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車輪菜、牛衣、牛古棵、官司草、豬耳草、牛耳朵草”。全國各地均有生長。 車前草有清熱利尿、明目、祛痰功能。 主治小便不通、咳嗽、多痰、尿血。對治療尿路感染、水腫、高血壓均有療效。民間用以治療膀胱炎、尿道炎、婦女白帶過多癥。 車前草燉豬小肚:豬膀胱200克,洗凈下沸水鍋氽透,去尿臊味。將鮮車前草90克,鹽、味精、胡椒粉、蔥、姜、料酒、肉湯各適量,同人鍋內(nèi),燉至熟爛,揀出蔥、姜、車前草即成。 馬齒莧: 也稱“長壽菜、長命菜、五行草、馬莧、馬齒龍芽、九頭獅子草”。俗稱“酸莧、蛇草、酸味草、螞蟻草、地馬菜、胖娃娃菜、螞蚱菜、瓜子菜、不死菜、瓜仁菜、瓜子莧”。 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以及礦物質(zhì)鉀等多種維生素。有清熱解毒、瀉熱散淤、消腫止痛、平肝除濕、利尿潤肺、止渴生津等功效。可營養(yǎng)上皮組織,增強視網(wǎng)膜的感光性,能促進口腔、胃及十二指腸的潰瘍愈合。馬齒莧還是治療痢疾和腸炎的良藥。 具有能增強表皮中黑色素細胞的密度及黑色素細胞內(nèi)酪氨酸酶的活性,也可作為白癜風患者和因缺鐵、銅元素而造成白發(fā)的患者的輔助食療。 涼拌馬齒莧:鮮嫩馬齒莧500克,焯透,加入醬油、蒜瓣、麻油,涼拌。 因其葉片邊緣帶刺而得名,學名叫小薊。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鈣等物質(zhì)。 全草可入藥,含有生物堿、皂甙,有止血、抗菌、祛淤的功效。可治療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傳染性肝炎、創(chuàng)傷出血、疔瘡、癰毒等癥。 蒜泥刺兒菜:刺兒菜500克、蒜泥、精鹽、味精、蔥花、香油各適量。將刺兒菜的幼苗洗凈,入沸水鍋焯透,撈出擠干水,切成段。油鍋燒熱,下蔥花煸香,投入刺兒菜、精鹽、味精,炒至入味,再放入蒜泥調(diào)勻即成。 黃豆刺兒菜羹:黃豆150克,刺兒菜150克、蔥花、精鹽、味精、食油各適量。將刺兒菜幼苗洗凈,上沸水鍋焯透,撈出過幾次涼水除去苦味后,擠干水分切成段。黃豆泡發(fā)磨成漿。油鍋燒熱,入蔥花煸香,加入刺兒菜,加入精鹽,炒至入味。將豆?jié){加入鍋內(nèi)燒沸,點入味精出鍋即成。 蒲公英: 蒲公英(常說的婆婆丁),又名“黃花苗”、“地丁”、“奶汁草”、“茅蘿卜”、“黃花三七”、“古古丁”。 含蒲公英甾醇、膽堿、葡萄糖和果膠,葉中還含葉綠黃素,維生素C、D。 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jié)的功效,用于急性扁穢巴體炎、泌尿系感染。可防治肺癌、胃癌、食管癌及多種腫瘤。 拌蒲公英:蒲公英500克,精鹽、味精精、蒜泥、麻油各適量。 蒲公英炒肉絲:蒲公英250克,豬肉100克,料酒、味精、精鹽、蔥花、姜末、醬油各適量。 蒲公英粳米粥:蒲公英5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魚腥草: 亦稱折耳根。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對上呼吸道感染、肺膿瘍、尿道炎癥、乳腺炎、蜂窩組炎、腸炎有一定療效。 涼拌魚腥草:魚腥草250克,精鹽、味糖精、花椒粉、辣椒油、白糖各適量。 魚腥草燒豬肺:豬肺250克,洗凈切段,煽炒,烹入料酒、姜、蔥、白糖、精鹽適量,燒至豬肺熟透,投入鮮魚腥草100克,點入味精即成。 蕨菜: 也稱“商芝”、“蕨萁”、“烏糯”、“龍頭菜”。俗稱“拳菜”、“如意菜”、“拳頭菜”、“荃菜”,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皆有。 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降氣化痰、和胃滑腸、補腎之功效。 涼拌蕨菜:鮮蕨菜250克,去毛茸和未展開的葉苞,放米泔水里泡1-2天,撈出焯透,加人味精、精鹽、醬油、醋、白糖、麻油各適量,拌勻即成。 蕨菜炒肉絲:鮮蕨菜200克,同上,切段,豬肉1 50克切絲,煸炒,加入醬油,蔥花、姜末、料酒、味精即成。 肉絲豆干蕨菜:鮮蕨菜150克,同上,切段,豆腐干50克切絲,熟豬肉絲50克,再加入精鹽、味精、醬油、麻油拌勻即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