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號稱國飲。茶,雅俗共賞,居于世界三大天然飲料之首。中國是茶的原產地,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在中國飲食、玩樂諸活動中能升華為“道”且有器具藝術的唯有茶道。中國人喜歡飲茶,并在很早以前就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了。秦漢時期的《神農食經》已記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唐《茶經·一之源》:“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據此,茶道已經有很久遠的歷史了。 茶道是以飲茶藝術為形,體現飲茶之道和飲茶修道過程的修道、行道方式。“茶道”以茶為媒,人們通過沏茶、賞茶、飲茶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增進友誼、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通過飲茶,把思想升華到富有哲理的、關于世界人生本體根據的、道的境界。通過茶事活動,人們領略茶之天然特性,品味茶的芬芳香醇,感受特有的閑和寧靜、趣味無窮。古代文人墨客還喜歡在茗飲中賞花、玩月、撫琴、吟詩、對聯。 茶道是茶與道的融合與升華。闡釋茶道即是理解和把握茶文化。茶道的文化核心是“和”。在古人看來,飲茶不象烹肉炒菜、熬粥煮飯那樣,為生存而食,而是通過茶、器具和藝術,把物性與人性有機融合。”飲茶既是一個物質過程,更是一個藝術體現、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覺體悟的過程,這一過程就是通過茶事活動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實現和諧安樂之道。這與中國傳統哲學倡導的“和諧”思想相吻合。茶道是“和”的過程。和而陰陽相調,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陸羽對此曾作專門的闡述:凡茶有九難“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茶經》),因而茶事活動是綜合、協調“茶、水、器、火、境”各項要素的復雜過程;具體而言,風爐用鐵鑄從“金”;放置在地上從“土”;爐中燒的木炭從“木”,木炭燃燒從“火”;風爐上煮的茶湯從“水”。煮茶的過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達到和諧平衡的過程。正因為如此,中國茶道特別是茶文化流傳千古名揚海外,人所共知。 茶道,體現人生境界之美妙。茶道不僅為歷代文人所崇尚,為百家諸子所容洽,為“儒家治世,佛家治心,道家治身”雜糅相生,更為中國百姓民眾鐘情不舍。茶道,融入百姓生活,與民生共存。茶道,生活藝術之無價之寶,乃中華民族之國粹是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