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詩詞天地 秋分節氣的到來,意味著真正的秋季已經來臨,人們在養生中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 秋分氣候特點 秋分之后,晝夜長短基本相等,因此在養生方面要注意的是陰陽平衡,使肌體保持“陰平陽秘”的狀態。保持良好的睡眠,保持樂觀的工作狀態、精神狀態,也就是“陰平陽秘”,這樣才可以避讓肅殺之氣,適應秋天的平容之氣。 這個時候也還是燥,但此時的燥已經是涼燥了,和白露時的溫燥不同。鍛煉身體是養生最有效途徑,此時應加強益肺潤燥,練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當是有所 幫助。 秋分飲食方案 飲食方面要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這些都可以滋陰、潤肺、養血,辛辣食物盡量少食,季節性果品可以多吃,這也正和“不時不食”的古訓。可適當多吃些辛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卜、胡蘿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經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在秋分節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肺脾腎三臟養護,適當選用一些中草藥煎服也是很有效的辦法。茯苓能補脾祛濕止瀉。芡實可防病延年。蓮子補脾止瀉,益腎固精,固澀止帶,養心安神,但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 最適合秋天的起居運動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畢藏,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秋分之后,睡眠時間應逐漸調整至早睡早起的狀態,即晚上9、10點鐘入睡,早上6、7點鐘起床。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秋季登山習俗古已有之。詩圣杜甫于重陽節獨自登高望遠,寫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登高》。詩仙李白也有“攀崖歷萬重”的詩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是膾炙人口。登上高峰,極目遠望,把壯麗的山河盡收眼底時,也讓人心情十分愉悅舒暢。 精神調養,三防免傷身 精神調養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適應秋天平容之氣。體質調養可選擇我國古代民間九九重陽(陰歷重陽節)登高觀景之習俗,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所有的憂郁、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這是養生中的養收之一法,也是調節精神的一方良劑。 【1防受涼感冒】: 秋日清晨氣溫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 【2防運動損傷】: 由于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3防運動過度】: 秋天是鍛煉的大好時機,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