。”這一目標已經不遠,學生汪滔研發的無人機Phantom讓國際資本市場興奮不已,目前對大疆創新的估值高達百億美元。這是個難以置信的數字,很少有人預見到這樣一家公司能領先全球。 三、創業軍團 將學術研究和學生轉向經濟戰場 到了2014年年底,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成立,就由李澤湘團隊負責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這一團隊成員包含了清水灣創業天使基金(由李澤湘等多名機器人專家投資組建)、固高科技、大疆創新、李群自動化多方。背后有著雄厚的資本支撐:除了清水灣創業天使基金的1000萬美金,紅杉資本和高瓴資本也參與進來,各出資1000萬美金,一起成立機器人產業基金,扶持基地的優質創業項目。 3月27日,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一行到訪。李澤湘帶著一群港商參觀了深圳的大疆創新后,回到了松山湖參觀李群自動化。一群人圍在機器人旁邊觀看:生產線的傳送帶一啟動,機器人的支臂就快速揮動,每分鐘最高能把170個月餅分揀到盒子中。來賓們稱贊不已,更讓人驚嘆的是這背后的市場:以東莞的食品行業為例,就聚集了華美、徐福記等一大批企業,初步估算有上百萬的產業工人,隨著人力成本的逐年攀升,“機器換人”的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這一天,李澤湘為來賓作了1個小時的演講,再次強調了他的觀點:未來世界的經濟格局看中、美,而兩國最主要的經濟驅動力就是創業者。回顧過去的30年,美國有草根創業者創辦的亞馬遜、蘋果,也有學院派創業軍團,如谷歌、雅虎。中國最近10多年,新浪、騰訊、阿里巴巴等草根創業崛起,但吸納了國家大量研究經費的科研院所卻消聲了。“我們一直在思考大學的研究所該如何把研究和學生轉為經濟戰場的主力軍”。 記者: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目前的進展如何?最關鍵的是什么? 李澤湘:李群自動化和陶師正的逸動科技都已經在松山湖了,大疆創新和固高科技也在這里設了實驗室。現在最重要的,是怎樣把機器人的高端人才吸引進來,讓世界各地留學生想要創業的都到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來,和香港、內陸的學生在一起碰撞,產生新的想法。 記者:怎樣引入外面的人才? 李澤湘:7月,我們就有機器人高端人才培訓班,要在全世界找100多個機器人高端人才進來,現在美國的伯克利大學等名校已經有人報名。我們要和全世界的高端機器人人才聯合,要和港漂群,就是在香港的留學生互動,這個群體有20萬,和新漂群(新加坡留學生)有30萬;另外,我們在美國也有100萬留學生,這些都是我們的高端人才庫。 在國內,我們還將組織大學生、中學生進行機器人比賽,把對機器人感興趣對這方面有天分的人都聚集到一起。像美國的D A R PA G randChallenge和FIR ST機器人大賽一樣,吸引大量的大學生甚至中學生參加。只要這個池子足夠大,我們就能物色到優秀的人才。 記者:有評論稱,對比深圳,東莞的人才、資本等各方面的資源還是很受限? 李澤湘:資金方面好了很多。我們以前談了100多家V C,但真正理解這一行的很少,吃過虧。現在,紅杉資本和高瓴資本都進來了,接下來投入還會加大。我的辦公室里,每個星期都有一兩家風投等著。對于我們來說,東莞的松山湖有其獨特的優勢,發展空間很大,環境也好,只是也需要時間去培育。 記者:你怎么看東莞現在的機器人產業和市場? 李澤湘:做核心零部件和本體的企業還是太少,有那么幾家。但市場很大,特別是制造企業需求很迫切。現在東莞需要做的是一個行業一個行業沉下去,下功夫,了解這個行業現在是什么狀態和企業的具體需求。 目前大部分制造業還是以人工為主,機器換人不可能一步到位,可能先把關鍵的工作崗位換了,再慢慢拓展到全自動。下一步,再把大數據用起來,讓機器更聰明。現在機器人還是很笨,還不能靈活適應企業的生產。 記者:增長潛力比較大的會是哪個行業? 李澤湘:3C產業的市場領域會非常大。這么多年來國際研發的機器人都用于汽車行業,非常粗笨,很難用于這些電子產品的生產。但國內整個珠三角和長三角的3C產業都非常龐大,是汽車行業的四到五倍,可以說全世界70%的產品都在這里生產。 比如,從富士康出來的員工就有個富友會社群,光這個社群就有2000萬人,他們開的公司都有兩三萬家,都是用人工在裝配手機等,需要新一代的工業機器人。所以,這也是李群自動化的使命和定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