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美國人是怎么消費音樂的?流媒體是老大,數字下載和實體唱片都不太行,而一直在抱怨的唱片公司也有它自己還能發揮作用的地方。2015 年過去了。一直在抱怨日子不好過的唱片業這一年過得怎么樣呢?以下是一些來自于 Nielson Music 的數據,比起唱片公司的抱怨,他們可能更能說明問題。 流媒體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了流媒體已經成為音樂消費的最主要的形式了。根據 Nielson Music 的數據,在一整個 2015 年中,總共在流媒體上播放的音樂數量達到了 3172 億次。更驚人的是,這個數字比去年的 1645 億次提升了將近一倍。 如果按照 Neilson 的慣例——每 1500 次流媒體播放可以被折算為一張專輯銷量——那么 2015 年的這些流媒體播放數據可以被折算為 2.11 億張專輯銷量,占到了全年專輯銷量的接近 4 成。 在流媒體的帶動下,整個美國唱片行業的銷售量上升了 15.2% ,由 2014 年的 4.77 億張專輯上升到 2015 年的 5.49 億張。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唱片行業的收入增加了。這一方面是因為流媒體的消費可能是免費的,例如在音頻端的 Spotify 和 Pandora 以及在視頻端上的 Youtube 和 Vevo 。另一方面,這還可能是每一個人付著同樣的包月費用,但是聽的歌更多了。 實體唱片和數字下載的日子不太好過與流媒體的好日子相比,無論是數字下載還是實體唱片都有些慘淡。盡管在今年年末 Adele 的新專輯《25》打破了許多銷售記錄,并且《25》的實體專輯銷量占到了全年實體專輯銷量的 3.6% ,但是 2015 年的實體唱片銷量仍然下降了 8.3% 。 在實體唱片中,帶著更多懷舊和情懷性質從而獲得人們追捧的黑膠唱片表現相當不錯。2015 年全年黑膠唱片的銷量上升了接近 3 成,為 1190 萬張。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黑膠唱片的前景廣闊,因為黑膠唱片仍然只是整個唱片行業中一種相當小眾的消費形式。 數字下載無論是單曲還是專輯都有明顯下滑,單曲下載量下降了 12.5% ,專輯的下載量下降了 2.9% 。隨著數字下載這種形式越來越不受歡迎,受到沖擊最大的還是蘋果和他所創立的 iTunes 。根據 Business Insider 的數據,iTunes 中音樂下載所帶來的收入比例已經從 2012 年第一季度的 82% 下降到 2015 年第一季度的 62% 。 這大概是為什么即使喬布斯曾經評價流媒體是把用戶當犯人對待,蘋果也依然推出了自己的蘋果音樂服務的原因吧。 唱片公司還是很擅長做發行三大唱片公司仍然占據了唱片行業中最大的份額。環球唱片的 38.5% ,索尼唱片的 29.5% ,再加上華納唱片的 18.7% ,加在一起達到了 86.7% 。 但是這并不是說這三大唱片公司生產了美國 86.7% 的音樂,因為以上的市場份額是按照唱片發行來統計的,也就是說有 86.7% 的音樂是經過他們的手發行的。 如果從制作的角度來看,那么獨立音樂能夠占據 34.4% 的市場份額,比起這三大唱片公司的每一家都要高。 事實上,大部分音樂人都會找上三大唱片公司來做發行,比如 Taylor Swift 簽約的唱片廠牌叫做 Big Machine Records ,但是發行找的卻是環球唱片。又比如 Adele 簽約的唱片廠牌是 XL Recordings ,承擔發行工作的卻是索尼唱片。 這種模式其實也不難理解。三大唱片公司的體量夠大,歷史也足夠悠久,所以在宣傳和發行上的資源和經驗都相當豐富。尤其是像 Adele 這樣的重量級音樂人,只靠獨立唱片來做發行和宣傳多少會有些吃力,交給大唱片公司來做其實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