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炳奎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記全國著名中西醫結合腫瘤專家樸炳奎 □ 盧雯平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樊嵐嵐 本報記者
大醫至誠,虛懷若谷 樸炳奎雖然是一位享有盛譽的名醫,但是在業務上仍精益求精,從不驕傲自滿,真正以治病救人為己任。其醫療作風實事求是,能治者全力以赴,不能治者,亦不大包大攬。而且他對其他醫生非常尊重,從不貶謗他人,還時時向學生介紹各位醫生的獨到之處,勉其學習。他與很多知名的中醫西醫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經常交流學術見解,盡管在臨床上各有特點,各有專長,但為了治病救人常在一起會診,這種高尚的品質,是值得后輩學習的。 他看病十分認真,即使病人很多,也從不馬虎,不存在中西門戶之見,他是西醫出身,又從事了一輩子中醫,深知中醫、西醫各有所長,主張一切以治療病人為主,不但重視中醫的四診八綱,而且對來診患者的化驗單、影像學的片子及報告都逐一仔細查閱,并將異常及變化情況寫在病歷本上。他常告誡學生一定要看化驗單,若碰見一些新的檢驗指標必囑學生查閱資料交予他。經常是7點就開始出診,下午一兩點鐘才結束。有時門診剛結束,病房里的某些危重病人需要他會診,也馬上為之診治。對外地遠道而來的一些患者,在悉心診完病后,為免患者長途跋涉之苦,常勸他們下次就在當地診病,并親自寫信推薦給當地知名大夫,這種急人所難的行為,是十分難得的。 承前啟后,創立新說 “正氣內虛”、 “毒邪致癌”是惡性腫瘤的發病學基礎。 樸老認為“正氣內虛”是惡性腫瘤的發病學基礎,強調“扶正培本”治則在防治惡性腫瘤中的主導地位,指出腫瘤之“虛”與機體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等的失衡密切相關。通過深入研究扶正培本治則,調節機能免疫的作用機制,他認為此治則應成為中西醫結合腫瘤的防治研究的重要切入點。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參與余桂清教授主持的“健脾益腎沖劑治療Ⅲ期胃癌(術后)的研究”,“健脾益腎沖劑合并化療治療晚期胃癌(術后)扶正作用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健脾益腎沖劑能提高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減輕化療對消化系統、骨髓造血系統的毒副反應,提高化療效果,延長胃癌患者的生存期,證實了中醫藥在減輕化療毒副反應,延長生存期方面有一定的優勢。這對我國此后開展的扶正培本治則防治惡性腫瘤大規模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成果分獲1985年衛生部科技成果乙等獎(第四名)和1985年度中國中醫研究院科技成果一等獎及中國中醫研究院科技成果二等獎。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結合腫瘤發生的化學毒、環境毒及癌基因突變學說,樸老提出“毒邪致癌”的中醫學發病機制,認為腫瘤發生乃由機體正氣虧虛,虛邪留滯,臟腑機能失調,邪毒內生所致。他主持了國家七五攻關“益氣養陰清熱解毒之劑治療晚期原發性肺癌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國家八五攻關“肺瘤平系列方藥治療晚期肺癌的臨床與實驗研究”,通過大量的臨床與基礎研究證實益氣養陰、清熱解毒之劑(肺瘤平系列)具有調節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機能,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并可通過調節抗壞血酸自由基,提高SOD活性,清除自由基,發揮抗腫瘤、抗轉移作用。成功地探索出一條扶正培本、解毒抗癌的中西醫結合腫瘤防治模式,成為繼扶正培本之后,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領域理論與實踐的重要突破。該成果分獲1990年度中國中醫研究院科技成果二等獎,1996年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自主研制的治療晚期肺癌的國家Ⅲ類新藥“益肺清化膏”已轉由天津達仁堂制藥公司生產,投放市場十余年取得了巨大的社會與經濟效益。之后在大量的臨床與實驗的基礎上,對益肺清化膏進行了治則與組方的調整和優化,研制出肺瘤平Ⅱ號系列(院內制劑),多年來用之于抗肺癌轉移與術后復發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辨證論治與循證醫學有機結合是腫瘤個體化治療的制勝法寶。 當前臨床醫學強調個體化醫療模式,這種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分型和多核苷酸多態性)的發現以及新的醫療模式(生物心理一社會一環境一精神)。中醫臨床實踐是最典型的個體化醫療,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個體化診療是基于規范基礎上的,而規范的制定需要建立在循證醫學的基礎上,目前中醫循證治療腫瘤正處于探索階段,基于循證醫學基礎上的中醫臨床指引,其本身的特點會與(美國國家癌癥綜合網)的指南有很大的不同。他倡導中醫的規范的治療應以中醫治則治法為切入點,以最優的臨床證據為制定的基礎,涵蓋辨證論治、扶正解毒在內的中醫治療腫瘤的基本理念并以符合循證醫學的療效評價為標準。 嘔心瀝血 培養人才 樸老認為辨病與辨證的實施需要經過較高水平專科訓練的醫師,而目前治療腫瘤的中醫師水平參差不齊,許多醫師沒有經過腫瘤學的專業學習或培訓,因此,他疾呼需加強中醫腫瘤專業人才培養,對中醫院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灌輸腫瘤專業知識,中醫腫瘤研究生需要注重臨床研究,避免只搞基礎研究缺乏臨床經驗的狀況。他對自己的學生嚴格要求,悉心指導,討論病例,不分中西,培養出了很多高徒,遍布全國各地,目前都是腫瘤界的骨干。 樸老為我國中西醫結合腫瘤事業傾注了畢生心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是我國中西醫結合腫瘤學科早期重要的開拓與實踐者之一。縱觀其40余年漫長而艱辛的醫學求索之路,他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無私的學術奉獻精神、敏銳的學術洞察力、嚴謹求實的治學風范、宏大而深遠的學科發展觀,引領并見證了我國中西醫結合腫瘤事業迅猛發展的全程。他畢生倡導與不懈實踐的“扶正培本”治則防治惡性腫瘤的應用與研究,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及社會的廣泛認同,并在當今中西醫結合學術界贏得應有的地位。 樸炳奎,1937年1月4日生,吉林省梅河口市人。1959年8月畢業于大連醫學院醫療系,1979年至1981年赴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第二內科及東京國立癌中心學習。1986年至1997年,擔任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主任、廣安門醫院副院長。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腫瘤的臨床及科研工作,研制出國家三類新藥“益肺清化膏”。先后主持并參與國家“六五”~“十五”科技攻關、國家自然基金及首都發展基金等多項科研課題,并多次獲得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進步獎。 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全國腫瘤醫療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抗癌協會傳統醫學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抗癌基金中醫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