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等方面的異同,充分感受詩歌魅力,為學生接下去開展確定主題、搜集詩歌、整理詩歌、編小詩集等實踐活動打開思路。 (四)基于課外閱讀教學的群文閱讀課,讓課外閱讀的指導更有成效 隨著兒童閱讀的推廣,書店里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非常豐富。讀什么,怎樣讀,是擺在學生、家長、教師面前的兩大問題。圍繞某一主題選擇一些相關的文章,開展群文閱讀是一種課外閱讀的好方法。課外書中還有一些書是由多篇小文章組成的,如《俗世奇人》《中外神話故事》等,與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單元主題配套的《同步閱讀》等,我們也可以運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我們還可以開展群書閱讀的指導。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課外書屋”,提示學生課外閱讀我國著名作家沈石溪的《狼王夢》《第七條獵狗》、加拿大作家西頓的《小戰馬》《紅脖子》、美國作家杰克·倫敦的《荒野的呼喚》《海狼》等作品,就可以在學生自主選擇書籍閱讀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討論,深入感受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豐富的情感。 三、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策略 (一)有主題地萃取文章,讓群文緊密聚合起來 群,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意思之一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群文閱讀教學,首先是要選好文章,圍繞一個主題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否則,群文閱讀就會群龍無首,雜亂無章。基于教材單元整組、綜合性學習等群文閱讀教學,教材中本身就有主題。基于課外閱讀、略讀課文等群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從文章內容、人文內涵、表達方式等多角度確定主題,圍繞主題精選文章。 從文章內容角度定主題。以時間為主題,如“春天的兒童詩”“描寫晚霞的美文”群文閱讀;以人物為主題,如“老舍筆下的小動物”“我的老師”群文閱讀;以事物為主題,如“千姿百態的荷花”“故事中的狐貍”群文閱讀;以事件為主題,如“送別詩”群文閱讀等。 從人文內涵角度定主題。以生命教育為主題,如“尊重生命”“生命的價值”群文閱讀;以成長教育為主題,如“名人成長小故事”“難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閱讀;以愛的教育為主題,如“人與動物”“師生之情”群文閱讀;以學會思考為主題,如“從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群文閱讀等。 從表達方式角度定主題。以寫作體裁為主題,如“創世神話”“演講稿”“兒童詩”“西湖民間故事”群文閱讀;以寫作方法為主題,如“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結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說”“有特色的人物外貌描寫”群文閱讀等。 (二)有結構地呈現文章,讓群文有機組合起來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個要素按照一定的結構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優化要素的結構就能提高整體的功能。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現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無序地全部呈現,最好有一定的結構,才能取得群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應。我們可以根據文章主題和特點,合理選擇舉一反三式、分組遞進式、反復重讀式等群文閱讀教學結構,有效地呈現文章。 舉一反三式的群文閱讀教學結構,即先讀一篇文章,再讀一組文章。如高利佳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先指導學生閱讀《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別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師生共畫文章的情節結構圖;再指導學生閱讀《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七顆鉆石》《犟龜》一組文章,自己畫一畫每個童話故事的情節結構圖,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童話故事中“反復結構”的表達方式。這種教學結構,以一篇帶多篇,教師容易教,學生容易學,可操作性強,能很好地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分組遞進式的群文閱讀教學結構,即先讀一組文章,再讀另一組文章。如汪燕宏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太陽·石頭·風》,先指導學生讀兩首有關太陽的詩歌,讓學生感受詩歌想象的豐富性;再指導學生讀兩首有關石頭的詩歌,在學生感受詩歌想象的豐富性的基礎上,發現詩歌語言的有趣性;最后引導學生閱讀三首有關風的詩歌,讓學生充分體會詩歌想象的豐富性和語言的有趣性。這種教學結構,一組一組地呈現文章,學生始終在多個文本共讀中進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反復重讀式的群文閱讀教學結構,即先讀一組文章,再重讀這組文章。如臺灣賴玉蓮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對友情多面向的探討》,先指導學生從《我喜歡你》《阿貴只有九歲》《打過架那天的夕陽》《等待》《贈汪倫》等五首友誼詩中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兩首詩讀一讀,寫一寫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在小組內和同學交流;再指導學生小組合作,用概念圖的方式整理出五首詩中所傳達的有關朋友的想法,如朋友之間有快樂、有爭執、有生離、有死別等。如臺灣陳易志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石頭湯》《雷公糕》《南瓜湯》《敵人派》《肉丸子湯》《兔子蛋糕》,先讓每個小組各自閱讀一篇文章,每個學生整理出本小組閱讀文章中的角色、困難、結果等信息,寫在便利貼上;再重新分組,新的小組里坐著讀不同文章的學生,請他們把自,己寫的便利貼貼在海報上,重述自己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在一節課時間內每個學生相當于讀了六篇文章。這種教學結構,充分利用文章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提高語文能力。 (三)有整體地設計問題,讓群文橫向聯合起來 問題是學生思維的起點,是教師教學的手段。群文閱讀教學需要單篇文章閱讀作基礎,但重點是指導學生在多篇文章閱讀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閱讀教學時,我們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個閱讀整體,設計比較性、遷移性、沖突性等問題,將多篇文章橫向聯合起來,培養學生重整、伸展、評鑒、創意等高層次的閱讀能力。 立足群文閱讀的比較性問題設計。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常見的比較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內容比較、形式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粗略比較、精細比較等。如高利佳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在學生讀完《小壁虎借尾巴》《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七顆鉆石》《犟龜》等四篇童話故事后,引導學生比較思考:這四篇童話故事在情
|
|
來自: 昵稱29287922 >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