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嬰的形象得到重點突出。元雜劇中更側重于奸臣屠岸賈兇殘的步步緊逼與多位義士的前仆后繼的犧牲形成強烈的戲劇沖突,突出的是群體英雄形象。電影則集中刻畫程嬰,講述其救孤和養孤的過程,剖析他內心的矛盾和痛苦,使程嬰這一人物形象更為飽滿,對程嬰這個人物的英雄氣息及忠義精神的瓦解這一全新人物塑造。 電影中的程嬰只是個草澤醫生,只是個滿足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平民。他救下趙孤更多是被趙莊姬的死而感動加之其對趙孤的同情,帶孩子回家也只是出于人性想讓孩子吃飽再送走,之后的失去自己孩子救下趙孤都是因為一系列的巧合沖突把他推到事件的風口浪尖,而他只是無奈的被迫接受一切,其內心的掙扎和痛苦也被刻畫的很明顯。稀里糊涂的被卷入,失去妻兒的程嬰最終違背了莊姬的遺言,決定成為屠岸賈的門客,讓趙孤認賊作父,他要等程勃長大后帶到屠岸賈面前告訴他真相,因為他認為殺一個人殺心比殺身更殘忍,他是這樣被對待的,他也要用這種方式進行報復,這里的復仇不再是為了正義,程嬰賦予趙孤的不是三百多條人命的血海深仇,而是把趙孤當成其為妻兒報仇的工具。至此,元雜劇中那種“因果報應”、“忠義”等精神內涵被消散殆盡,程嬰不再是一個傳統戲曲中的忠義英雄,沒有崇高,沒有神圣,只是演繹著一個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