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閑又想說,就來說幾句;有用或沒用,因人而不同。 第一,在學法網寫點想法感受,原本是本著分享的公心,如果交到幾個同行朋友得以交流切磋也算是“私心”的除外,但沒想到今天我卻獲得了“私利”。意外之余,感觸頗深。 今日中午,正在為辦案而四處救火,突然接到一位之前QQ上交流過的湖南籍學法網網友電話:問我有無興趣接一單法律顧問,他們的客戶推薦到他們所,但因為該客戶在杭州,如果愿意接洽就將我的電話給客戶……瞬間感動了!隨后接到對方公司法務的電話,傍晚又接到其公司經理電話,報價,約好下周面談……感謝這位學法網小妹。自己一直以為,QQ上對各位加我的朋友的回應,只是力所能及地說說自己的看法,時間有限,交流不深,還一直為此愧疚,沒想到今日還修成正果。 意外、感動之余,我瞬間明白,有時盡可能地幫助別人,真的就是在幫助自己,多個朋友多條路,甚至可能引發“蝴蝶效應”亦未可知。也正因為自己當初不知道,做起事來反而動機純粹無功利,反而也能收獲意外,只是時間問題。 由此回到執業之路上來,是否同理呢?有時,咱們雖然很忙,時間就是金錢;咱們雖然苦逼,自顧不暇,但力所能及地多免費幫著周圍朋友、朋友的朋友、陌生人咨詢建議,力所能及地維護其利益,熱心為善,也許你的“善報”、機遇等已經在后面等你。 同樣是今天中午,一件事又回應了這個“蝴蝶效應”。2個月前曾接到了一位朋友的電話,來咨詢公司設立方面的事情,為此我熬夜幾晚,免費幫這位朋友出具了相關文書和意見。該朋友看我免費做竟然也這么認真細致,對方很感動,說請我做新公司的法律顧問。后來沒有下文了,我也習慣了,因為律師常常遇到“光打雷不下雨”的情況。平時仍然會偶爾聊聊,有事咨詢也會電話來問,繼續免費、耐心地回答。我也從未當回事,反正接接電話不上稅,我也不是什么大律師,時間沒這么值錢。結果, 1個月后,又一個該朋友的朋友來咨詢被銀行倒簽空白擔保合同而被起訴要求承擔千萬的擔保責任,再次回答了1個小時,最后說讓我代理,我只能答復這種情況我做銀行案件見多了,很難勝訴,除非如何如何……現在大家成朋友了,還是沒賺到一個子。結果,今天中午,還是這位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又來電話咨詢,一筆民間借貸,他是中間人,拿過好處費,現在可能會被對方同時起訴,咨詢后要求我代理……平常心對待,反而有了這些意外的案源。 第二,經常被學法網網友、身邊的法學院學生以及實習律師問及:律師要快速穩健地成長或成功,到底應該具備怎樣的狀態?或者應該具有怎樣的執業習慣?我該怎么做?……我作為自己也踉蹌前行的菜鳥,也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之前的文字里也曾零星提及。最近某些事讓我有更深地感觸。但這些思考也許是個人性的,也許多有些人而言是“偉大的廢話”,但我自己認為很重要,而且觀察身邊的年輕律師們,能做到以下這些的,鳳毛麟角。 其一,他似乎總是忙碌拼命,總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恨不得每小時都掰開用; 這類律師或這種狀態,往往不是師父交代的事讓他被動地忙碌,而是源于發自內心的強大驅動力,是覺得自己學藝不精,時不我待;是覺得自己目標遠大,要做的事很多;是誰讓我要盡快脫穎而出,就活該折騰;是不得不讓自己忙碌中歷練實戰的一種精神狀態。 其二,他在上班時間全力以赴,在晚上休息時間里仍會固定騰出學習積累的時間。 這類學習不一定是每天看法條,光這樣肯定沒用;而是一種看案例,分析案例,哪怕接受朋友的免費咨詢也在拼命收集分析材料的學習;是一種借助“一份”合同修改,搞定“一類”合同的學習……中無數個夜晚孤燈下的沉思、折磨、沉淀,很快能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已經開始超越同坐在卡座中的其他律師。 其三,他明白什么是“機會”,并不斷主動給自己創造機會。 這句話看似特別“廢話”,但請問什么叫“機會”?是否一定是和律師案源等相關的才叫“機會”?大多數人都這么認為,其實這叫“功利”,不是“機會”。很多“機會”都如同低調的富豪,外在很低調,但內在很強大。國外的“心靈雞湯”經常有這樣的故事:某底層員工因為不把不認識的總裁(往往主角是某邋遢的糟老頭或老年夫婦)而本性暴露,或將糟老頭用心對待,事后獲得幫助,飛黃騰達。這類故事看多了,你會笑,但深入一想,咱們身邊的機會不就是這類故事中常見的“糟老頭”嗎?很不起眼,但也許改變了你的命運。 例如,你是否經常主動問身邊的大律師,有什么事我可以幫忙的嗎?哪怕只是低級的復印材料;例如,義務幫同事開庭或跑法院或辦雜事……然而,很多剛入行的,卻對此不屑,或心生不滿,似乎自己大材小用了。其實,主動幫多了,人家有機會自然第一個想到你,人性如此,以后的很多機會就是你的,極個別不識好歹的大律師不在此列。 例如,同事信任你,讓你幫著做一件事,你是否當成自己的案子在做?是否會覺得這是自己要抓住的機會?假設別人一小時搞定,我鉆研、推敲一晚上,效果是否有差別?第二次呢?差異就此顯現。一小時搞定的那位,估計沒有人還愿意信任地讓你去做。 例如,在法院偶遇某人自己在起訴,但什么都不懂,你是否力所能及地指點一二?……結果你的冷漠失去的也許不是一個機會。我所的一位和我同一天實習的律師,他年級較大,某次去法院立案,身邊有位老人就在犯難,結果他湊上去教了一下,并留了一張名片,結果第三天,這老人讓他代理,律師費7萬;其后還介紹了好多了客戶給他。他今年已經創收五六十萬,1/3都是老客戶的推薦。這就是機會!不再例舉。學法網微信號(xuefa5)法律人必備! 其四,他不斷在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盡快學會基本的為人處世。 這一點,對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是最大的缺陷,也是對執業發展的最大限制。因為你常常因此而被人背后說“不懂道理”,因此被人笑話,被人質疑。好多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我也見了N個了,但有時基本的禮儀、基本的交往都不懂,雖然專業素質挺不錯,但不碰壁摔打N次,估計想順利執業估計很難。這也是很多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沒有充分重視和關注的,你專業知識再好,你師父的新客戶很可能被你的幾次“不懂道理”就給破壞了,信嗎? 其五,他不斷地在關注、學習其他行業的特有規則。 因為對很多行業的情況或規則基本茫然,你不了解廣告業務規則,你不了信托、保險,你不了公司運營規則,你不了銀行業務的辦理流程……即使有案源也沒用,因為你客戶的一份合同讓你改,你也改不了,改了也沒法用,因為這合同沒有可操作性,客戶沒法做生意了! 我不得不拿出一點所謂的“干貨”來:通過已有客戶或其他行業客戶的“窗口”,主動為客戶或法律顧問單位免費法律體檢,借此拿到客戶或法律顧問單位的所有規章制度、常用合同文本等。如此,一則這是自己最好的資料庫,這些都是經過法律顧問單位實踐檢驗的,哪怕不完善的漏洞,或者有許多違法之處,但至少有了參考樣板;二則在對制度或合同的修訂、審核中,對自己的提高是巨大的,而且全套流程做下來,才能明白一家公司活這類公司是如何運作的,其特有的商業規則、業務規則是什么,主要的合同類型是哪些,會有哪有主要風險點;三則在修改合同等事項中,還可以總結、歸類客戶的風險點和存在問題,并適時主動要求為該客戶或其他客戶提供講座準備了素材或案例,在你的充分準備后,客戶也更加信任你,以后就更依賴你;四則這樣一整個流程下來,你才能更好地、更明確地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服務,因為你和幾個部門經理一樣熟悉公司的業務、客源和交易規則等……如此,真可謂一舉多得。哪怕一開始收費很低,也值得,以后就收高了。 再深入說一點:這樣做的確非常辛苦,這一套認真做下來,別說大公司的制度或合同,就是一家中小型企業,沒有4-6個月業務時間花下去,沒有那么多晚的鉆研,幾乎不可能拿出比較好的成果來!但是,對年輕律師來說卻是捷徑。那些牛律師、老律師根本沒有時間來這么做,或者不會為這點顧問費來下此苦功,但這就是咱們年輕律師與老律師搶案源或穩固客戶的最佳途徑,這樣下來,除非特殊利益關系而不得不違心地把你踢了,否則你的收費一定也越來越高,因為他們信任你,認可你。 總之,你懂的行業越多,未來的機遇越多,客戶的資源越廣。 第三,我最近讀到招商銀行的改革措施后,得到了執業的啟示,總結、分享如下: “為誰服務”的實質是“客戶定位”問題……我們不可能通吃所有客戶,無論是資源的有限性,還是自身稟賦的獨特性,都決定了我們必須聚焦一部分客戶做深做透; “服務什么”的實質是“業務定位”及“用什么為客戶服務”的問題。這就需要明確,我的業務特長、特點、重點是什么,怎樣形成相應的專業能力;若法網微信號(ruofawang)律師必備! “怎樣服務”的實質是“服務方式”問題。要改變咱們的單一產品、一個模式套用所有客戶的做法,在細分客戶的基礎上,對客戶實施分類管理、分層服務…… 有些業務來得快,去得也快,一錘子買賣;有的業務是慢工出細活,需要點點滴滴才能成就非凡;業務的專業性和領先性不是短時期內可以建立,只有那些耐得住寂寞,朝著既定目標十年如一日地走下去,方能磨出一劍,初步構建自身的領先優勢。而優勢一旦形成,也是對手短時期難以復制和趕超的!但這樣的成本比重較高。如果追求成本效益,則什么熱鬧做什么,短期內肯定鉆錢,但長遠會有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