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穿越回來還能到處游嗎?2015-10-04 新華視點
記者 董建國
維此太平盛世之年,旅行家徐霞客穿越到今天,欲趁國慶假期,把大好河山重新游覽一番。熟料人在囧途,荷包又癟,千萬次縈繞夢中的旅行竟是狼狽之旅??磥?/span>,穿越回來也難暢快旅游,老徐還是不如歸去。
旅行有風險,上路須謹慎
假期首日,老徐趕在雞鳴前早早起床,漫卷詩書喜欲狂地踏上旅程。一路從老家江蘇江陰出發,未到南京,高速路上早已擁堵萬分,高速收費口變停車場。各位看官們,你們現在是堵在車里哭,還是宅在家里笑?
老徐抬頭望去,但見密密麻麻的私家車,像碼玩具一樣,覆壓數十里,隔離天日。數小時后,路段終于些許通暢。忽然,幾位殺馬特開著車亂鉆亂拐,胡亂并線。本來還可以緩慢通行的路段,被一攪和,又堵成了一鍋漿糊。于是,吵罵聲、電話聲、鳴笛聲、垃圾落地聲、小孩子的哭喊聲一時并起,直是震耳欲聾。
看來有風險的除了股市,還有旅行。在老徐看來,人應是最文明的風景。出行堵車這個事兒,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既有“硬件”方面的問題,也能找到“軟件”上的毛病。除了指望政府提高交通管理服務水平,也需要每個人樹立文明出行、文明駕駛的良好行車習慣,為“治堵”做一點貢獻。
清風明月要花錢 大好河山看不起
老徐聽說這幾日,各地景區人頭攢動。故宮博物院實行每日8萬人的限量參觀,票已經供不應求;在古老的城墻上,已經有前赴后繼的游客們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新的長城;在杭州西湖,那一泓西湖水簡直是千萬游客傷心淚……
和老徐當年比,交通便利了,高鐵縱橫南北,出游逐漸成為民生的一部分。然而,旅游這個原本應該輕松的話題,卻變得越來越沉重。出游不堪承受之重,“重中之重”就包括景區門票的不斷漲價。
湖北省利川大水井景區門票由50元漲至65元;福建清源山主景區門票從55元調整為70元……早在今年上半年,早已有許多景區率先提高了門票價格,有的甚至一次便上漲了50%。老徐一生“好入名山游”,30多年的旅行生涯中,游歷了大半個中國。如果古代也有現在的門票制度,縱是家有良田百頃的老徐,也一定“游不起”。
老徐當年免費游逛的勝景,如今早已是“此山是我管,此水在我家,若要觀山水,留下買路錢”。現在的風景名勝、寺廟庵堂哪一處不要門票?在一些著名景點,每一處關鍵地方還要收取“票中票”。只要“稍有姿色”的景點,就會被當地政府圈起來搞“旅游開發”。老徐認為,清風明月、大好河山是全民的共同財富,如果相關部門過分地“專山澤之利”,無疑是焚琴煮鶴、暴殄天物。
“我來了,我看了,我拍了”
連日來,老徐逛了幾個景點,卻驚訝發現,每個景點基本上都是爆棚的人潮,不僅僅是各地風景在同質化大潮中陷落,甚至連游客都是千篇一律的臉。
老徐見到最多的游客是,急吼吼地坐著景區電瓶車或者纜車匆忙而來,在人頭攢動中見縫插針和標志性景觀合影,接著又匆忙而去,趕去吃飯購物。他們用裝備昂貴的萊卡相機,只為在景點前用幾秒拍下V字手勢;他們可以用7天游遍歐洲12國,每天都發條到此一游的格式化微博。凝縮成一句話就是:“我來了,我看了,我拍了”。
千里迢迢逃離固化僵硬的城市生活,卻又陷入旅行的形式主義當中。老徐覺得,旅游應該是物質與精神雙重屬性的高層次文化消費活動,旅途中,應該有新奇的感受,有神奇的發現,有人生的超越。
老徐曰:關照精神內涵,懂得享受美景,才能真正實現天地間的詩意行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