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西關,品味地道的廣州風!
2015-12-19
玩轉廣州
攝影:三月小雨 廣州是中國乃至世界的重要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前前后后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假期閑時,多上街走走,說不定又能發現什么文物古跡,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要問哪里可以看到最地道的廣州風情?那就去逛逛位于荔灣區的西關老街,看看西關老屋吧!
這些建筑在舊時多為名門望族、官僚巨賈所有,當中最著名的要數坐落于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于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于寶華路正中的“鐘家花園”,然而可惜的是,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以上幾座由于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如今已不復存在了。
西關大屋的主要建筑特色體現在: 一、磚木結構,而且一律只采用青磚; 二、大門采用可推移的“木趟櫳”;
典型的西關建筑平面為三間兩廊;左右對稱,中間為主廳堂。中軸線自前而后,自南而北,依次為門廊、門廳(門官廳)、轎廳(茶廳)、正廳(大廳或神廳)、頭房(長輩房)、天井、二廳(飯廳)、二房(尾房)。每廳為一進,一般大屋為二三進,形成頗多的中軸線。 攝影:三月小雨 西關的文化并不只體現在其建筑,還體現在其人文與美食。西關一帶數百年來一直是南粵的商貿重地,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一直擔任中國對外商貿窗口的十三行地區就位于其中。 【陳鏗作品】《遠航之夢-廣州十三行》 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國度的人往來出入于西關,西關在與外界的接觸中,逐漸發展出獨特的人文與美食文化。 “西關小姐”可謂是西關人文的一張“活名片”。晚清時期,西關一帶是廣州最早受到西方文化熏陶與洗禮的地區,因此西關人的生活風尚,在當時的廣州乃至整個南粵,都居于引領地位。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觀念受到沖擊,女子就學開始成為一種新風尚。 “西關美食甲天下” “食在廣州”相信大家聽得多了,但是你知道嗎,這“食在廣州”后面還接著一句“味在西關”。。。漫步在西關街區,尤其是上下九、多寶路一帶,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飲食店,當中有不少是“老字號”。 西關美食力求在“色、香、味、意、形”五個要素上做到完美結合,使食客見到即食欲大爆發。。。西關美食的品種有數百之多,比較有人氣的要數老西關牛雜、南信雙皮奶、荔灣艇仔粥、銀記布拉腸、德昌咸煎餅等。 西關,一個到處洋溢著文化之風的“視覺與味覺勝地”,值得你來仔細品味。讀懂了西關,你就讀懂了大半個廣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