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已經進入重要階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成功與否,不僅關系到許昌這座既有古都風韻又有現代氣息的城市形象和榮譽,還關系到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一位市民的生活環境、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近日許昌市文明辦組織記者走近市民采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 8月10日10時,在南關辦事處七一社區,3名志愿者正在往宣傳欄中張貼“講文明·樹新風”的宣傳海報。志愿者陳艷霞告訴記者,閑暇之余,她常常和其他志愿者在市區的廣場游園做一些義務的宣傳活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我們許昌的每一位市民來講,這都是一件大事。作為一名志愿者,除了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隨手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還要盡自己的力量去影響身邊的人。也許我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們仍會繼續發揮志愿者的力量,號召市民愛護環境衛生、注意城市形象,為我市的創文工作盡綿薄之力。” 提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年近76歲的市民李洪海老大爺對市區近年來的硬件設施表示認可,他更希望市民能在細節和人文素養方面有更多提升。“市民是構成文明城市的重要力量,作為普通市民,不亂扔垃圾、遵守交通規則、友好熱情這些細節是最基本的素養,也最能體現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李大爺對許昌市的一些文明細節感到欣慰,“我都快80歲的人了,每次出門坐公交車都有年輕人給我讓座、給身體不方便的人讓座。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年輕志愿者在公交車站點指揮大家按秩序上車,出租車、公交車司機對待乘客也都很有耐心,這些細節讓我覺得很溫暖。能夠讓人內心感動,這本身就是一種文明。” “15年前,我剛從江西九江學院畢業,猶豫著要不要回許昌。當時,不少同學選擇留在那座環境優美、經濟發達的城市。而1999年的許昌,在我的印象里,基本上還是我上高中時的模樣。”某商務酒店經理38歲的江曉鵬告訴記者,那一年,他最終聽從了父母的意見,回到許昌,應聘到一家企業做文秘工作。 “很快,許昌開始了聲勢浩大的城市創建活動,街頭的公益廣告漸漸多起來,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身穿橙色馬甲的環衛工人,被戲稱為許昌‘龍須溝’的清潩河游園也動工建設了。那時候,很多市民還沒有意識到城市創建的意義。但是隨著創建活動的步步推進,許昌在拿到了‘國家衛生城市’等多個金字招牌的同時,我們也看到許昌在發生著美麗的蛻變,干凈的街道,漂亮的游園,快樂地跳著廣場舞的老年人。”江曉鵬激動地說,他特別喜歡一句公益廣告語——“許昌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很多人慢慢體會到,創建活動真正的受益者是大眾。文明城市創建,樹立的是形象,改善的是環境,提高的是素質,促進的是發展。所以,我認為,創建活動是許昌人在‘種植’自己的幸福。” 創建文明城市活動人人有責,創城成果人人受益,創建文明城市改善了城市的環境、便利了居民的生活,創城與百姓息息相關,而百姓是文明城市創建的主人翁也是創建的受益者,我們就應當從“小”字做起,讓創建文明城市一點點改變居民的生活,讓市民真正感受到創文帶來的效益。(許昌文明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