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深處,那個把名字改為神龍村的神秘所在 2015-11-28 山西觀察 穽底,是一個村名,于2003年改名神龍灣。然而大多數(shù)人不知道神龍灣,只知道穽底。穽底村位于山西長治市平順縣最東側(cè),是東寺頭鄉(xiāng)一個行政村,早在明嘉靖年間就已建村,因四周絕壁環(huán)抱,其形如井,村子居谷底而得名。穽底以東,便進(jìn)入河南地界。據(jù)說,村里的祖先便是在明清時代從河南逃荒來此定居的。 古時,這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經(jīng)常出沒各種兇猛野獸,給當(dāng)?shù)厝嗽斐蓸O大的威脅。然而在那個無槍支彈藥的時代,人們只能在地上挖一個深坑,上面架些樹枝,最后用雜草樹葉蓋住。一旦發(fā)現(xiàn)野獸,隱蔽在四周的人們便揮舞著棍棒圍攏過來,吶喊著讓野獸掉入坑內(nèi),再行處死,這種坑叫陷井,因此寫法上加了蓋,為“穴”頭井。 穽底村就似一幅絕佳的藝術(shù)畫廊 自古以來,深居谷底的村子就似一幅絕佳的藝術(shù)畫廊,有云遮霧罩的峰巒疊嶂,珠簾玉掛的飛瀑流泉。陽春,滿坡披綠百花爭妍;盛夏,云霧滿谷郁郁蔥蔥;金秋,滿山紅葉五谷飄香;隆冬,群峰披素百泉掛冰。這么美的一個仙境,卻幾乎與世隔絕。因為,出村之路被高高的群山阻擋著。說起來,從穽底村到縣城的直線距離只有38公里,然而出去一趟卻異常艱難。2000年以前,只有兩條坑洼的山路可以走出大山,一條是“井谷通”古道,能走牲口,到縣城得9小時;一條是被村民稱為“哈嘍梯”的臺階路,也需要五六個小時。 也因此,一般穽底村民出山,大多通過“哈嘍梯”。“哈嘍梯”位于穽底村西的絕壁縫間,鑿于清初,整條梯近乎直立,沒有扶手,共99盤15000級臺階,向上望如登天。梯子很多地方只容得下半只腳,一側(cè)是山,一側(cè)是深不見底的懸崖,一路需繞過十五六個險彎才能上到山頭。“哈嘍梯”是一個很好聽又帶些洋氣的名字,其實并沒有特殊的含義。“哈嘍”是個象聲詞,只因梯子幾乎直上直下,人們在攀登時會發(fā)出“哈嘍、哈嘍”上氣不接下氣的喘息聲,于是便叫了“哈嘍梯”。因為陡,因為狹窄,新中國成立前每年總有人墮崖身亡。 于是,通過一條像樣的路走出大山,就成了穽底村人最奢侈的夢想。 穽底村四周云遮霧罩的峰巒疊嶂 1988年,縣里為穽底村建起電站,通了電。后來,村民們向南,將祖先當(dāng)年逃荒而來的土路拓展,修通5華里土路。繞河南地界,開車180公里通往平順縣城。 說到路,不能不提“掛壁公路”,這是穽底一大勝景,500多米長的懸崖絕壁之上,公路蜿蜒凌空壁掛,車行其上驚而無險。 有驚無險的穽底掛壁公路 最早是1996年冬天,當(dāng)時穽底村“憑一股豪情支撐”在一起的四五十名精壯漢子,一起組成最初的筑路隊,開始了愚公移山式的建路施工。但當(dāng)他們昏天黑地干了兩個月之后,卻發(fā)現(xiàn)“路”僅僅前進(jìn)了3米。有人蔫了,有人犧牲了,然而手下沒停。1999年年初,縣交通局為他們爭取到資金,工作人員扛著機(jī)器,像救兵一樣來到井底隧道。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努力,2000年春節(jié)之后,井底隧道終于可以通車了。大山里的村民,從此只需花50分鐘,便可到達(dá)縣城。然而興奮之余,人們卻發(fā)現(xiàn)隧道有很多后遺癥,比如4米寬的路只能容一輛車通過,比如懸崖邊上沒有防撞墻,又比如頭頂上不停往下落石……于是在2007年,在縣領(lǐng)導(dǎo)的支持下,“掛壁公路”再次開工。筑路隊伍在掛壁上開始了危險的“懸空作業(yè)”。之后又幾經(jīng)完善,直到2008年底最后竣工。 現(xiàn)在,更名為神龍灣的穽底村已成國家4A級景區(qū)。曾經(jīng)為穽底村人立下汗馬功勞的“哈樓梯”已成為探險景點,供游客觀賞體驗。 曾經(jīng)為穽底村人立下汗馬功勞的“哈樓梯”已成為探險景點 別看穽底村處在深山里,自古以來卻一直是中原通往晉秦的咽喉要道。“上到伸南崗,眺見神龍灣,東頭女媧廟,西邊觀音堂,兩頭兩股水,中間是官房。”這是晉豫古道行商者留下的順口溜。前面提過,穽底村還有一條被稱為七里“井谷通”的古道,位于井底村西北峽谷崖望間,共172盤25320級臺階,可以騾馬馱蜂上下盤行,在明末清初時就是潞安府和漳德府的官道。 當(dāng)時,穽底村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客棧糧行商鋪滿街林立,多年來一直是山西與河南兩省之間的物流集散地。 穽底村不寬的路面上,還鑲嵌著一座古老質(zhì)樸的廟宇——媧皇廟。這個廟同時也是山西與河南的交界之門。山西方向看上去,書有“圣母殿”三個大字,河南方向看過來,寫有“造化門”。傳說這里是九龍奉圣之地,曾經(jīng)的行人商賈路過此地望及“造化門”三字,無不倍感欣慰止步朝圣。 神仙到此也駐足的祥云湖 穽底村還有一處美景,那就是祥云湖。“低頭昂首兩景一,碧綠澄清似瑤池。游客徜徉不思?xì)w,神仙到此也駐足。”說的就是此湖。祥云湖之名來源于湖的西巖一處幽深的洞穴,洞穴中常年涌出清涼甘澈的泉水,伴著泉水常常會冒出縷縷白霧,當(dāng)?shù)厝藗髡f這些噴出的白霧象征著天降甘露,昭示來年五谷豐登、風(fēng)調(diào)雨順,白霧即是祥云,祥云湖由此而得名。遠(yuǎn)遠(yuǎn)看下去,祥云湖的水碧藍(lán)碧藍(lán),清澈之極。當(dāng)?shù)厝苏f,湖水深25米,能見度卻能達(dá)到四、五米,湖水一年四季都可飲用,冬天也不結(jié)冰。祥云湖不僅是一處景觀,還具有特殊功效,那就是它的水流還帶動了一組發(fā)電機(jī),為本村的照明提供了便利。 穽底村天瀑峽景區(qū) 距離穽底村不遠(yuǎn),還有一處幽深的景區(qū),那就是天瀑峽景區(qū),也稱老汪溝。天瀑峽號稱十里長,兩邊聳立的山峰雄奇挺拔,翠綠的灌木叢林遮天蔽日,溝壑中危石聳立,嶙峋亂石下水流聲叮咚作響。峽谷中大小瀑布無數(shù),四季泉涌,長流不息,氣候濕潤,植被完好,天然灌木,郁郁蔥蔥。一路走來,滿眼的灌木叢林中生長著許多奇異樹種,有千年橙青樹,萬年白皮松,翠柏,綠桑等許多叫上名和叫不上名的植物。最奇的還數(shù)一株紅豆杉,據(jù)植物專家確定,樹齡已有兩千三百年,屬國家一類保護(hù)植物,在北方極為罕見。讓人忍不住大贊:巍巍太行,雄奇壯觀! 穽底村民居 穽底村民居住地,大多是石街石墻石頭房,石磨石碾石水缸,石桌石凳石板炕。這里風(fēng)光優(yōu)美,人杰地靈。明清時曾出過八府巡案陳邦杰、秀才周杰昌、以及上世紀(jì)70年代“一條扁擔(dān)精神”的全國商業(yè)勞模張金成、他曾參加過周恩來主持的國慶宴會,見到了毛主席。因此,“家產(chǎn)僅有半升糠,也要子女上學(xué)堂”是穽底村民一直堅持的教育方向。 除了這些,村子還流傳著不少引人入勝的故事傳說,如八仙遍足天瀑峽,紅豆莊上相思樹,李世民退蝎子,劉秀封樹,呂洞賓張果老對弈棋盤石等,更為這個村莊增添了諸多神秘色彩。 還是認(rèn)為,“穽底”是一個極好的名字,為什么要改為“神龍灣”? 點擊展開全文 |
|
來自: 丹果臨風(fē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