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運動中的削球技術 范芳明
削球技術具有兩面性:被動性和積極性。削球技術,從戰略上講屬防守型打法,在攻球速度、力量不斷加大的形勢下,其被動性顯而易見。為什么原來在世界乒壇占統治地位的削球打法自20世紀50
年代后一直未能重鑄輝煌?其原因就在于此。積極性表現在它的旋轉和落點變化,常會使對方難以攻擊,造成被動或失誤。自
從弧圈球出現后,單純的穩削已顯得越來越被動。今日削球,只有在進一步提高適應弧圈球能力的基礎上,加大旋轉和落點變化,增強攻勢,才能在比賽中獲得更多的主動。這實際上是把削球的積極性方面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提高削球技術的質量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介紹幾種主要的削球技術:
一、遠削
1、特點、作用
動作較大、球速較慢、弧線長、擊球點低,以旋轉變化為主,配合落點變化。主要用于在遠臺回接旋轉強烈的弧圈球,是削球運動員最基本的入門技術。
2、動作要領
(1)正手遠削:兩腳分開,右腳稍后,身體略向右轉,手臂向右后上方移動,前臂提起,球拍上舉。當來球跳至下降后期,隨著身體的向左轉動,上臂帶動前臂同時向左前下方用力,拍面后仰,觸球中下部,手腕有一摩擦球的動作(圖3
-8 -1)。
(2)反手遠削:基本同正手削球,但方向相反。反手削球因受身體的限制,引拍動作要有節奏(圖3
-8 -2)。
3、注意事項
發力時,以手臂帶動手腕,動作向前、用力充分。
二、近削
1、特點、作用
站位較近、動作較小、擊球點高、回球速度快、配合落點變化可調動對方,伺機反攻或直接得分。主要在對手拉球旋轉不強或攻球力量不大時使用。
2、動作要領
(1)正手近削:與遠削相同處不再復述。與遠削動作不同之處有,向上引拍為主,拍形近似垂直或稍稍后仰,整個動作以向下為主,略帶向前向左,在來球的上升后期或高點期觸球的中下部(比遠削偏中部),動作速度比遠削要快(圖3
-8 -3)。
(2)反手近削:與正手近削相同,但方向相反。引拍動作應適當加快,否則有來不及的感覺(圖3
-8 -4)。
3、注意事項
與遠削相比,近削時身體重心略高,揮拍的動作幅度稍小,擊球速度略快,以前臂和手腕發力為主,特別應加大向下切削的成分。
三、削追身球
1、特點、作用
對方來球直追身體,削球時需向左、右讓位,技術難度較大。
2、動作要領
(1)正手削追身球:當來球在身體正中或中間偏右時,右腳后撤,收腹向右后轉髖,上臂靠近身體,前臂迅速提起,手腕略上提,將球拍引至身體右上方(基本與胸同高)。當來球跳至下降前期,前臂帶動手腕從上向下用力,
拍面近于垂直, 擊球中下部并摩擦, 身體重心順發力方向迅速降低(圖3 - 8 -5)。
(2)反手削追身球:與正手大體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圖3 - 8 -6)。
3、注意事項
(1)判斷必須非常迅速,以便決定向左還是向右讓位。
(2)當來球速度太快,不及移步讓位時,可提拍上舉迅速出手擊球,同時收腹含胸,提髖甚至雙足騰起,借助身體自然下落的力量,輔助手臂向下用力壓低弧線將球削出。
四、削突擊球
1、特點、作用
削突擊球時常處于被動防守階段。尤其是對方在發球、搓球、吊短球、拉球后進行的突擊,使前一板球與接突擊球之間的差別很大,更增大了回削難度。削接突擊球,又稱“頂重板”,是削球運動員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術。
2、動作要領
(1)正手削突擊球:視來球情況迅速以單步或跳步后退讓位,收腹含胸,腰、髖右轉,前臂迅速上提,將球拍引至身體右后上方。當來球跳至下降前期,拍面接近垂直,觸球的中部或中下部,整個手臂從上向左下方用力壓切(圖3
- 8 -7)。
(2)反手削突擊球:與正手動作相同,但方向相反,引拍應特別強調快速(圖3 -8 -8)。
3、注意事項
(1)整個動作發力的順序應是先壓后送,下壓多于前送,并注意借助來球的反彈力還擊。
(2)站位近臺時,向下用力要大;在遠臺擊球點較低時,可適當增加向前的力量,以制造適宜的回球弧線。
五、削轉與不轉球
動作要領和發、搓轉與不轉球基本相同,但動作幅度必須加大。因削轉不轉的基礎是削加轉球,所以這里僅介紹削加轉球的動作(圖3 - 8 -
9,圖3 -8 -10)。
六、削加轉弧圈球
1、特點、作用
擊球時間較晚、動作幅度大,應善于借助腰、膝力量,利用來球向上反彈力制造適宜的回球弧線。
2、動作要領
(1)正手削加轉弧圈球:身體略向右轉,手臂向右后上方引拍,前臂起,球拍適當提高。當來球跳至下降前中期,拍面接近垂直(甚至可略前傾),擊球中部或中部偏下并摩擦。身體向左下方轉動,上臂帶動前臂向下用力為主(圖3
-8 -11)。
(2)反手削加轉弧圈球:與正手動作基本相同,方向相反(圖3 -8 - 12)。
3、注意事項
(1)向上引拍的幅度要大,這樣才能使球拍與擊球點之間有足夠的加速距離。通常擊球點應選在右腹(正手削)或左腹(反手削)前。
(2)整個動作的發力順序應是先壓、后削、再送,借助來球向上的反彈力回接。觸球瞬間手腕保持相對固定,控制好拍形。
(3)擊球時彎腰屈膝的程度要稍大,以便利用身體重心的下降保持動作的穩定性和增大削球的力量。
七、削前沖弧圈球
1、特點、作用
既要克服來球的上旋,又要適應來球的前沖力。與削接突擊球類似。
2、動作要領
(1)正手削前沖弧圈球:身體略向右側,手臂向右后上方引拍,前臂提起,將球拍引至身體右后上方,拍形近似垂直。當來球跳至下降前期,身體向左轉動,在上臂帶動下前臂向前下方用力將球削出,擊球中部或中部偏下位置(圖3
- 8 -13)。
(2)反手削前沖弧圈球:與正手削前沖弧圈球相似,但方向相反(圖3 -8 -14)。
3、注意事項
(1)削球時應加強揮拍擊球的瞬間速度,克服來球的旋轉強、轉速快,使拍摩擦球而不是“球撞拍”。
(2)應選擇合適的擊球時機,防止擊球點過低,使調節拍形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