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拜佛 甲、乙二人并步直站,成立正勢,二人雙手向兩側、向上、向里、向下合攏于胸前,掌心相對,掌指向上,目視前方(圖1)。 要求:頭要端正,下頜微收,含胸、收腹,平心靜氣,呼吸自然。 橫甩一捶 乙右腳向右叉開成四六步,右拳向甲橫甩一捶,左拳置于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右拳。 甲右腳向右叉成四六步,左手屈肘格擋乙右拳,右手變拳置于腰間,拳心向上,目視乙拳(圖2)。 要求:肢體協調,甩、格同時進行。 各退步束身 乙身體右轉90°,右腳向后退一步,兩腿屈膝下蹲成左虛步,雙拳同時變掌合攏于胸前,掌心相對,掌指向上,目視對方。 甲身體左轉90°,兩腿屈膝下蹲成左虛步,右拳同時變掌,雙掌合攏于胸前,掌心相對,掌指向上,目視對方(圖3)。 要求:轉身宜速,肢體協調,虛步要穩。 起身鬢角捶 甲將身直起,左腳向前半步,屈膝成弓步,雙掌同時變拳,左拳向左上向乙鬢角橫甩,右拳置于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對方。 乙將身直起,右腳向后退半步,左腿屈膝成弓步,雙掌同時變拳,右拳置于腰間,拳心向上,左拳向左上格擋甲拳,目視對方(圖4)。 要求:起身宜速,甩、格有力。 蹲身下磕腿 乙以兩腳為軸,身體右轉90°,兩腿屈膝下蹲成馬步,左拳同時畫弧向下甩磕甲左腿,目視左拳。 甲以兩腳為軸,身體右轉90°,兩腿屈膝下蹲成馬步,左拳同時向左下畫弧格擋乙拳,右拳不動,目視對方(圖5)。 要求:轉身宜速,甩、格有力,馬步要穩。 轉身進腰捶 乙身體左轉90°,右腳向前上一步,屈膝成弓步,左拳同時收至腰間,拳心向上,右拳隨上步向甲腰斜插一捶,拳眼向上,目視右拳。 甲身體右轉90°,左腳隨轉向前上步,屈膝成弓步,左拳同時收至腰間,拳心向上,右拳隨轉向右后直臂斜甩格擋,目視右后(圖6)。 要求:轉身宜速,插、格有力。右拳同時收至腰間,拳心向上,左拳隨上步向上沖甲腦后勺,目視左拳。 進步上沖拳 甲重心前移,身體右轉180°,右腳向后退一步,左腿屈膝成弓步,右拳同時隨轉收至腰間,拳心向上,左拳屈臂橫壓乙左臂,目視對方(圖7)。 要求:轉身宜速,沖、壓有力。 進踢撩陰腳 乙重心前移,左腿直立支撐,右腳向甲襠部踢擊,雙拳同時置于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右腳。 甲左腳向后退一步,右腿屈膝成弓步,左拳同時收至腰間,拳心向上,右拳變掌,拍擊乙腳面,目視乙腳(圖8)。 要求:踢擊有力,拍擊響亮。 落步鬢角捶 乙右腳向前下落地,屈膝成弓步,右拳同時隨落步向前上甩擊甲頭鬢角處,左拳不動,目視對方。 甲下肢不動,右掌變拳向右上格擋乙拳之襲擊,左拳不動,目視右拳(圖9)。 要求:肢體協調,甩、格有力。 蹲身磕腿 此勢與第5勢相同,要求亦同,可參照之(圖10)。 起身鬢角捶 甲將身上起,以左腳為軸,身體右轉90°,右腿屈膝成弓步,右拳同時上繞甩打乙鬢角,目視對方。 乙將身上起,以右腳為軸,身體左轉90°,右腿屈膝成弓步,右拳同時上繞阻格甲右捶,左拳不動,目視對方(圖11)。 要求:同第4勢,可參照之。 進踢撩陰腳 此勢與第8勢相同,只是甲乙不同,可參照之(圖12)。 落步鬢角捶 甲左腳向前下落步,屈膝成弓步,左拳同時以拳背向上甩打乙鬢角,右拳不動,目視對方。 乙下肢不動,左掌變拳上繞阻格甲左拳,右拳不動,目視對方(圖13)。 要求:此勢與第9勢相同,可參照之。 蹲身下磕腿 此勢與第5勢相同,要求亦同,可參照之(圖14)。 轉身腳磕腿 乙身體左轉90°,左腿支撐,右腳隨轉踢磕甲左腿,兩拳置于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右腳。 甲左腳向右腳的右前方邁步,兩腿交叉下蹲成盤步,左拳同時前繞即向下后甩磕乙右腳踝,右拳不動,目視乙右腳(圖15)。 要求:轉身宜速,踢、磕有力。 順手牽羊式 甲將身直起,身體右轉180°,左腿直立支撐,右腿屈膝提起,雙拳同時變掌伸向兩側,目視右側。 乙右腳屈膝后勾,左腿支撐,雙拳同時變掌向兩側伸出,目視對方(圖161)。 甲以左腳為軸,身體右轉180°,右腳向右落地,屈膝弓為橫襠步,雙掌同時牽引乙左臂,目視對方。 乙右腳向前落地,屈膝成弓步,同時用右手前推甲身而被抓牽,目視對方(圖162)。 要求:轉身宜速,肢體協調。 轉身下磕腿 乙以右腳為軸,身體左轉270°,左腳隨轉向左落步,兩腿屈膝下蹲成馬步,雙手同時變拳,右拳收至腰間,拳心向上,左拳隨轉向下磕擊甲腿,目視左拳。 甲左腳與右腳并攏,兩腿屈膝下蹲成椅子樁形,雙掌同時變拳,右拳收至腰間,拳心向上,左拳向下格阻乙拳,目視左拳(圖17)。 要求:轉身宜速,蹲身要穩,磕、格有力。 起身鬢角捶 此勢與第11勢相同,要求亦同,可參照之(圖18)。 進踢撩陰腳 此勢與第15勢相同,要求亦同,只是甲乙方向不同,可參照之(圖19)。 順手牽羊式 此勢與第16勢相同,要求亦同,只是甲乙方向不同,可參照之(圖201、2)。 轉身下磕腿 此勢與第17勢相同,要求亦同,只是甲乙方向不同,可參照之(圖21)。 起身鬢角捶 此勢與第11勢相同,要求亦同,可參照之(圖22)。 進踢撩陰腳 此勢與第8勢相同,要求亦同,可參照之(圖23)。 落步鬢角捶 此勢與第9勢相同,要求亦同,可參照之(圖24)。 轉身下磕腿 此勢與第10勢相同,要求亦同,可參照之(圖25)。 各退步束身 甲身體右轉90°,左腿直立支撐,右腿屈膝提起,雙拳同時變掌向兩側分開,目視對方。 乙身體右轉90°,左腿直立支撐,右腿屈膝提起,雙拳同時變掌向兩側分開,目視對開(圖261)。 甲右腳向后退一步,左腳尖點地,兩腿屈膝下蹲成虛步,兩掌同時合攏于胸前,掌心相對,掌指向上,目視對方。 乙右腳向后退一步,左腳尖點地,兩腿屈膝下蹲成左虛步,兩掌同時合攏于胸前,掌心相對,掌指向上,目視對方(圖262)。 要求:肢體協調,支撐、虛步要穩。 起身鬢角捶 此勢與第4勢相同,要求亦同,可參照之(圖27)。 蹲身下磕腿 此勢與第5勢相同,要求亦同,可參照之(圖28)。 上步直沖拳 乙身體左轉90°,右腳向前上一步,屈膝成弓步,左拳同時收至腰間,拳心向上,右拳直臂向前沖,目視對方。 甲左腳向后退一步,右腿屈膝成弓步,左拳同時收至腰間,拳心向上,右拳變掌右格乙手腕,目視對方(圖29)。 要求:轉身宜速,沖、格有力。 擰腕上掀臂 甲左腳向前上一步,右手同時以順時針方向纏抓乙右手腕,接著左拳變掌按乙肩關節,右手上掀,目視前方。 乙手腕被抓,以右腳為軸,急左轉身180°,左腿屈膝成弓步,左拳不動,目視前方(圖30)。 要求:轉身宜速,抓腕帶掀。 黃鶯搦嗉式 乙以右腳為軸,身體左轉90°,左拳同時變掌抓卡甲咽喉,目視左側。 甲左腳向后退一步,右腿屈膝成弓步,右手同時抓乙腕不放,左手變拳收至腰間、拳心向上,喉被抓,頭后仰(圖31)。 要求:轉身宜速,抓喉快而有力。 臂格甲解脫 甲下肢不動,右手松開乙腕,接著屈臂外擺格開乙抓喉,左拳不動,目視對方。 乙身體左轉90°,左腳向后退一步,右腿屈膝成弓步,左手被格,右掌變拳置于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對方(圖32)。 要求:轉身宜速,格、擺有力。 進踢撩陰腳 此勢與第8勢相同,要求亦同,可參照之(圖33)。 落步鬢角捶 此勢與第9勢相同,要求亦同,可參照之(圖34)。 進步單推掌 乙左腳向前一步,屈膝成弓步,左拳同時變掌向前推出,掌指向上,右拳收至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對方。 甲右腳向后退一步,左腿屈膝成弓步,右拳同時收至腰間,拳心向上,左拳變掌向前推出,掌指向上,目視對方(圖35)。 要求:肢體協調,推掌有力,進退步與推掌要同時進行。 退步各束身 甲左腳向后退半步,腳尖點地,兩腿屈膝下蹲成左虛步,右拳同時變掌,兩掌合攏于胸前,掌心相對,掌指向上,目視對方。 乙左腳向后退半步,腳尖點地,兩腿屈膝下蹲成左虛步,右拳同時變掌,兩掌合攏于胸前,掌心相對,掌指向上,目視對方(圖36)。 要求:肢體協調,虛步要穩。 起腳旋掃頭 乙將身直起,右腿支撐,身體右轉90°,左腳橫掃甲頭,目視左腳。 甲左腳向后退步全蹲,防乙掃頭(圖371)。 甲將身直起,右腿直立支撐,左腳以順時針方向旋擺掃乙頭,雙拳置于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左腳。 乙身體右轉180°,左腳隨轉與右腳并攏全蹲(圖372)。 要求:起轉身宜速,蹲身要快。 起身踹腰 乙將身直起,左腿支撐,右腳直踹甲腰,上身左斜、目視右腳。 甲身體右轉180°,左腳隨轉向前落地支撐,右腳屈膝后勾,雙拳同時變掌屈肘置于身前,掌指向上,目視前方(圖38)。 要求:起身宜速,踹擊有力。 虛步束身 甲以左腳為軸,身體右轉180°,右腳后退一步,左腳尖點地,兩腿屈膝下蹲成左虛步,兩掌同時交叉置于胸前,目視對方。 乙身體右轉90°,右腳向后退一步,左腳尖點地,兩腳屈膝下蹲成左虛步;雙拳同時變掌交叉置于胸前,目視對方(圖39)。 要求:轉身宜速,肢體協調,虛步要穩。 各右彩腳 甲將身直起,左腿支撐,右腳向前上踢,左手同時變掌收至腰間,拳心向上,右掌前伸,拍擊腳面,目視對方。 乙將身直起,左腿支撐,右腳向前上踢,左掌同時變拳收至腰間,拳心向上,右掌前伸拍擊腳面,目視前方(圖40)。 要求:支撐要穩,踢擊有力,擊拍響亮。 落轉跨虎式 甲右腳向后落地,身體右轉90°,兩腿屈膝下蹲成左虛步,右手同時變拳上繞頭側,拳心向下,左拳屈臂內旋下栽左腿面上,目視對方。 乙右腳向后落地,左腳尖點地,身體右轉90°,兩腿屈膝下蹲成左虛步;右手同時變拳上繞頭側,拳心向下,左拳屈臂內旋下栽左腿面上,目視對方(圖41)。 要求:虛步要穩,肢體協調。 童子拜佛 甲將身直起,左腳與右腳并攏成立正勢,雙拳同時變掌合攏于胸前,掌心相對,掌指向上,目視前方。 乙將身直起,身體左轉90°,右腳隨轉與左腳并攏成立正勢,雙拳同時變掌合攏于胸前,掌心相對,掌指向上,目視前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