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帖》是王獻之行草書的代表作之一。整件作品只有28x12cm,共有22個字??墒?,要論氣勢,它又是東晉書壇最有氣勢的一件作品。 世傳草書大家張芝有“一筆書”之絕技?!耙还P書”就是順應線條的走向,縈帶連續,不僅一字之間不斷線。就是同行中字與宇之間也不斷線,就像一條淚淚長流,前后相銜不絕。王獻之被認為是晉代能繼承張芝“一筆書”技法的第一人。從這點來看,王獻之的行草不僅取法于其父,同時也取法于其他書法家,才能使他的書法創作有了超越的可能。 前人曾以“破體”稱王獻之書法的特點,“破體”自然是建造在扎實繼承的基礎上的。據史書上載,王羲之諸子善書,凝、操、徽、渙、獻皆能承家范而有所成就,在那個時代,是完全可能的。但成就有高下之分。王獻之的脫穎而出,名在諸位兄長之上。這一點,在《中秋帖》中我們能夠看得到。 《中秋帖》字勢渾厚,毫不拘謹,大膽屈伸,放縱無礙,這是大家公認的。王獻之的外拓筆法,大大增強了通篇的厚度,比起王羲之的作品,雖然有些不夠‘“義雅”、“妍美”,但從另方面看這件作品,他運筆快,在飛快的速度中處理好線條的空問結構和線條的質量是很不容易的事。除了基本功外,我們還看到了王獻之的才氣,沒有才氣也駕馭不了這中筆法。 總之,王獻之的《中秋貼》可以看成是行草書中‘豪放開張一派的先導,他的作品放在東晉還看不出有什么重大的意義,但是,站在整個書法史角度來著,其意義是不亞于王羲之的《蘭亭序》的。 臨摹要點 首先,《中秋帖》是王獻之將其父王羲之“字群結構”放大化、普遍化?!安粡筒坏谩弊顬榈湫?。 其次,外圓內方,頗顯創意。王獻之書法看似隨意,實則不然,在運筆過程中非常精致自然,方圓結合,妙趣天成,“為”“即”“何”為典型。 最后,欹側明顯化,線條粗細對比強烈,運筆過 程中側鋒翻轉豐富,藏露互見,“大軍”二字把王獻之的風流瀟灑表現得淋漓盡致。 全文僅22字,而變化萬千。就此帖而言,王獻之筆勢迅猛,氣貫如虹,在極其快速的運筆過程中把提按頓挫表現得明顯而又自然,運筆靈活,線條豐腴飽滿,連綿如帶,整體順暢空靈,用墨巧妙自然了無飛白,既有風流之行書,亦不乏綿延草勢,行草結合非常完美,打破了單個字的空間概念,通篇開合有度,實為嫵媚秀麗而又散朗灑脫的行草精品。米芾贊曰:“運筆如火箸畫灰,連屬無末端,如不經意,所謂‘一筆書’,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最豐富、最全面的書法內容,書法易微信號:shufayi,每天欣賞名家書法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