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濕邪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燙腳,丹田暖和。”一年四季用熱水洗腳對人體皆有好處。 中醫學認為,腳底是各經絡起止的匯聚處,分布著60多個穴位和與人體內臟、器官相連接的反射區,分別對應于人體五臟六腑。'泡腳有強身健身、延年益壽;防治神經衰弱和失眠;防治高血壓;防治風濕性關節炎;防治糖尿病;防治感冒,驅寒暖身;美容減肥;消除疲勞,使人感到身心愉悅等作用。 雖然泡腳的好處多多,前提是要掌握正確的泡腳方法,你會泡腳嗎? 泡腳盆的選擇
足療法對泡腳盆的要求是有講究的,既然是泡腳,就要體現出一個'泡'字來。'泡'在這里體現是,水要多,熱量要夠,時間要長。選擇一個正確的泡腳盆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建議選擇質地無害、安全、保溫性能好,高度及膝的專業泡腳木桶。通過熱力來放松腳上以及小腿處的經絡,使血液循環加快,改善心腦等器官的供血。鐵、鋁盆等金屬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發生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泡腳的溫度 泡腳的溫度視每個人具體耐熱程度而定,建議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 一般維持在38℃到43℃為宜。 為什么有的人泡腳時不易出汗? 長年堅持泡腳的人都不存在這個問題,只有剛開始泡腳的人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體內寒濕重,經絡不通。只要堅持泡腳,慢慢排掉身體內的寒濕,就會很容易出汗了。 為什么有的人泡腳后身體會出現不適? 有的人泡腳時間一長就會出現胸悶、頭暈的現象,這是由于水溫過高,易使雙腳血管過度擴張,人體的血液更多的流向下肢,以致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出現這種情況的人基本上都是氣血兩虧的病人。這類病人泡腳的時間要短一些,同時要注意食療,多吃補血補腎的食物,從根本上改變缺血的狀況。在增加營養的同時配合泡腳,堅持半個月至一個月,再泡腳時就不會出現胸悶、頭暈的現象了,這時再慢慢增加泡腳的時間及溫度,泡到全身微微出汗時就可以了。 安全泡腳有禁忌 一、 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泡腳時血液會流向下肢,腦部易供血不足。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悶、頭暈,應暫時停止泡腳,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能力差,應由家人先試水溫,防止發生燙傷。 二、 飯后一小時內不宜泡腳。吃完飯后,體內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后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飯后一小時再泡腳。 三、 兒童不宜用過熱的水長時間泡腳。因為足弓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形成的,因此要從小注意保護。如果常用熱水給小兒洗腳,足底的韌帶就會變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維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四、 女性經期別自己亂用中藥泡腳。女性經期出現的問題比較復雜,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藥泡腳,不但不會起到舒緩的作用,還可能會加重痛經等癥狀。 泡腳的水中需要加東西嗎? 一般保健,用溫清水即可,不同體質的人可根據自身癥狀選擇相應的泡腳藥材,下面簡單為您介紹幾種: 1、生姜泡腳 材料:生姜一塊,紅花1克,鹽適量。 操作方法:用刀拍扁生姜,紅花用紗布包好放在水里一起燒開,再加一勺鹽泡腳。 功效:腳涼怕冷。 2、艾葉泡腳 材料:干艾葉50—100克 操作方法:先用水煮開后加涼水或待降低溫度后泡腳,先用部分熱水浸泡艾葉20分鐘后再加水泡腳也可。 功效:艾草加姜可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 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手腳麻或瘀血。 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溫疹。 3、醋泡腳 材料:適量醋 操作方法:燒熱水,然后放入適量醋,待溫度適合泡腳。 功效:用醋泡腳還可以增強皮膚彈性,使皮膚變得光滑;祛除風濕,改善畏寒怕冷等人體不適癥狀。 4、小蘇打泡腳 材料:小蘇打,適量鹽。 操作方法:水中放鹽燒熱,然后放入小蘇打,用水泡腳。 功效:降血壓。
5、夜交藤泡腳 材料:夜交藤500g 功效:神經衰弱。
7、糖尿病性趾端壞死泡腳 功效:糖尿病性趾端壞死。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 好,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所以建議忙碌了一天后,每晚用溫水泡腳,可以給勞累一天的各個臟器送去最實在的關懷。同時,泡腳后人會睡得很香,又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這么經濟易操作且好處多多的養生辦法,你還等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