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隨著人口老年化和生活習慣發生改變,卒中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卒中不僅會帶來致死致殘等肢體損傷,還會造成抑郁和認知等心理障礙,其中以卒中后抑郁(PSD)尤為明顯,其發生率可高達63.1%。PSD對卒中的防治及發病后患者的康復都極其重要,因此確切診斷和干預治療意義深遠。 PSD的臨床表現 PSD臨床常見表現有:情緒不穩定、性格改變、軀體化癥狀、認知功能障礙和感情淡漠。 不同于原發性抑郁,PSD常以軀體癥狀為主訴,如睡眠障礙、疲乏無力、頭痛、頭暈或疼痛等;多為輕型抑郁、心境惡劣,但仍有約6.6%——11.3%的PSD患者有自殺傾向;遲緩/精神運動性遲滯、淡漠更多見,患者往往拒絕承認或掩飾抑郁。 PSD的診斷 幾乎所有卒中后病人都應該被觀察有無抑郁的可能。為了最大限度提高抑郁的檢出率,臨床常通過各種驗證工具(如中國精神障礙診斷分類標準表(CCMD-3))進行篩選。 中國精神障礙診斷分類標準表(CCMD-3)診斷標準 當患者出現4條及以上時,即可考慮PSD的可能。 除癥狀標準外,PSD還有病程標準:(1)癥狀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持續2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癥狀,但不符合分裂癥的診斷,或同時符合分裂癥的癥狀標準,在分裂癥狀緩解后,滿足抑郁發作標準至少2周。此外,診斷PSD過程中需注意與器質性精神障礙或精神活性物質和非成痛物質所致抑郁相鑒別。 除了醫生問診和患者家屬陳述病情外,還需行客觀檢查。客觀檢查主要依賴為數眾多的量表,其中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最為常用,是量表效度檢驗中“金標準”。 常用檢查量表 PSD的治療 PSD可行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臨床常采用心理干預聯合抗抑郁藥物輔助治療。 常用一線藥物 抗抑郁首選選擇性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常用“五朵金花”)。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再攝取抑制劑(SNRIs),NE及特異性5-HT抗抑郁藥物(NaSSA)也較為常用,均為一線藥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