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2)王宗岳《十三勢歌》要義————傳統經典選修(3)(2009-03-27 18:09:18)
《十三勢歌》原文
------王宗岳
十三總勢莫輕視, 命意源頭在腰隙。
變轉虛實須留意, 氣遍身軀不稍滯。
靜中觸動動猶靜, 因敵變化示神奇。
勢勢存心揆用意, 得來不覺費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間, 腹內松靜氣騰然。
尾閭中正神貫頂, 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 屈伸開合聽自由。
入門引路須口授, 功夫無息法自修。
若言體用何為準, 意氣君來骨肉臣。
想推用意終何在, 益壽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 字字真切義無遺。
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費功夫貽嘆息。
歌訣要義
十三勢歌又稱十三勢行功歌,共七言二十四句,是從太極氣功的高度講述了太極拳十三勢的總體規律,指明了練拳、練功的關竅。1、從形上講,關鍵在腰,要求修練者意守腰的縫隙,在具體的訓練中要保持脊柱中正,其方法是百會上領,尾閭下垂。2、從氣上講,要求氣要通達,要通遍整個軀體,其方法是從下田開始練習內功(主要指莊功、自發功),關鍵是腹內松靜。松是形體放松、精神放松;靜與凈有相通之處,皆以空腹為前提,空腹可以使內臟的功能(消化系統)進入休眠之態,空腹有“虛以待物”之用,此物即無形之氣(指真氣,先天氣)。只有下田之氣逐漸積蓄、充足,方能氣遍周身充養整個軀體。3、十三勢歌共140個字,意(心、神)、氣竟占12字之多,體現了宗岳師對意氣的重視,歌中特別強調了意、氣在功法中的君主地位。最后又專門明確了練拳、練功的根本目的是益壽延年。
1、十三總勢莫輕視,
此首句開門見山,說明本歌訣是以太極十三勢的總體規律為核心內容而編寫的,希望讀者在學習此歌訣時,應站在總勢的高度,認真體悟太極拳的總體規律。
2、命意源頭在腰隙
命,指生命,是說生命的根源在腰的縫隙中。從有形的軀體上講,腰為軀干的中樞,腰為形體之主宰,古人講:“人身之一脊也”。腰,主要指兩腎中間的部位,腎為先天之本,尤其是兩腎間稍靠上一點,有先天元氣的氣場存在。這里的命字,也可以理解為命門,即生命之門戶,此門戶有通往長壽、長生之用,不論是生命根源,還是生命門戶,對練功的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意字,可解為心意、神意、意念、精神活動等,此句之意,可釋為意念,在練拳時,意念要放在腰上,不論舉手投足都要與腰相連。一開始要用意念觀注于腰,以意引氣、聚氣,待氣充、氣足后,練拳時意氣皆由腰隙中生發。
3、變轉虛實須留意, 氣遍身軀不稍滯。
變轉虛實是太極拳形體動作之關竅,也是核心,一開始學練拳,招不熟,形體不能放松,虛實變化難以體現,待有了一定基礎后,就要注意每個招勢的虛實變化了。兩手有虛實,兩腳有虛實。氣機的生發,神意的輕重更是虛實變化之肇端。修煉氣功之法,有意守呼吸間隙者,即一吸一呼之間的停頓,這是一個不傳的練功訣竅。如依此理指導練拳,變轉虛實就是姿勢轉換的臨界點,能夠留意于姿勢轉換的一剎那,就是練拳練功的訣竅。
留意二字可釋為意守,也可當做察照,學者應在具體應用中細心體悟。意守是神與形合,是將意念留在那個形體上或形體內;察照有內外之分,從形上看可視為意之虛者;從氣上講,神與氣合可解為意之實者,亦有合于外氣、合與內氣之兩種。
氣遍身軀不稍滯,從練拳角度看,主要講氣之靈活性,氣機生發之迅捷度,即意到氣到,以意動氣、以氣催形等。如果再升一層看,可說是氣的通達度,它應以氣足為基礎,氣充足、氣通暢使整個軀體內都充滿著氣,這樣即不存在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