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of Luoyang ——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洛陽排全國第二昨日,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在香港會展中心公布2015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洛陽進入中國區域最具競爭力城市中部城市十強、最具特色旅游城市排行榜、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十佳城市3個榜單,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榜單中排名全國第二,僅次于北京。 洛陽先后榮膺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十大最佳魅力城市等榮譽稱號 
地標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和象征,或言其史,或志其特,或述其貌,總之,地標就是一個城市的“北斗星”,融入了人們對這個城市的情感和認知它一定是當地最強有力的代言者。快來看看洛陽最著名地標,你會跟別人提起哪個?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并稱中國三大石窟。
白馬寺  佛教在中國扎根、傳播最初的二百年,整個過程都與白馬寺息息相關。這里是中國第一次西天求法的產物,是最早來中國傳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這里誕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經和中文戒律,產生了第一個中國漢地僧人……總之,白馬寺是與中國佛教的許許多多個“第一”緊緊聯在一起的,這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
 河南洛陽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創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2001年1月,白馬寺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首批AAAA級景區。
關 林  關林始建于明萬歷年問,清乾隆時加以擴建,現存建筑主要為明代,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關林的建筑規格是按照宮殿形式修建的,布局嚴謹壯觀。廟前有戲臺,中軸線建筑依次有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關墓。中軸線兩側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對稱建筑物。其中最具特色的當數舞樓,前臺的歇山式和后臺的硬山式組合任一起,重檐樓閣,構筑之妙全國罕見,也為“洛陽古代藝術館”所在地。
 關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之地,前為祠廟,后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關林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依伊水清流,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千百座關廟中獨稱“林”,是中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筑。
 2008年由洛陽市申報的關公信俗,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編號992 X-85),關林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關公信俗”的遺產地,成為全人類共享的文化瑰寶。
天堂 明堂  明堂是唐代武則天時期的神都洛陽皇宮正殿,又叫萬象神宮。明堂是儒家的禮制建筑,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場所,凡祭祀、朝會、慶賞、選士等大禮典均在此舉行。武則天將明堂建在隋乾陽殿,天堂建在隋大業殿,說明明堂、天堂在當時是按皇家宮殿的規格禮制建造的,不僅是唐代宮殿建設上的大事,而且影響到后世。明堂又是國家舉行祭祀大典的場合,武則天親祀明堂,合祭天地。像北京天壇的祈年殿,就參考了唐洛陽明堂的建筑特點。
 她執政的15年,幾乎都是在這座城市度過。武則天當政時期所建的明堂、天堂,是東都洛陽宮城內最高大的兩個建筑,它們一改皇宮中軸線主殿為單層的傳統,使洛陽宮城殿宇的立體輪廓和風貌氣勢顯得更加輝煌壯麗。
 明堂,是唐垂拱四年 (688)武則天在洛陽主要宮殿乾元殿址附會古代明堂制度建造的殿堂,供布政、祭祀、受賀、饗宴、講學辯論之用。
 天堂是宮城內的一座重要宮殿,是武則天的禮佛堂。
公元688年春,武后排斥眾議,拆除東都洛陽宮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陽殿),在其地建明堂。明堂建在臺基上,方300尺(88米),高294尺(86米),三層。下層為平面正方形,中層為十二邊形,上層為二十四邊形。中、上層均為圓頂,上層頂上立鐵鳳,高一丈(2.94米)。以后又在明堂之北隋大業殿處建高五層的天堂,以貯巨大的佛像。明堂、天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構建筑,充分顯示了唐代極盛期建筑的高度水平。明堂、天堂的建造,一改宮中主殿為單層的傳統,極大地改變了洛陽宮的面貌和立體輪廓。天堂共五層,它比明堂高得多,在第三層就可以俯視明堂全景。天堂、明堂,構成了洛陽城輝煌壯麗的景觀,象征著無與倫比的財富和至高無上的權力,代表了唐朝建筑技術的杰出成就。20世紀80年代經考古發掘,天堂中心柱礎保存完好。  遺憾的是,公元695年,失寵的薛懷義放了一把火,將這座能與如今摩天大樓比肩的巍峨建筑付之一炬,從建成到燒毀,它的壽命僅有可憐的7年。
洛浦公園  游覽一遍洛浦公園,就像回顧洛陽的歷史。上下五千年,多少悲歡離合,都印在洛陽這塊飽經滄桑的土地上,難怪北宋詩人司馬光由衷的發出這樣的感嘆:“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洛浦公園是洛陽市委、市政府為古都人民建造的一項大型公益工程,該公園沿著穿越市區的洛河兩岸而建造,全長16公里。公園北岸景區長約10公里,寬為90米,北岸景區是整個游園的重點,以大面積草坪為主,建設有30個活動內廣場、14個歷史文化廣場、10個植物專類園及其他建筑小品等。南岸景區寬為70米,主要以植物造林為主,將來適當布置園路、休息廣場及園林小品。洛河水面規劃為四道橡膠壩。水面寬度為600-800米,可開展全國性的賽艇比賽,河中適當位置布置小島、半島并點綴園林小品,形成一個水上樂園。
 洛浦公園是依洛河而建的洛陽市跨世紀生態工程,是洛陽市的城市生態帶,也是洛陽市的東西軸線.洛浦公園橫跨洛河兩岸,縱貫洛陽市五個區,總面積近1200萬平方米。集河堤、階堤、灘塘、河道為一體,融園林綠化、園林建筑、園林景觀、園林文化為一爐,為規 模宏大的開放性公園,除滿足市民游憩、觀賞、休閑、晨練等功能要求外,也是人們進行科普教育、環境和綠化意識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時,對防洪排澇,調節城市氣候,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王城公園  王城公園是洛陽市政府為了紀念歷史名城——周王城,在其遺址上修建的。公園始建于1955年,坐落在洛陽市文化館西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周王城遺址上。占地一千零八十畝,包含古文化區、牡丹花圃、動物館、游樂場等幾個部分,它是全國第一座遺址公園,也是河南省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1955年10月,開始征地291畝修建,并建了溫室和辦公室152.64平方米,原有牡丹22個品種214株。次年,將老城畢宅院內15畝牡丹全部移入, 秋季在新村購置牡丹800株。“五一”正式對外開放,建園初期面積約320畝,綠地面積250畝,位于澗河橋南 。

 截至2015年,園內牡丹觀賞區占地15.5公頃,合233畝,分為牡丹仙子觀賞區、丹香迎賓牡丹觀賞區、紫云天香臺牡丹觀賞區、王城春早牡丹觀賞區、甘棠洲牡丹觀賞區、傲梅渲春牡丹觀賞區、春曉岸牡丹觀賞區等七大牡丹觀賞景點。種植牡丹880個品種,十三萬余株,涵蓋九大色系、十個花型的牡丹,早中晚品種各占15%,65%,20%。
明珠電視塔  洛陽明珠電視塔始建于1996年,高278米,是洛陽市的標志性建筑。
 該塔位于洛浦公園內,塔基為鋼混凝結構,塔身為鋼結構,塔基分為四層,塔身160米—181.30米處為上下塔樓,分為四層,其中上塔樓為圓形玻璃透明體,下塔樓為九個蓮花瓣組成。塔基塔身可使用面積共11層,近1萬平方米。
 洛陽電視塔占地面積1933.4平方米,是集廣播電視發射和商務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筑設施。
麗景門  原名麗京門,于09年3月10日正式更名為麗景門,是一座重現古都洛陽風貌的城樓,被評為洛陽市新八大景有“不到麗景門,枉來洛陽城”的美譽。
 麗景門始建于隋朝,整個麗景門景區由城門樓、甕城、箭樓、城墻和麗景橋(古時為吊橋),護城河等部分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闊,重門疊關,上干浮云,氣勢磅礴,成為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的龍頭。成為洛陽古城歷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標志之一,并且被評為洛陽八景之一。
 麗景門最早始建于隋代,據《唐兩京城坊考》記載,東都皇城西面有兩門,南曰麗景門,北曰宣輝門。是洛陽古城的西大門。
定鼎門  定鼎門,世界文化遺產,始建于隋朝,是隋唐洛陽城中軸建筑群上著名的建筑。定鼎門是隋唐洛陽城外郭城正南門,隋初名建國門,唐時更名定鼎門,定鼎門內的街道稱為“天街”。定鼎門為一門兩闕格局,雙闕與主城門樓呈一字型對稱平行分布,門樓與闕臺之間有飛廊連接,其門道的寬度和進深為隋唐兩京郭門之最,這種“一字闕”的城門在隋唐兩京考古中也是孤例。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定鼎門遺址位于中原地區的洛陽盆地、隋唐洛陽城遺址南區,是絲綢之路鼎盛時期東方起點城市洛陽城的代表性遺存,見證了東方農耕文明發展鼎盛時期帝國的文明水平,展現了唐代都城城市文化的禮制特征及其影響力,并與絲綢之路上繁盛的商貿往來具有密切關聯,是公元7 ~ 1 0 世紀絲綢之路東方起點都城洛陽的主入口及街區遺址
2009年10月30日上午,全國大遺址保護重點工程——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一座中國沿用時間最長的古代都城城門,在地下沉睡千年之后,終于“再現”地面。 
我走遍洛陽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不為遇見,只為感受你的曾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