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當一件藝術品賣出1.4億美元的天價時,人們不禁要問:如此價值連城的到底是什么東西?它就是美國畫家波洛克的名畫《1948年5號作品》,在2006年11月1日成交價格達到1.4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最昂貴的藝術品。可以說,世界名畫是人類藝術中最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鑒于此,本博將陸續推出最有知名度、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名畫500幅,圖文并茂,敬請關注!(圖文均來自互聯網)
有舞者的風景 洛蘭 法國
布上油畫 1648年 130cmx100cm 私人收藏 克洛德·洛蘭(1600~1682) 法國畫家,卒于意大利羅馬。他幼年家貧,作過牧羊工、洗碗工,13歲流浪到意大利,開始對古典藝術產生了興趣。初隨A.塔西學畫,后悉心鉆研希臘羅馬繪畫,畫藝進步很快,頗受上層社會人士重視,向他訂畫的人包括教皇烏爾班八世、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作品多為風景畫,且富有詩意,還常常點綴一些神話或宗教人物在景物之中,既莊嚴柔和,光線也十分微妙,奠定了古典主義風景畫的特色。有趣的是,洛蘭雖然在繪畫方面具有極高的天賦,文化水平卻極低,甚至連自己的名字也簽得非常拙劣。但是這并沒有影響到他在美術方面的成就,自他開始,法國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風景畫。主要作品有《烏爾蘇拉登船遠航》、《歐羅巴被劫》、《中午》、《帕里斯的評判》、《有舞蹈的風景》等。
達娜厄 戈沙爾特 尼德蘭 板上油畫 1527年 114x95cm
慕尼黑老繪畫館藏
玩餅干 弗拉戈納爾 法國 布面油畫 1780年 100x60cm 私人收藏 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1732-1806)是路易十六時代法國畫壇上杰出的畫家,也是歐洲羅可可時期最后一位重要的畫家。早年拜夏爾丹為師,后又成為羅可可藝術大師布歇的門徒。晚年他的作品開始帶有明顯的新古典主義色彩,不過仍保持著自己的藝術特色,如在不需要預制草圖的情況下自由隨意運用色彩、點觸式用筆,給人以升華感的色塊。
亞當和夏娃 朗畢克 美國 板上油畫 1950年 180x74cm
日內瓦小皇宮博物館藏
紫色 朗畢克 美國 布面油畫 1946年 77x64cm 私人藏 塔馬拉·德·朗畢克(Tamara De Lempicka,1898-1980年)是出生于波蘭的美國女畫家。她早先生活于圣彼得堡的上層社會中,1917年俄國革命后,與丈夫逃至巴黎,1939年移居美國。她的作品十分注重構圖,不太追求三維的立體效果,卻通過粗硬的、有棱角的線條和陰影來與圓潤、柔美的描繪對象形成對比,并由此形成自己描繪世界的風格。在她移居美國后,名望開始下降,在20世紀60年代向抽象主義靠近。
游泳者 屈居埃爾 美國 布上油畫 1910年 120x80cm 私人收藏
鑒賞家 洛克威爾 美國 1962年 布面油畫
美國諾曼·洛克威爾博物館藏
夢中情人 弗拉戈納爾 法國 1769年
布面油畫 82x65cm 巴黎盧浮宮藏 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Jean Honore Fragonard,1732-1806),洛可可藝術重要的代表人物。出生在法國南部一個商人家庭,1738年隨父移居巴黎。1747年父親送他去律師家學徒,但他無意于律師職業,于是到了夏爾丹畫室學習繪畫。這位浮躁的青年對夏爾丹的樸實畫風毫無興趣,夏爾丹也嫌他“沒有出息”,說他是“整天愛在巴黎鬧市廝混的無可救藥的浪子”。這時,他看到了布歇嬌艷肉感的作品,一下子被吸引,因而轉投到布歇門下。這一年他16歲,修業4年,20歲自立門戶,所以弗拉貢納爾是布歇的學生和繼承人,他在24歲時獲得皇家獎學金赴羅馬法蘭西學院深造兩年,爾后游歷考察意大利藝術史跡,仔細地研究過提埃波羅等大師的成就,29歲返回巴黎,不久即被選為皇家美術學院院士。在弗拉戈納爾的藝術中不僅受到布歇和意大利的藝術影響,還有來自北方的魯本斯的色彩和倫勃朗的明暗法,這使他能立足于廣博的藝術精華基礎之上,最后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迎春 王沂東 中國 布面油畫 2009年 100x100cm
早春 延多古羅夫 俄羅斯 布面油畫 120x80cm 私人收藏 伊萬·伊萬諾維奇·延多古羅夫I van Ivanovich Endogurov,是俄羅斯著名的風景畫家。
排練 哈利 英國
2011年 布面油畫 46x52cm 私人收藏
年輕母親凝視兩個孩子
布格羅 法國 布面油畫 1861年 130cm×80cm 私人收藏 阿道夫·威廉·布格羅(1825~1905)是19 世紀后期法國著名的學院派畫家。1846 年進入巴黎的美術學校學習, 1850 年獲羅馬大獎,隨即去意大利學習。期間,他悉心研究了喬托、拉斐爾的藝術,1855 年以后參加了歷屆沙龍畫展,多次榮獲勛章,享有盛名。1876 年被選為法蘭西藝術家協會主席。他的藝術在理想主義和自然主義美學觀點上做了高度巧妙的概括。他把這種藝術實踐和“美與真實”的藝術觀完善地結合。他的風俗畫、宗教畫和神話畫的學院派味道很濃,帶有明顯的甜美情趣。
梳妝臺邊的自畫像
塞萊布里阿庫娃 俄羅斯 布面油畫 1909年 80x120cm 私人收藏 齊內達-塞萊布里阿庫娃(Zinaida Serebriakova,1884-1967)俄羅斯女畫家,是著名雕塑家葉甫根尼-阿列山大羅維奇-瑯舍雷的女兒,1901年在圣彼得堡泰尼謝娃公主藝術學校學習,1902-1903年住在意大利,1903-1905年回彼得堡,就讀于Osip Braz (1872–1936)畫室。1905-1906年又到巴黎的大茅舍學院(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著名的法國藝術學院)學習。1910年她參加了在彼得堡舉行的“現代女子畫像”展覽,并參加了在莫斯科和彼得堡舉行的“俄羅斯藝術家聯盟”第七屆展覽會 (Soyuz Russkikh Khudozhnikov)。在彼得堡參展的作品“自畫像:梳妝臺邊”使她一舉成名。她所采用的薄圖層技法以及顯示出對古典畫大師深刻理解的不尋常結合博得了他的舅舅(著名藝術家和評論家)阿列克斯山大-貝諾伊斯(Alexandre Benois)和“藝術世界”學派全體成員的一致好評,并從此而聞名于藝術節。自此就建立了和Mir Iskusstva的緊密聯系,但是,和該藝術團體的老成員相比,塞萊布里阿庫娃和“新藝術派”以及“象征主義派”完全不一樣的。她于1921年離開蘇聯,此后一直生活在巴黎,直至84高齡逝世。
艾琳·馬森 加雷特 西班牙 布面油畫 1880年 65x52cm
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藏 雷蒙多·德·馬德拉索·加雷特(Raimundo de Madrazo y Garreta 1841-1920),出生于羅馬。自幼從其父學畫,大多時間生活的巴黎,并在那里上的美術學校。他高超的技術成就了他成為杰出的沙龍風格肖像畫畫家。
仲夏之夜 佐恩 瑞典 布面油畫 1897年 90x150cm
斯德哥爾摩國家美術館藏 安德斯·佐恩(Anders Zorn,1860-1920年)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北歐最具國際影響的瑞典畫家,也是世界矚目的偉大畫家之一。。1860年2月18日出生在小城摩拉,12歲進入斯德哥爾摩藝術學校學習雕塑,20歲便有水彩畫杰作《著喪服的婦女》問世。他遍游歐洲,并到土耳其和大洋彼岸的美國觀光游覽異國風光。1888年,佐恩在巴黎開始油畫創作,他這一時期追求自然主義風格,注重色彩和光線,但并沒有關注當時流行的印象主義。19世紀八十年代是北歐藝術大變革的時期,畫家紛紛涌向巴黎,徹底擺脫了半島傳統美術教育的束縛。但是,佐恩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巴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他畫家生涯的最后這一階段的畫風也隨之回到了自然和故鄉的氛圍。佐恩36歲以后,用自己全部的感情和精力描繪家鄉的風景和居民。他愛畫明朗的天空,樹林的陰影,水中的倒影,以及人物,特別是婦女。他是以自然主義的手法去描繪的。佐恩同時也是位杰出的銅版畫家、雕塑家、水彩畫家和建筑裝飾大師。1920年8月22日卒于摩拉。
繪畫的寓言 維米爾 荷蘭 1667年 布面油畫 120x100cm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藏
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但卻被人遺忘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維米爾的作品大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畫整個畫面溫馨、舒適、寧靜,給人以莊重的感受,充分表現出了荷蘭市民那種對潔凈環境和優雅舒適的氣氛的喜好。維米爾留傳下來的作品只有40幅左右,其中多數都是繪畫精品。被稱為“荷蘭小畫派”的代表。
生命是一條河 瑪莎 美國
1980年 布面油畫 130x90cm 私人收藏
從主教花園望見的索爾茲伯里大教堂 康斯太勃爾 英國 1823年 布面油畫 87.6x111.8cm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約翰·康斯太勃爾(John Constable,1776-1837)出生于英國薩福克,1799年進入皇家美術學院,表現出個人風格。他大部份在戶外寫生上畫,最后在工作室內完成作品,1802首次年在皇家美術學院展出他的風景畫。以后一直到 1810年,每年都有作品參展。從1806 年開始在英格蘭北部旅行,作品的水準越來越高,終于抓住了人們的視線。康斯太勃爾是英國風景畫的代表,他的作品把英國的風景畫真正從因襲成規和外國影響中擺脫出來,他熱愛家鄉和大自然,甚至從沒有去過蘇格蘭和威爾士。他像一位田園詩人,但他對后來的畫家,尤其是法國的畫家影響很大。他有許多獨創的技法,如用刮刀直接鋪色塊,產生閃爍著亮光的白點,表現樹葉的反光,這些技法直接影響著巴比桑畫家和后來的印象派畫家。1824年他的作品贏得巴黎展覽金牌,1829年成為皇家美術學院的成員,1837 年3月逝于倫敦。
陽光下的裸女
sunlight 斯圖爾特 美國
1890年 布面油畫 100x80cm 私人收藏 朱利葉斯·勒布朗·斯圖爾特(Julius LeBlanc Stewart)美國藝術家。1855年出生在費城。他的父親威廉姆斯圖爾特胡德,是著名的收藏家和巴比松畫派的老顧客。他把10歲的兒子帶到巴黎,接受歐洲藝術教育。斯圖爾特曾就讀于巴黎中央美術學院的約翰-萊昂杰羅姆工作室,和拜西班牙畫家愛德華·薩瑪可依斯和拉伊曼德·瑪格拉左兩位大師為師。最初畫點現實多人物畫,接著描繪巴黎上流社會名流。1878年在巴黎沙龍舉辦個展。斯圖爾特成為了巴黎最流行的美國藝術家,隨后就獲得綽號“費城巴黎。”1890年底展出了斯圖亞特畫威尼斯風光和宗教題材的繪畫作品。到20世紀初,他成功宣告結束,公眾和評論家的興趣開始下降。1919年逝世于巴黎,享年64歲。 雷諾阿(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年),法國畫家,印象派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作為最受歡迎的印象派畫家之一,他的畫反映了對人類的關注和對生活的熱愛。雷諾阿運用了明亮的色彩、溫和的輪廓線和柔軟的筆觸來刻畫19世紀末期原生態的,迷人的巴黎生活場景,他的作品中滲透著一種溫暖和寧靜。他所畫的女性豐滿嬌麗、嫵媚動人,目光中常常流露著淡淡的憂郁。很多藝術史學家認為雷諾阿是表現女性題材最為出色的畫家之一。他畫兒童,天真純潔。他是位卓越的人物畫大師。 |
|
來自: 昵稱14385615 > 《書館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