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essie 編輯=一驪
有沒有一件事,像潘多拉的魔盒, 既是危險的淵藪,又驅(qū)使著你的好奇心去一探究竟?
呂克·貝松導(dǎo)演的電影《碧海藍(lán)天》, 讓不少狂熱者燃起潛水熱情。在另一個 “沒有重力,沒有顏色, 沒有聲音的世界,進(jìn)入靈魂的遠(yuǎn)眺” 該是一種怎樣的曼妙體驗?

先別急著心動。隨手一查,你會發(fā)現(xiàn):自由潛水是目前已知極限運動中第二危險的運動。這種不攜帶氧氣瓶,只通過自身肺活量調(diào)節(jié)呼吸屏氣深潛的運動,會使?jié)撍咴谒兴軌毫Ρ汝懙馗邘妆丁毫Σ坏苯幼饔糜谌梭w,而且會引起人體內(nèi)部復(fù)雜的物理變化和生理變化。
天了嚕,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樣的運動令人辣么著迷? 自由潛水真的像傳說中一樣“稍有不慎就會讓人命喪黃泉”嗎? 在寂靜未知的深海之中,還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秘密? 在深海之中如何與鯊魚共舞?

……
未讀君和小伙伴們一樣,心里藏著一大堆問號。礙于恐懼,嘴上不想要,身體卻早就蠢蠢欲動了。襟懷對海洋的敬畏,還有對神秘的自由潛水的好奇,未讀君拜訪了志趣相投的潛水前輩。
恰逢9月12日乃海客帝國潛水中心開業(yè)之日,未讀君攜國內(nèi)自由潛水大師Vince與國際職業(yè)水下攝影師孟慶然,于水立方小敘。幾位從未讀出版的《深海:探索寂靜的未知》一書發(fā)端,閑談海洋秘事,言傳身教潛水秘笈。南潛千里遠(yuǎn),北訴萬衷腸,由此這篇活動手記便與各位見面了。 |

圖片來自《深海:探索寂靜的未知》
|
< 精彩視頻,先睹為快 >
Q:旱鴨子如何潛水? |
|
| A:自由潛水是人類本能。但按照標(biāo)準(zhǔn),能游200米以上的人才能學(xué)潛水。 | Q:學(xué)習(xí)自由潛有何要求? |
|
| A:身體健康,無心臟血管、呼吸疾病及精神疾病。 | Q:小朋友多大能學(xué)自由潛? |
|
| A:14歲以上。 |
“所謂危險與安全,不過是事物的雙生兩面”
Vince:世界上最危險的極限運動里,低空跳傘排名第一,自由潛緊隨其后。自由潛固然危險,但硬說它會要人命是對運動本身的妖魔化。幾十年的自由潛水中,要人命的記錄只有兩次。發(fā)生這種危險的唯一可能是:憋氣到缺氧昏迷。用聲音刺激昏迷之人,當(dāng)他吸入第一口氣時會逐漸蘇醒。自由潛是一種極度注重安全規(guī)則的游戲,不能一知半解,一定要充分了解,用規(guī)則支撐技巧,方知其對錯。
孟慶然:所謂危險與安全,都有一個度。學(xué)習(xí)自由潛大大提升了憋氣的深度和停留時間。它讓你清楚風(fēng)險性,知道如何呼吸,如何正確控制自己,而這恰好是一種安全保障。通過系統(tǒng)訓(xùn)練方式,你能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兒,因此超過極限的時候能注意到危險的存在。一般出事兒都是挑戰(zhàn)自我極限所致。 |
“自由潛水不可憋氣,水肺潛水不可換氣”
Vince:水肺潛水不可以憋氣。水肺潛水呼吸高壓氣,高壓氣上升之后氣體擴(kuò)張,肺泡會縮到板壓效果造成破裂。自由潛是在水面上呼吸外界空氣,下潛時憋著一口氣,在水中恢復(fù)到之前氣壓,沒有氣體擴(kuò)張上升的現(xiàn)象。自由潛水員不能把氣體吐掉的一個原因是,氣體需要在此過程中不斷做交換,呼掉之后肺部沒有可提供交換的氣體,極有可能會造成缺氧昏迷。因此自由潛水不能憋氣,而水肺潛水在水中不能換氣。 |
“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孟慶然:對于海洋生物而言,攝影師和潛水員在它們身邊不過是另一種生物。當(dāng)你帶著呼吸器吐著氣泡出現(xiàn)在它們身邊,它們會感到緊張并躲開。即使是我們認(rèn)識的兇猛鯊魚,包括珊瑚礁鯊和深海鯊,其實都是溫柔的,更多的時候你會嚇到它們。鯊魚品類大概有100多種,其中有過傷人記錄的不到十種。人不在他的捕食范圍內(nèi)。通常情況下,它們對人類的傷害不是吞噬而是咬傷。彼時它可能只是誤認(rèn)為“你看起來很好吃”,咬下去之后才反應(yīng),咦,不是我的菜。 |
“對于海洋,我們只是個過客”
孟慶然:一旦接受潛水培訓(xùn),證明我們是合格的潛水員,就要遵循一個原則:不要觸摸它們。很多海洋生物有危險性。一是它們自我保護(hù)的方式,可能會在你觸碰它時得到釋放,例如珊瑚釋放孢子可引起皮膚瘙癢,這時你會受傷。第二種危險在于影響海洋及生物失衡。比如有些動物身上存有保護(hù)粘膜,你的伸手觸摸可能會影響到它生存的狀態(tài)。潛水員有一個共識,你可以拍照,但請不要抓它。
Vince:事實上,我們只是一個過客。海洋不是我們的世界。我們在侵犯海洋生物的領(lǐng)地。我們和海洋生物唯一的互動方式就是保持距離,保持彼此的尊重。 不帶走,不留下,不觸摸,不傷害。 |

自由潛水大師Vince
自由潛水也有溶氮。淺層溶氮沒問題,在第二次下潛水即會釋放。但深層潛水,就涉及溶氮和減壓的問題。下潛深度跟時間相對,該如何看溶氮?一般來說,下潛的來回時間,等同于水肺潛水的一半深度。下潛30米,來回2分鐘,就要以15米2分鐘查看水肺減壓表,是否需要減壓。在水面休息時,就有足夠時間把把溶氮排掉,基本不存在減壓的問題。而若下潛至100米來回時間5分鐘,那就必須看50米5分鐘,這時有可能觸碰到減壓。深層自由潛水員回到水面會拿那個氣體到水面做補(bǔ)償性減壓。
水肺之后不適合自由潛。水肺身上的溶氮,體內(nèi)血管有很多微小氣泡,這些氣泡會借由呼吸排。但在此狀態(tài)下,盲目下潛氣泡會壓小,而上升過程氣泡在擴(kuò)張。這時微小氣泡在過程中之間造成彼此粘黏,從小氣泡變成大氣泡,造成減壓栓塞,即使3-5米也不可以。 | 
圖片來自于SSI國際水肺潛水學(xué)校
自由潛水是人類本能。摒去恐懼,對水感的舒適,會讓人體對水產(chǎn)生人眷戀,仿佛回到原始時在母體中最安全的狀態(tài)。那是近乎隔絕的寂靜,一種絕對的放松。我們和海洋的聯(lián)系超越了五感,達(dá)到一種超乎心智的奇妙狀態(tài)。正如《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詹姆斯·內(nèi)斯特在《深海:探索寂靜的未知》一書中寫道:“如同'生命總開關(guān)’一樣,這是我們的祖先曾生活于海洋中的印記。在人體中,這些感官和反射在沉睡,很少被用到,但是他們并沒有消失。而且當(dāng)我們極度需要它們時,它們似乎在復(fù)蘇。”
屏氣下潛,伸展雙臂,并攏雙腿,像飛鳥掠過山巔,忘卻時間凝固記憶。醉心這片未知的可能,觸碰生命本原,對身體發(fā)出邀約吧,從自由潛開始,從《深海:探索寂靜的未知》開始。 |

| 《深海:探索寂靜的未知》 詹姆斯·內(nèi)斯特 著 白夏 譯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15年6月 |
特別鳴謝北京海客帝國潛水中心、SSI國際水肺潛水學(xué)校小伙伴,未讀君這就準(zhǔn)備去報名學(xué)習(xí)潛水了!會不會在深海之下邂逅你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