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在央視一套播出,昨日看了大結局,頗有感觸。其中對主要人物程嬰的描繪細膩到位,吳秀波演的也不錯,把程嬰謙卑、內斂、忠義、聰慧、運籌帷幄、仁善博愛的氣質演繹的很到位。我覺得一個演員還是要演一個有名的充滿正能量的角色,才能被觀眾所認可。
程嬰,這樣的人可謂天下難找,犧牲了自己的孩子保全忠義,忍辱負重在屠岸賈府上十九年,苦心把趙氏孤兒撫養成人。一開始是為了孤兒長大為趙氏平反,為父報仇,但真到了扳倒屠岸賈的一天,程嬰卻教導義子八個字,忠義是本,仁善是源。我認為程嬰是從哲學的高度看待了世間萬物,他說做人——敬父母愛妻兒是人理,做臣——忠于君王是公理,但人生天地之間,世界萬物是皆親如一家,是天理。這其實是告訴趙武,仇恨、忠義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而仁善才是解決世間爭斗的根本之源、終極奧義。也許趙氏孤兒本身宣傳的就是忠義,但是電視劇最后演繹出的卻是一種仁善無邊的大愛,這樣的精神在那個時代正是被一些哲學家所推崇的,千年以后的今天看來,仍有弘揚它的重要意義。
當然能看到這種大愛還是出于對程嬰人物的喜愛,對人物的喜愛當然也是出于對演員演技的肯定。以前沒有完整的看過吳秀波的戲,現在看完此劇,覺得他演的程嬰令我入木三分、印象深刻。如此看來,更得去關注一下湯唯和他的西雅圖了。
最后一集程嬰和屠岸賈在橋上對話的橋段是片子最后的高潮,這個段落在鏡頭的運用上并無大手筆,主要靠演員的細膩表演和臺詞抓住觀眾。(主要是程嬰演的好,屠岸賈就會嘴角抽搐,從《幸福來敲門》就那樣) 看程嬰,當提及他已經通知秦國名將名韜營救屠岸賈的兒子時,程嬰沒有很得意驕傲地說,仍是謙卑的低頭而語,因為他并沒有想在氣勢和尊嚴上壓倒別人,每當涉及這位樣的橋段時,吳總是演的很好。但是當屠岸賈提起尊嚴時,程嬰想起了他被屠岸賈逼的與骨肉分離,這才激起了內心深藏著的憤怒。這樣一個連嘆氣都不使勁嘆的謙卑的人也破口大罵,“程嬰一十九年無一刻于你為友,生不與你同路,死不與你同歸”,這一處吳也演的不錯。而最后,程嬰與妻子飲毒酒同歸也算是不錯的結局,一家三口也終于可以團聚了,到天堂在給自己的兒子賠罪吧。最后女演員靠著男演員一動不動也很難演啊,裝死也不是簡單的事情,一般沒有責任心的群演裝死都不合格。
說了這么多,說到底也就是個電視劇,看電視劇就影響了工作和學習,所以不扯了,還是趕緊去奮斗了。最后科普一下,《趙氏孤兒》是元雜劇,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作者紀君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