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姿勢 正式練習期間,身體的姿勢很重要。采取能體現覺醒的姿勢,尤其當你感到困倦時也依然保持如此,將會很有幫助。這大概意指練習時不要躺下。不過,躺的姿勢也可以培養正念和覺醒,就像我們在身體掃描和臥式禪修里所做的(請聽Guided Mindfulness Meditation audios by Jon Kabat-Zinn,Sounds True,2005以及Series 2 and Senes 3 Guided Mindfulness Meditation with Jon Kabat-Zinn,網址:www.mindfulness.com)。如果你在練習一開始,把目標設定為“入醒”而不是“入睡”,那么實驗一下躺著練習也未嘗不可,另外,站立或行走中也都可以進行正式練習。另一個展現覺醒的姿勢是坐著,背挺直但放松,肩膀放松,手臂自然下垂,頭豎直,下巴微收。你可以坐在直背椅上,或坐墊、地板上。盡可能采用莊重之姿自然安坐。 如果你選擇椅子,試著將腳板平貼在地板上,而不要交叉。最好可以后背不靠椅背(這也許不是一直都能做到的),讓脊椎骨從骨盆自行往上延伸,使身體自我支撐。 如果你在地上使用坐墊,需為膝蓋加個襯墊,可以在圓蒲團下放坐墊。如果你選擇坐在蒲團上,挑一個符合身體高度的蒲團。理想的坐姿是坐在蒲團前端三分之一處,讓骨盆微微下傾,允許下背部的前凸曲線往上并往前移動。你的膝蓋可能碰不到地板(或者地毯、坐墊),這取決于髖部的柔軟度。如果膝蓋無法平放,用額外的蒲團來支撐膝蓋,這會比較舒服。 腿和腳也有不同的擺法。它們可以盤成所謂的緬甸式坐姿:一只小腿放在另一只小腿之前。這是最容易的坐姿,久坐時不易造成不適。 手也有各式各樣的擺法。我通常把手掌展開放在膝上;左手手指放在右手手指之上,一手拇指(左)疊在另一手拇指(右)之上,或是兩個拇指指尖相觸。后者稱為“法界定印”,手指上方形成了一個橢圓形。你也可以嘗試其他的手印,例如雙手放在雙腳膝蓋上,掌面朝上或朝下。 手的位置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覺察手處于各種位置時的感受。如此,你的手和腳部、背部一樣,無論在正式禪修還是日常生活中,都開始為你點亮每一處身體景致,示現不同的身體之姿所呈現的覺受。 2.眼睛怎么辦 你可以閉著眼睛進行覺察,也可以張開眼睛覺察。所以,閉目或睜眼都可以禪修,各有各的優點,因此你最好自己實驗看看。 如果你睜眼坐禪,最好讓視線不聚焦地落在離你三四英尺的地板上。如果你像一些禪宗傳統那樣面墻而坐,那就讓視線落在墻上。讓視線靜止而放松。不要盯著什么看,只是單純去體驗所觀對象,一個剎那接著一個剎那,不論所觀的是什么,睜著眼睛安住在覺知中。 3.睡意 顯然,如果你有睡意,最好睜眼靜坐,但更好的是找一個十分清醒的時間來做。在一夜好眠之后的清晨禪修,是有其原因的。如果你覺得困倦,可以在練習開始時向臉上潑些冷水,或者洗個振奮精神的冷水澡。保持清醒對你來說非常重要,否則你不會在這本書和練習上花這么多時間。因此,盡力把環境安排到最好,以便能完全地處在當下,是相當有意義的。 顯然,某些環境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例如所處的地方周遭的噪音。所以,真正重要的是你的注意力和覺知的品質,而不是環境夠不夠理想。不過,在剛開始時,如果能將睡意以及外在環境的干擾降到最小,是有幫助的。不論外在環境調整了多少,仍會有許多內在和外在的分心事物需要我們去處理。 4.守護此刻 最好選擇不會被干擾的時間修習正式練習。關閉你的手機、尋呼機、計算機和網絡。關上房門,確定他人不會在這段時間打擾你。這又是一個在清晨練習的好理由:這個時段,幾乎沒有人對你有所期待。你可以只是全然地存在,透過培養無為、正念、誠摯(heartfulness)的資糧來滋養自己。 (《不分心·初學者的正念書》連載之七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