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念甄洛:一場才子和佳人的驚天動地愛情 題記:官渡大戰(zhàn),袁紹慘敗。曹操兵圍鄴城,鄴城副將蘇由投降。蘇由告訴曹操,袁紹的夫人劉氏尚留在城中,極得劉氏喜愛的二媳婦甄氏也在她身邊。曹操早聽說甄氏在袁氏父子的眾多美艷妻妾中是最為秀美、最具風(fēng)情的,知道她還在鄴城,不禁怦然心動。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在著名建安七子之一曹植的筆下,超塵脫俗的洛神呼之欲出。美國僑報報道,傳說洛神就是曹植思慕的嫂嫂甄氏,也就是魏文帝曹丕的妃子甄洛甄夫人。 才貌雙絕的中山美女 甄洛是冀州中山無極人,中山無極即今日的河北省無極縣。她的父親是做過上蔡縣令的甄逸,母親是遠(yuǎn)近聞名的美人張氏。甄逸夫婦育有三兒五女,生于漢靈帝光和五年十二月,即公元182年,甄洛排行最小,但是最為出色。相士劉良細(xì)看甄洛以后,對張氏悄聲說:“這個女孩貴不可言。” 甄洛美艷驚人。據(jù)說,她每次就寢,因膚白如玉,以至家人仿佛看到有人將玉蓋在她的身上,驚奇不解。 令人驚異的是,美貌的甄洛博覽群書,通曉經(jīng)史,是遠(yuǎn)近聞名的大才女。甄洛才色雙絕,美名遠(yuǎn)揚(yáng)。時任冀州牧的袁紹得知后便替自己的二兒子袁熙娶了這個美貌的女子。甄洛便成了袁熙的夫人。 絕世佳人令曹操神往 官渡大戰(zhàn),袁紹慘敗。不久,曹操兵圍鄴城,鄴城副將蘇由投降。 蘇由對鄴城的情況了若指掌。他告訴曹操,袁紹的夫人劉氏尚留在城中,極得劉氏喜愛的二媳婦甄洛也在她身邊。曹操早聽說甄洛在袁氏父子的眾多美艷妻妾中是最為秀美、最具風(fēng)情的一位女子,知道她還在鄴城,不禁怦然心動。 曹操還想進(jìn)一步證實甄洛的美麗,便故意問蘇由,一直聽說袁紹的幾個媳婦都很美,這個甄洛究竟怎么樣? 蘇由也是善于察言觀色之人,知道曹操在想什么。于是他回答道:“袁紹的幾個兒媳確實個個貌若仙子,但在這幾個兒媳中,卻要數(shù)這二媳婦甄洛最美。甄洛不僅美艷絕倫,而且還知書達(dá)禮,善解人意。劉夫人在袁府中是以脾氣古怪聞名的,誰也侍候不好,只有這個二媳婦甄洛,最合劉夫人的脾氣,劉夫人十分的喜愛。甄洛在袁府中調(diào)和上下,內(nèi)外親融,府中人人都喜愛她。” 一員守城武將說起這甄洛都如此頭頭是道、心馳神往,可見這位美人的美名實在是家喻戶曉。 長子曹丕派兵搶美 曹兵進(jìn)入鄴城。一支精兵神速地奔赴袁府,將袁府團(tuán)團(tuán)包圍,這支精兵便是曹操之子曹丕的衛(wèi)隊。 原來,在蘇由告訴曹操鄴城的情況后,一直躲著偷聽的曹丕又單獨召見了蘇由,再次詳細(xì)地詢問了美人甄洛的詳情。曹丕也是被甄氏的美麗所迷醉,魂不守舍,心蕩神馳。于是他不顧父親的禁令,暗中策劃了這次“搶美行動”。 圍住了袁府以后,曹丕便直奔后室,只看見十分平靜的劉夫人及其身邊一個滿臉污濁的年輕女人。滿臉污濁擋不住天姿國色,曹丕一眼便認(rèn)定這個年輕女人就是甄洛無疑。他手持利劍走上前,劉夫人和甄洛顯得驚恐起來。曹丕讓甄洛抬起頭來,甄羅氏拒絕了。旁邊的劉夫人捧起甄洛的臉來。甄洛的臉上掛滿了淚珠,曹丕用袖子為甄洛擦去眼淚,結(jié)果也擦凈了甄洛臉上的灰垢。 看到真面目的曹丕驚呆了,這個女人的美不是用語言所能描述的,簡直比講述的要美艷千百倍。曹丕情不自禁地輕嘆道:好一個仙子!曹丕安慰了劉夫人幾句后,便起身辭別。 這時,曹操也已遣派心腹領(lǐng)衛(wèi)隊守護(hù)袁府,把美人甄洛帶來。衛(wèi)隊飛奔袁府,發(fā)現(xiàn)早有曹丕的衛(wèi)隊把守。近侍報知曹操,說曹丕已經(jīng)去了,守住了袁府。曹操不禁勃然大怒。 曹操氣恨這樣的美人竟讓兒子搶了先!可是,兒子先占了,做父親的總不能大打出手,跟兒子公然爭奪一個女人吧。曹丕拜見曹操,一方面乖巧地請求父親把甄洛賜給他,另一方面唆使河北富豪崔琰求情曹操,將崔琰侄女許配給曹植。老謀深算的曹操再三權(quán)衡利弊,便將甄洛許配曹丕,將崔琰侄女許配曹植。就這樣,甄氏便成了曹丕的夫人。曹丕這年十九歲,而甄洛已經(jīng)二十四歲了,比曹丕整整大了五歲。 甄洛欣賞曹植鄙視丈夫 婚后,迫于命運(yùn),也是出于對曹丕深情的回報,甄洛也好好地對待曹丕。可是,后來事情卻陡轉(zhuǎn)直下。 有一天,曹操十分高興,吩咐設(shè)宴銅雀臺,大會文武百官。興致漸濃,曹操遂命諸子寫《銅雀臺賦》。曹丕、曹彰等握筆在手,謀篇布局,搜腸刮肚,久久不能成篇,而曹植天生不世才具,從容自如,談笑間筆下生花,一揮而就,不僅令曹操擊節(jié)稱贊,也讓甄洛暗自傾慕。 曹植的曠世之才造就讓做父親的曹操驚服,因此他在立繼承人上頗為躊躇。身為兄長的曹丕才華不及其弟,立嗣上處處被動,形勢十分不妙。他憂心忡忡,十分苦悶地向愛妻甄洛訴說。可是,甄洛不僅不參與謀劃,反而處處護(hù)著曹植,替曹植說話。她十分愛慕曹植的才華,欽佩曹植文人氣質(zhì)和高貴風(fēng)骨,相比之下,曹丕簡直如土雞瓦狗。 妻子不為丈夫說話,反而護(hù)著別人,做丈夫的自然不能容忍。曹丕大怒,便將一腔怒恨向甄氏發(fā)泄,從此夫妻冷漠,如同路人。曹丕得不到甄洛的關(guān)切和疼愛,便轉(zhuǎn)而向姬妾郭氏訴苦。郭氏善解人意,體貼入微,又工于心計,處處為曹丕著想,善為謀劃,曹丕由衷感激,并傾心寵愛。 在郭氏的幫助下,曹丕贏得了立嗣之爭,曹植及其同黨遭到慘敗。曹丕贏得了繼承江山社稷的世子地位,也獲得了智謀過人的愛姬郭氏,卻失去了甄洛。甄洛認(rèn)為身為兄長的曹丕才華不如親弟,而且心胸狹窄,無容人之量和親弟過不去……甄洛在心里越發(fā)地蔑視曹丕,對曹丕越來越抵觸。 叔嫂陷入愛河不能自拔 建安二十一年,即公元216年,曹操統(tǒng)率大軍南下攻吳,準(zhǔn)備一舉滅亡孫權(quán),統(tǒng)一天下。 曹操寵愛的卞夫人隨行。曹丕和甄氏以及甄氏生的一兒一女也隨駕南征。出征時,甄氏染病,不能隨同前行,只好獨自留在鄴城。到了第二年,即建安二十二年九月,曹操大軍班師回朝。 甄洛得訊以后出城迎接。卞夫人見到甄洛,簡直不敢相信:甄氏白皙細(xì)嫩,容光煥發(fā),更加楚楚動人。這是只有在女人陶醉于愛河之中才會出現(xiàn)的情形。這哪里像有了一兒一女的女人?更不像別離了丈夫、兒女長達(dá)數(shù)月之后應(yīng)有的狀態(tài)。 原來,在這段日子,曹植和甄氏相互傾慕,好上了。甄氏越發(fā)容光煥發(fā),光彩照人。 甄洛毅然拒做皇后 然而令甄洛沒有想到的是,后來,曹植在兄長的迫害下受盡苦難。 原來曹植心中不平,十分懷念甄氏洛,終日借酒澆愁,言行更為任性。《三國志》上說曹植曾經(jīng)擅自駕車行走于馳道上,曹操一怒之下處死了公車令。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關(guān)羽圍困,曹操派曹植領(lǐng)兵去援救,傳令官去傳令時見曹植喝得酩酊大醉,以致無法受命。曹丕稱帝后,曹植雖靠“七步詩”與太后的干預(yù)幸免一死,卻被謫貶雍丘。 由于不滿丈夫,心疼曹植,甄洛在苦悶的心境中度著時日。過不多久,甄洛突然死去。 關(guān)于甄洛的死,《魏書》記載,曹丕冊封甄洛為皇后,璽書三次送到,甄洛都懇辭拒絕。而女人拒絕當(dāng)皇后,千古歷史就此一遭。當(dāng)時正值盛暑,曹丕就想到秋天涼爽以后,再冊封甄洛。 時隔不久,甄洛突然染病,旋即在鄴城去世。 甄洛到底有多美? 甄洛到底有多美?史書上大都說,甄洛乃絕代佳人,不僅姿貌絕倫、氣質(zhì)非凡,而且才智過人,是魏晉時期女性飄逸風(fēng)雅之美的典型代表。 《世說新語·惑溺》有這樣的記載:“魏甄后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寵。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大意是說,袁紹的兒媳婦甄氏美艷聰慧,曹操攻下鄴城后便急不可待地讓人把甄氏找到,卻被兒子曹丕先行一步搶得甄氏。 曹操得左右稟報后長嘆說:“今年攻打鄴城,正是為了奪取甄氏!”從閱人無數(shù)的曹操的長嘆中可以想象甄洛的美貌無人能比。 甄洛的美貌也從世間相傳的曹植那篇著名的《洛神賦》以及顧愷之《洛神賦圖》中可見一斑。其實,洛神的原型就是甄洛。 甄洛死后,有一次曹植入朝進(jìn)宮,曹丕忽然動了惻隱之心,將甄洛使用過的一個盤金鑲玉枕頭賜給他。曹植睹物思人,淚如泉涌。歸途中經(jīng)過洛水,夜宿舟中,取枕而眠,恍惚間遙見甄氏凌波御風(fēng)而來,并訴說“我本有心相托”之語。 夢醒后,便徹夜寫下那篇傳世名賦:《感甄賦》,借洛河中的水神宓妃作為甄妃的化身,抒發(fā)蘊(yùn)積已久的愛慕之意。 曹植首先勾勒出洛神現(xiàn)世時的場景: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遠(yuǎn)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接著具體刻畫洛神的形態(tài)、容貌之美: 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zhì)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丹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quán);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 曹植還對洛神的服飾、舉止、步態(tài)都作了絕妙的描繪。后來魏明帝曹睿將叔叔的這首《感甄賦》改名為《洛神賦》。 皇帝何以親自改賦名?一則是此賦與自己相關(guān),是贊美自己母親之賦,自然引起他關(guān)注;二則是覺得原賦名太過直白,難免讓世人聯(lián)想起曹植與甄氏間的叔嫂戀情。 歷史上,曹植與明帝的關(guān)系還算親密,曹植向明帝上過不少奏疏,表示愿為朝廷效力。曹植死后,明帝也厚待其后人。不僅如此,曹睿還為他的生母甄洛平冤昭雪,追縊“文昭皇后”。 甄洛不僅是一位美女,而且還是一位才女。她能歌善詩,有樂府《塘中行》詩傳于世,載于《玉臺新詠》詩云: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jié)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fù)何苦,入亦復(fù)何愁。邊地多悲風(fēng),樹木何翛翛!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此詩是甄洛臨終時所作。詩中抒發(fā)了一位美貌、多情、含冤的女子的心聲,是一首十分感人的五言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