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育兒”微信后臺,收到一位女性朋友的大段文字。由于涉及到很多家庭內部細節,就不在這里呈現。如這位朋友自己承認的:
女方認為,男人為何就不能讓一步;男方堅持,女人為何這么無理取鬧。一開始男人還嘗試跟女人擺事實講道理,后來,干脆沉默。于是,倆人都僵持住了。冷戰開始。 小時候的記憶里,那些夫妻吵架,往往非常熱鬧、大動干戈,很是排場,有些嚴重的還會把親戚、鄰居都卷入進來。然后的橋段,一般是受了委屈的女人鬧著回娘家,向旁人哭訴,并被勸導安慰。隨后,眾人散開。第二天,夫妻像沒事人一樣和好,并會有善意的鄰居來一兩句打趣開涮的話。 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夫妻爭吵模式似乎更文明了。樓上樓下,鄰里關系都很淡漠。也并會不過問別家閑事。在家里大聲爭吵,有點類似于公眾場合親密一樣令人尷尬。于是,冷戰成為了一個看起來不錯的選擇。冷戰場面,或者是女人獨自幽怨地哭泣,男人沒事人一樣把自己包裹在一個人的世界里;或者是男人給一個沉默的背影,女人利索地收拾好東西摔門而走。 在這些模式里,人們常會用到兩種武器: 第一種,幽怨地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傲嬌地等待對方來道歉。 女人們慣常用這個武器。似乎女人更喜歡在親密關系里做情感乞丐。把一切都押在對方的反應上。于是,還沒開始就輸了。于是,為了等待對方的道歉,而刻意把自己留在一個糟糕的狀態,遲遲不肯走出來。并且自認為,我只要把自己留在這個糟糕的狀態里,對方就會向我道歉。心理學上管這個叫做人際控制性痛苦。其實這是種界限不清。 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故意把夫妻關系搞得難受。本身引發爭吵的事情,很可能不值得這么難受。我們只是想用“難受”控制對方,讓對方不至于繼續傷害自己,于是夸大自己的難受。這種夸大的難受,是非常真切的痛苦,甚至會有錐心的痛。可惜的是,自己痛死了,對方可能也無法理解,絲毫感覺不到痛。所以,要解決夫妻沖突,第一步,要先從受害者的“神壇”上走下來。 第二個,是沉默。男人會用“沉默”這個武器。女人也會用。 很多男人之所以沉默,是他們習慣了用理智隔離情感。他們喜歡跟自己的愛人講道理。這種講道理的傾向,總能夠準確無誤地刺傷到女人們,因為女人們更信任情感和直覺。理智并非壞事。講道理也的確是個好方法,但是只會講道理,就可能是個大問題。須知,邏輯與道理的本質,只是一個工具而已,他們并不是生活本身。工具有用就留著,沒用,為何不事實換一個工具?比如常常看見一些有趣的段子,大意是,堵住女人壞情緒的最好方法不是講道理,只是一個擁抱和親吻。 很多女人的沉默,則更像是一種控訴。所控訴的就是:“我全好,你全壞”。說實話,婚姻里的事,能分得那么清楚誰好誰壞嗎?我看未必。精神分析中的客體關系學派認為:他人對我們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自己教會的。因為關系是相互的。也就是說,未經我們允許的話,沒人能夠真正走進我們的內心,并刺痛我們。很多時候,是我們給了對方傷害我們自己的權利和能力。 而當我們用“我全好,你全壞”去指責對方的時候,對方的第一反應,都會是像感受到了有利劍刺過來一樣,敏捷地躲避開,下意識地進行自保,主動辯護,甚至發起回擊。當然,如果一個很自信、很有能量的人,會確信自己的價值,也就能夠接得住對方刺來的劍。 從上面,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夫妻間的爭吵及至冷戰,很多時候是在白白消耗自己、消耗對方。這樣的對抗中,都是受害者,也都是輸家。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里,這種僵持的親密關系,孩子會成為最后的受傷者。 對于這類親密關系問題,要提醒的是: 夫妻雙方,最好不要在關系里嘗試分個對錯,爭辯個輸贏出來。因為即使你贏了對方,最后,你還是輸了。相愛的夫妻,一定能夠明白個中滋味。 其實,如果一個事情,對方認為有問題,那么這就是問題。這和你認為是不是問題沒有必然聯系。和其本身到底是不是問題也沒有必然的聯系。這和對方的感受有關。所以說,最重要的,是學會聽。 記得我的一位咨詢師朋友跟我講過這么一個小故事:
上面第三種溝通方式,完全可以使用在親密關系中。它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說到底,家庭里、親密關系里,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它很多時候沒法按照一個固定套路去運行。重要的是,在家庭中,在關系里,每個成員的心理需求都能夠得到尊重,被看見,被表達。懂得尊重親密關系中的另一半,是能力,更是一種休養。 ——————————————— 微信公眾號"靜觀育兒"原創文章。 想獲得免費專家答疑等更多育兒資源,請關注"jingguanyuer"微信公眾號! 若轉載請務必事先通過微信公眾號與我聯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