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易混淆的常用字 一、場(下平七陽韻)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二、俱(上平七虞韻)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杜甫:詠懷古跡) 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三、誼(去聲) 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王維:送楊少府貶郴州) 四、茗(上聲) 五、令:作「使」字解釋時讀作平聲,詳見下文。 六、思 作名詞時讀作仄聲 七、暇(去聲) 八、教:作「使」字解釋時讀作平聲,詳見下文。 九、傾(平聲) 十一、懲(平聲) 十二、癸(仄聲) 十三、泡(增廣詩韻集成列為平聲) 十四、探(增廣詩韻集成列為平聲,但唐人亦有用作仄聲者) 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李白:送羽林陶將軍)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十五、暝(仄聲)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 平仄兩音意義不同者 --------------------------- 疏 仄-名詞 平-形容詞 難 仄-名詞 平-形容詞 扇 仄-名詞 平-動詞 燒 仄-名詞 平-動詞 行 仄-名詞 平-動詞 吹 仄-名詞 平-動詞 思 仄-名詞 平-動詞 乘 仄-名詞 平-動詞 從 仄-名詞 平-動詞 傳 仄-名詞 平-動詞 聞 仄-名詞 平-動詞 調(diào) 仄-名詞 平-動詞 論 仄-名詞 平-動詞 騎 仄-名詞 平-動詞 觀 仄-名詞 平-動詞 興 仄-名詞 平-動詞 形容詞 令 仄-名詞 平-動詞 使 教 仄-名詞 平-動詞 讓 分 仄-名詞 名份 平-動詞 王 仄-動詞 平-名詞 衣 仄-動詞 平-名詞 冠 仄-動詞 平-名詞 荷 仄-動詞 平-名詞 間 仄-動詞 平-名詞 中間 污 仄-動詞 染 平-名詞 中 仄-動詞 平-其它 長 仄-動詞及長幼 平-長短 漫 仄-動詞 漫出 平-形容詞 漫漫 相 仄-宰相 平-互相 燕 仄-燕子 平-國名 翰 仄-翰墨 平-鳥羽 便 仄-方便 平-安靜 勝 仄-名勝 平-經(jīng)得起 勝過 為 仄-因為 平-作為 雍 仄-州名 平-和也 占 仄-占據(jù) 平-占卜 扁 仄-形容詞 平-名詞 扁舟 治 仄-形容詞 平-動詞 正 仄-形容詞 副詞 平-正月 判 仄-判別 平-拼著 不 仄-否定 平-是否 傍 仄-依 平-同旁 浪 仄-波 平-滄浪 強 仄-勉強 平-強有力 施 仄-施舍 平-施行 當 仄-相稱 平-應當 正值 稱 仄-相稱合適 平-稱謂 要 仄-要不要 平-約也 旋 仄-副詞 俄頃 平-動詞 和 仄-唱和 平-合好 與 頗 仄-略有 平-形容詞 偏頗 供 仄-陳設 平-供給 那 仄-無奈 平-何也 華 仄-華山 平-華美 禁 仄-禁止 禁令 平-經(jīng)得起 殷 仄-雷聲 平-富 大 重 仄-輕重 副詞 平-重疊 任 仄-聽任 任務 平-動詞 ------------------------------ 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者 ------------------------------- 醒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聽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看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過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望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忘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 「令」字作「使」用法時字音平仄之商榷 ------------------------------------------------------ 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一書中,對于平仄兩讀的字作了相當程度的探討,其中,令」字被歸□為「平聲所表示的意義和仄聲不同者」,王力的見解如下:令,平聲,使也。包佶.〈嶺下臥疾〉:「唯有貧兼病,能令親愛疏?!关坡暎ㄈィ?,命令。又縣令,名詞。李嘉佑.〈留別畀陵諸公〉:「久作涔陽令,丹墀忽再還?!苟壳拜^為完整的兩本近體詩創(chuàng)作理論書籍──張夢機著《古典詩的形式結(jié)構(gòu)》與許清云著《近體詩創(chuàng)作理論》,也都引用了王力的見解,主張「令」字作「使」字解釋時應列為平聲。 但是,我們考查目前作詩最常用的韻書《增廣詩韻集成》時,「令」字分屬「去聲二十四敬韻」與「下平聲八庚韻」,卻發(fā)現(xiàn)雖然《增廣詩韻集成》上注明了「令」字庚敬韻互異與二者義分動靜,但是卻未明言何韻為動何韻為靜,如果僅依賴此書,恐怕不易區(qū)分「令」字的平仄用法。 我們再細查另一本常用的韻書《增廣詩韻全璧》,《增廣詩韻全璧》只在「庚韻」的說明有一條是「令人羨,使也」,除此之外,也僅是注明庚敬韻互異,從兩韻的例詞中并不能完全肯定區(qū)分「令」字的平仄用法。 我們只好再翻檢《廣韻》一書,《廣韻》中「令」字共有五種讀音,扣除其中三種系罕見的地名與姓氏外,僅?!赶缕铰暻宓谑摹梗ㄔ婍嵵胁楦崳┡c「去聲勁第四十五」(詩韻中并為敬韻)二者。其中「下平聲清第十四」的解釋是「使也」;「去聲勁第四十五」的解釋是「善也,命也,律也,法也」。從《廣韻》的解釋中,吾人應可以確定「令」字作「使」用法時應讀作平聲殆無疑義。 為求慎重起見,筆者利用電腦資訊檢索系統(tǒng)翻檢《全唐詩》中的絕句與律詩,考究唐人對于「令」字作「使」用時讀音的平仄: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李商隱:籌筆驛)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李頎:送魏萬之京) ◎半依云渚半依山,愛此令人不欲還。(白居易:題王處士郊居) ◎天宮高閣上何頻,每上令人耳目新。(白居易:天宮閣早春) ◎頭白夫妻分無子,誰令蘭夢感衰翁。(元?。焊惺耪銝|) ◎長令奴仆知饑渴,須著賢良待性情。(韓愈:賀張十八秘書得裴司空馬) ◎誰令不解高飛去,破宅荒庭有網(wǎng)羅。(李頻:黃雀行) ◎不降玉人觀禊飲,誰令醉舞拂賓筵。(張說:三月三日詔宴定昆池宮) ◎卻令燈下裁衣婦,誤翦同心一半花。(施肩吾:夜笛詞) ◎卻令雪貌帶紅芳,更取金瓶瀉玉漿。(施肩吾:贈仙子) ◎送子成今別,令人起昔愁。(賀知章:送人之軍) ◎獨見魚龍氣,長令煙雨寒。(劉長卿:龍門八詠 闕口) ◎空令數(shù)行淚,來往落湘沅。(劉長卿:重推后卻赴嶺外待進止寄元侍郎) ◎日日生春草,空令憶舊居。(韋應物:任洛陽丞答前長安田少府問) ◎愿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韓愈:木芙蓉) ◎公子何時至,無令芳草闌。(李頎:送竇參軍) 唐人近體詩中有關「令」字作「使」的用法不勝枚舉,以上僅列出著名詩家的名句,吾人逐一對照絕句律詩的平仄譜加以檢核,自可得知唐人「令」字作「使」的用法時皆讀為平聲,這也印證了前面所引述的王力、張夢機、許清云三位學者的見解,吾人更可以肯定的說: 「令」字作「使」字解釋時,應讀為平聲。 ------------------------------------------------------- 「教」字作「讓」用法時字音平仄之商榷 ------------------------------------------------------- 王力將「教」字歸類為「平聲所表示的意義和仄聲不同者」,并解釋道:教,平聲,使為也,任令也,俗云「讓」。王昌齡《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关坡暎ㄈィ?,教化也,名詞。陳師道《游鶴山院》:「愿攝塵緣盡,方知象教尊?!苟鴱垑魴C教授著《古典詩的形式結(jié)構(gòu)》與許清云教授著《近體詩創(chuàng)作理論》,也都引用了王力的見解,主張「令」字作「讓」字解釋時應列為平聲。此外,《增廣詩韻全璧》也提在【下平聲三肴韻】中提到:「使為之也,效韻異」,與王力的說法相吻合;《增廣詩韻集成》雖未明確解說,但在【下平聲三肴韻】的例詞中僅列出「天教」、「誰教」二例,也符合王力的說法。書籍理論如此,實際用法亦然,吾人檢閱《全唐詩》中的近體詩,也可得知唐人對于「教」字作「讓」用時都讀為平聲,詩例過多,在此僅列出較為著名的例句: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王昌齡:從軍行)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李白:東魯門泛舟)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yǎng)老夫。(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樹何山著子規(guī)。(顧況:子規(guī))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fā)賽諸花。(劉禹錫:思黯南墅賞牡丹) ◎自是桃花貪結(jié)子,錯教人恨五更風。(王建:宮詞)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李商隱:辛未七夕) ◎未免被他褒氏笑,只教天子暫蒙塵。(李商隱:華清宮) 除此之外,彰化吳錦順詞丈編著的《詩句虛字修辭研究》一書,也列出「不教」、「莫教」、「若教」、「休教」、「更教」、「好教」、「從教」、「免教」、「空 教」、「盡教」、「倘教」等用法十一種,書中廣泛援引古今詩例共七十四首。吾人逐一核對這五十二首例詩,也可得知「教」字作「讓」字解釋時皆讀作平聲。因此,不論從詩學理論或?qū)嶋H詩作來看,「教」字作「讓」字解釋時須用作平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