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2015-10-30
十點讀書
點上方藍字可加關注 微信號:十點讀書 深夜十點,陪你讀書 1911年7月17日-,原名楊季康,作家,戲劇家、翻譯家。楊蔭杭之女,錢鐘書之妻,生于北京,祖籍江蘇無錫,1932年畢業于蘇州東吳大學。1935年—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文學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記》,另有《堂吉訶德》等譯著。2003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高齡仍成書《走到人生邊上》。錢鐘書曾給她一個最高的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地忽然走了。他現在故意慢慢走,讓我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這我愿意。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麵。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我在融洽而優裕的環境里生長,全不知世事。可是我很嚴肅認真地考慮自己“該”學什麼。所謂“該”,指最有益于人,而我自己就不是白活了一輩子。我知道這個“該”是很夸大的,所以羞于解釋。父親說,沒有什麼該不該,最喜歡什麼,就學什麼。我卻不放心。只問自己的喜愛,對嗎?我喜歡文學,就學文學?愛讀小說,就學小說?父親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 ![]() *本文配圖來自藝術家Tony Belobrajdic的場景水彩畫,畫家用畫筆來描繪自己所經過的城市,色彩運用浪漫自然,讓每一張畫中的城市都具有閑淡的魅力。畫筆通過旅行,可以認識這個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