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體 西昆體北宋初年一種追求辭藻華美、對仗工整的詩體。宋初,楊億、劉筠、錢惟演曾于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間,聚集于皇帝藏書的秘閣,編纂《歷代君臣事跡》,詔題《冊府元龜》,他們把在編書之余所寫的酬唱詩結集為《西昆酬唱集》。西昆體也由此得名。 西昆體詩人提倡學習李商隱,主張詞歌語義要深。他們大多有良好的詞章修養,技法圓熟,善于在詩作中大量摭拾典故和前人的佳詞妙語,以求意旨幽深。其作大抵音律諧美,詞采精麗,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他們不滿白體詩的淺切,也不滿晚唐體的枯寂,提倡學習李商隱,主張詩歌語義要深,詞章艷麗,用典精巧。對偶工整。由于西昆體作家,大多社會地位較高,生活優越,因此他們的詞少有現實內容,多為酬唱之作。另外,西昆詩人只是一味模擬,缺乏真情實感,刻板地搬用李商隱的詩題、典故、詞藻,所以被嘲為把李商隱“挦”得“衣服敗敝”,更被復古派的石介視為“怪”現象加以攻擊。其后歐陽修、梅堯臣等開創新的詩風,西昆體乃告衰歇。(來源:新東方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