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告訴你煮東坡肉的訣竅(圖) 蘇軾不但對詩文、書法造詣很深,而且還是個地道的美食家,尤其擅長烹飪東坡肉。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記載:“東坡性喜嗜豬,在黃岡時,嘗戲作《食豬肉詩》云:‘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東坡肉,色、香、味俱全,深受人們喜愛。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這道菜的訣竅。 公元1077年4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8月21日,黃河在潭州曹村決口,洪水圍困了徐州。蘇軾率領軍民抗洪筑堤保城。經過70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于保住了徐州城。百姓為感謝蘇軾,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后親自指點家人制成紅燒肉,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百姓吃后,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贊不絕口,“回贈肉”從此就在徐州一帶流傳,并成為徐州傳統名菜。 公元1080年2月1日,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蘇軾在黃州東坡的舊營地開荒種地,自號“東坡居士”。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制作紅燒肉并寫下詩:“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蘇軾在徐州、黃州制作的紅燒肉,并沒有多大名氣。真正叫得響的紅燒肉,是蘇軾第二次在杭州時的“東坡肉”。 公元1089年1月3日,蘇軾又來到闊別15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泛溢,大片莊稼被淹。蘇軾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帶的百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又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激蘇軾為民辦實事,聽說他在徐州及黃州時最喜歡吃紅燒肉,于是許多百姓上門送豬肉。蘇軾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叫家人將豬肉和酒燒好后給民工吃,家人誤聽為黃酒和豬肉同燒,煮熟后,大家吃了反而覺得更加酥香味美。“東坡肉”的美名因此便慢慢傳遍了全國。 國慶節快到了,你是否嘗試做一道杭州名菜——東坡肉呢?美食杰來教你烹飪技巧。
烹飪技巧 1、五花肉整塊焯水是為了方便刮除肉皮上的雜質,特別是細毛。經過焯水后,肉皮已經有點兒熟了,很容易就能將細毛刮除。刮干凈的肉皮很容易就能燉出紅亮的顏色。 2、砂鍋底部先鋪上竹簽,是為了防止肉皮粘鍋底。有竹篦子最方便,我沒有,用折斷的竹簽起同樣的作用。 3、給肉塊翻面和移入別的容器時,一定要小心,別把肉塊弄碎了。 4、3小時的燉煮,肉其實已經很熟爛了,只是不夠香,再蒸30分鐘,那就異香撲鼻了。 5、蒸的時候蓋保鮮膜是為了防止水汽進入容器,影響口味,如果是有蓋的燉盅就最好了。如果擔心保鮮膜的安全問題,蓋上個大盤子也是可以的。 6、長時間的燉煮加上蒸,是東坡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的訣竅——肥肉中大量的脂肪被燉煮出來,脂肪又被瘦肉吸收一部分,肥瘦互補,這才能鮮香軟糯,入口即化。 7、可以一次多做點兒,吃多少蒸多少,其余的密封放進冰箱冷藏,什么時候吃什么時候蒸,保存3、5天不成問題。(圖片及烹飪技巧來自美食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