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拳(第一套) (-)動作名稱及動作說明 預備勢:并步抱拳禮——并步抱拳 預備勢:并步抱拳禮——并步抱拳 并步直立:眼平視正前方,挺胸收腹(圖1-1)。 并步抱拳禮:左掌指朝上,右拳面貼于左掌心,拳心朝下;手與胸之間距離為20—30cm;眼平視正前方(圖1-2)。 并步抱拳:兩肘內夾,兩拳心朝上,頭左轉,兩眼平視左方(圖1-3)。 1.并步砸拳; 右腿屈膝上提,右拳上舉于頭上方。(圖2-1)呼氣,右腳下落震踏,兩腿屈膝半蹲,右拳背下砸于左掌心(圖2-2)。 攻防含義:左手掄臂擄抓,右拳掄起下砸。2.蹬腿沖拳; 身體左轉,右臂沖拳與肩平,力達拳面,左蹬腿低不過膝,高不過腰,蹬腿力達腳跟(圖3)。 攻防含義:腳蹬擊對方的襠部,拳擊對方胸部。 3.馬步沖拳; 左腳向左側下落成馬步,同時右拳收回腰間,兩拳連續左右沖拳。沖拳時呼“嘿”聲(圖4-1~2)。 攻防含義:拳打對方胸部和腹部。4.并步砸拳; 左腿屈膝上提于體前,左拳上舉于頭上方(圖5-1);左腳下落于右腳內側震踏。兩腿屈膝半蹲,左拳背下砸于右掌心(圖5-2)。 攻防含義:同(1)。5.蹬腿沖拳; 右掌變拳收回腰間,左掌向前沖出,目視前方;同時右腿向前蹬出,腳尖勾緊,力達腳跟(圖6)。 攻防含義:同(2)。 ![]() 6.馬步沖拳; 右腳向右側下落成馬步,同時左拳收回腰間,右拳向前沖出,目視前方;右拳收回腰間,左拳向前沖出;馬步沖拳時呼“嘿”聲(圖7-1~2)。 ![]() ![]() 攻防含義:同(3)。7.提膝沖拳; 左腿屈膝上提于體前成左提膝,同時左拳變掌橫擺于右腋下。右拳向右平沖出,頭右轉,目視右方(圖8)。 攻防含義:提膝擋開對方的攻擊,拳擊對方胸部。 ![]() 8.弓步架沖拳; 左腳向左側落步成左弓步,上體左轉90°,同時左掌由腹前上架于頭上方,右拳經腰間向前沖出,目視沖拳方向(圖9)。 攻防含義:左掌上架于頭上方,架住對方的擊頭拳,拳打對方的胸腹部。 ![]() 9.并步推掌; 重心后移至右腿,左腳收于右腳內側成并步,同時左掌變拳收回腰間,再變掌向左側平推出;右拳收回腰間,目視推掌方向(圖10)。 攻防含義:推擊對方面部或胸部。 ![]() 10.上步拍腳; 左腳向左邁一步,身體左轉,同時左掌上舉于頭上方;右拳變掌由下向上在頭上方用掌背猛擊左掌心(圖11-1);右腳向前上方踢起,腳面繃直,同時右掌向下猛擊拍右腳面;左手上舉于頭左斜上方(圖11-2)。 ![]() ![]() 攻防含義:踢擊對方面部。11.弓步頂肘; 右腳向前落步成右弓步,上體稍左轉,同時右掌變拳,拳心向下,屈臂用右肘尖頂出,力達肘尖;左手掌在胸前貼緊右拳面,掌指向上(圖12-1~2)。 ![]() ![]() 攻防含義:右肘尖向右頂出,擊打對方肋部。12.格擋沖拳; 上體稍右轉,同時右肘用前臂外側向右格擋,左掌變拳收于腰間(圖13-1);左拳向前平沖出,目視沖拳方向,右拳收于腰間(圖13-2)。 ![]() ![]() 攻防含義:右手格開對方的進攻,左拳攻擊對方的胸腹部。13.彈踢沖拳; 左腳向前彈踢,腳面繃直,力達腳面;同時左拳收于腰間,右拳向前平沖出(圖14)。 攻防含義:同動作(2)。 ![]() 14.馬步沖拳; 左腳向前落步,身體右轉,兩腿半蹲成馬步,同時右拳收回腰間,左拳向前平沖出(圖15)。 攻防含義:同動作(3)。 ![]() 15.格擋沖拳; 同動作(12),唯方向相反(圖16-1~2)。 ![]() ![]() 16.彈踢沖拳; 同動作(13),唯方向相反(圖17)。 ![]() 17.弓步沖拳; 右腳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拳向前沖出,左拳收于腰間,目視前方(圖18)。 攻防含義:同動作(3)。 ![]() 18.歇步沖拳; 左拳沖出,右拳收抱腰間,兩腿交叉,右腿前、左腿后、上體右轉180°兩腿全蹲交叉成歇步,同時右拳收回腰間,左拳向左沖出,目視沖拳方向(圖19)。 攻防含義:擊打對方的下肢。 ![]() 19.提膝穿掌; 身體左轉,兩拳變掌,右掌從左掌上向右上方穿出,掌心向上;左掌收于右腋下,掌心向下;同時,右腿伸直,左腿提膝,護于襠前;目視右掌方向。注意提膝與穿掌要同時完成(圖20)。 攻防含義:左手下攔對方的攻擊,右掌穿擊對方喉部。 ![]() 20.仆步穿掌; 重心下降,右腿屈膝全蹲,左腿伸直成左仆步;同時左掌經腹前順左腿向左穿出,兩掌心朝外。兩臂成一斜線,右高左低,目視左掌前下方向(圖21)。 攻防含義:避開對方上面的攻擊,攻擊對方的下盤。 ![]() 21.虛步挑掌; 重心移至左腿,身體左轉,右腿向前上一步成右虛步;同時左臂隨轉體向上、向后劃弧成正勾手,略高于肩,同時右手經下劃弧向上挑起,掌指稍高于肩(圖22)。 攻防含義:左手防開對方上面的攻擊,挑打對方的面部。 ![]() 22.插步雙擺掌; 左腳向右腳后插步,右掌向下、向左弧形擺起至左肩處,上動不停,左勾變掌與右掌同時向上、向右弧形擺出,右掌與肩同高,左掌落于右肩前(圖23)。 攻防含義:雙手防開對方的攻擊。 ![]() 23.退步推掌; 右腳后撤一步成左弓步,左掌變勾后擺,右掌經腰間向前推出(圖24)。 攻防含義:左手摟開對方下肢的攻擊。右手推擊對方。 ![]() 24.馬步掩肘; 重心右移至兩腳之間,左臂屈肘格于左胸前,拳心向上,右拳收回腰間,成馬步掩肘(圖25)。 攻防含義:格開對方的進攻。 ![]() 收勢:直立抱拳 左腳收于右腳內側,兩腿伸直成并步,左拳收回腰間成抱拳收勢(圖26)。 ![]() 形神拳(第二套) 形神拳,是新編高中民族武術教材。是長拳類的基礎套路。其特點是動作規范,舒展大方,剛勁有力,內容豐富,具有一定的運動量。對于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特別是增強腿部的靜力性力量,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和上下肢的伸展幅度,有著獨特的鍛煉效用。同時長拳對于身體姿勢的要求和手眼配合的技法,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身體姿勢并體現出武術的“精、氣、神”,培養良好的精神面貌。 (-)動作名稱及動作說明 (一)形神拳動作方法 預備勢:直立抱拳 兩腳并攏直立,兩手五指并攏,直臂下垂貼靠大腿外側;目視前方(圖10-1)。兩手握拳屈肘抱于腰側,兩肩后展,拳心向上,下頜微收,頭向左轉,目視左前方(圖10-2)。 1.并步抱拳禮 動作要求: (1)右腳向右后撤一步,同時上體右轉90度,兩臂從胸前向上繞至兩側,目視左手(圖10-3)。 (2)兩手經腰間左掌右拳向前推出,抱于胸前,同時左腳收至右腳內側成丁步,目視兩手(圖10-4)。 要點:撤步轉身與兩臂前后分開動作要一致,收腿、抱拳于腰間動作要協調,抱拳禮動作剛柔相濟。 2.左、右側步沖拳 動作要求: (1)兩手變拳收到腰間,左腳向左側上一步,右腳隨即并于左腳;同時沖左拳,目視左拳(圖10-5)。 (2)右腳向右側上一步,左腳隨即并于右腳;同時沖右拳,目視右拳(圖10-6)。 ![]() 要點:上步、并腿、沖拳動作要同時完成,動作干凈利落、挺胸、立腰、步穩。 3.開步前推雙掌,翻掌抱拳 動作要求: (1)左腳向左側邁出一步,與肩同寬,同時兩拳變掌至體側斜下方,目視前方(圖10-7)。 (2)兩臂上舉屈肘于兩耳側,目視正前方(圖10-8)。 (3)從兩耳慢慢向前推掌,手背向上,小指一側向前,目視兩手(圖10-9)。 (4)兩手前推高與肩平,兩手腕內旋翻掌成手心朝上,目視兩手(圖10-10)。 (5)上動不停兩手隨即直線收回腰側抱拳,同時并左腳,目視左前方(圖10-11)。 ![]() 要點:向前推掌時要頭正,頸直、挺胸、塌腰、斂臀,眼看兩掌,翻掌收抱動作快速有力,眼看左側。 4.震腳砸拳,馬步沖拳 動作要求: (1)右腿屈膝提于身前,右手握拳外擰于頭上;右腳向左腳內側震踏,兩腿屈膝半蹲;同時右拳向下以拳背在體前砸擊左掌心,目視右拳(圖10-12、圖10-13)。 (2)蹬左腿,沖右拳,目視右拳(圖10-14)。 (3)左腳下落成馬步,沖左拳,沖右拳,目視左右拳(圖10-15、圖10-16)。 ![]() (4)左腿屈膝提于身前,左手握拳外擰于頭上,左腳向右腳內側震踏,兩腿屈膝半蹲;同時左拳向下以拳背在體前砸擊右掌心,目視左拳(圖10-17、圖10-18)。 (5)蹬右腿,沖左拳目視左拳(圖10-19)。 (6)右腳下落成馬步,沖右拳,沖左拳,目視右左拳(圖10-20、圖10-21)。 ![]() 要點:提膝與向上擰臂,震腳與砸拳要協調一致。砸拳時不可低頭弓腰,蹬腿要平于膝,支撐腿稍屈,沖拳時擰腰、順肩、上體正直,馬步沖拳要步穩,身正、快速有力。 5.插步擺掌,鉤手推掌,彈踢推掌,弓步沖拳 動作要求: (1)兩手下擺至右側,右腿成過渡橫弓步,目視兩手(圖10-22)。 (2)右腿向左腳后邁一大步成左腿彎曲,右腿伸直的后插步;同時兩臂向右、向上、經頭前擺至左側,與肩同高,左臂伸直立掌,右臂屈肘,右掌立于左肘內側,目視左掌(圖10-23)。 (3)上體右轉180度成右弓步,兩手收回腰間,右掌變鉤隨轉體向后反臂成鉤手,鉤尖朝上,左掌向前推掌,目視左掌(圖10-24)。 (4)重心移至右腿,左腿繃腳尖向前彈踢,左掌收至腰間,同時右鉤手變掌向前推擊成彈踢推掌,目視右掌(圖10-25)。 (5)左腿下落成左弓步;同時右掌變拳收至腰間,左拳從腰間向前沖出,目視左拳(圖10-26)。 ![]() 要點:插步與擺掌要同時完成,轉身要圓滑,勾手推掌與弓步動作要協調一致,快速有力。彈踢與推掌要同時完成。弓步沖拳動作要與轉體、落步與沖拳協調配合。 6.掄臂砸拳,弓步沖拳 動作要求: (1)左拳變掌向右前下方伸出,上體右轉180度成右弓步,目視左掌(圖10-27)。 (2)上動不停,向左后轉體180度,同時左臂向上、向左、向下繞環至髖高時屈臂外旋,使掌心向上置于腹前;右臂向后、向上掄起下砸,以右拳背砸擊左掌心,同時右腿屈膝提起,在砸拳的同時下落震腳成并步半蹲,上體稍前傾,目視前下方(圖10-28)。 (3)左腳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同時沖左拳,目視左拳(圖10-29)。 (4)上體向右轉體180度,成右弓步,同時沖右拳,目視右拳(圖10-30)。 ![]() 要點:托臂、繞環轉體要協調,砸拳與震腳要同時。左右沖拳要快速有力,眼隨手走。 7.震腳左弓步雙推掌,掄臂拍腳,弓步頂肘 動作要求: (1)身體向右轉體90度,同時右腳提起在原地下跺震腳,左腳收至右腳內側屈膝提起,同時,兩拳變掌體前交叉,經頭上畫弧分開收至腰側;左腳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雙手從腰間向前推掌,目視前方(圖10-31)。 (2)左手經右腋處向下、向前畫弧于頭前上方,同時右手向上、向后經下往上以右手背擊拍左手心,眼隨視右掌(圖10-32)。 (3)上動不停,右腳向上踢起,腳面繃平,用右手擊拍右腳面;目視前方(圖10-33)。 (4)前勢不停,右腿向右落成右弓步,右臂順勢屈肘,握拳于胸前,同時左臂屈肘,左掌心附右拳面上;隨即以右肘尖為力點向右頂出;目視右前方(圖10-34)。 ![]() 要點:轉身、跺腳、兩臂交叉上舉、繞至腰間,動作協調一致,落步與雙推掌要同時完成。掄臂要走立圓,擊拍腳要響亮,快速有力,干凈利落。頂肘時上體、腰、肩動作剛勁有力。 8.歇步沖拳,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虛步挑掌,震腳提膝上沖拳 動作要求: ![]() (1)上體向左轉體180度,左腳向右腿后插一步,同時右拳變掌經頭上向左下蓋掌,掌外沿向前,左掌收回腰間抱拳,目視右掌(圖10-35)。 (2)上動不停,兩腿下蹲成歇步,同時左拳經右掌上方向前沖出成平拳,右掌變拳收回腰間,目視左拳(圖10-36)。 (3)身體左后轉,隨即左拳變掌,掌心向下,右拳變掌,掌心向上,由左手背上穿出,同時左腿提膝,左手順勢收回右腋下,目視右手(圖10-37)。 (4)左腳落地成仆步,左手掌指朝左貼左腿內側穿出,目視左掌(圖10-38)。 (5)上動不停,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前弓,右腳蹬地向前上步,成右虛步,同時左手向上、向后畫弧成鉤手,稍高于肩;右手由后向下、向前順右腿外側向上挑掌,掌指向上,高與肩平,目視前方(圖10-39)。 (6)上體左轉90度,同時右腿屈膝提起,隨即下震右腳,提左腿,腳面繃直,腳尖下垂內扣,左掌向右、向下,經面前屈肘收于右胸前,拇指一側貼胸,掌指朝上。同時右臂微內旋,屈肘貼身向上沖拳,拳心向左,目視左前方(圖10-40)。 ![]() 要點:撤步與蓋掌,歇步與沖拳動作要協調。仆步要擰腰、轉頭,上沖拳上臂貼耳,沖拳、轉頭,擰腰要同時完成。 9.弓步架拳,蹬腿架拳,轉身提膝雙挑掌 動作要求: (1)左腳向左上一步,身體向左轉體90度,成左弓步;同時左臂內旋屈肘向上橫架于頭前左斜上方,拳心向上;右拳向下經腰間臂內旋向前沖出,拳心向下,眼向前平視(圖10-41)。 (2)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屈膝提起,腳尖上鉤向前下蹬踢,高不過膝;同時左臂外旋下壓于腹前,拳心向上;同時右拳收抱于腰側,目視前方(圖10-42)。 (3)上動不停,右腳后撤一步還原成左弓步架打姿勢(圖10-43)。 (4)兩拳變掌經頭上隨上體右轉180度擺至右側;兩掌由右向下、向前成雙挑掌,同時提左膝,腳面繃平,目視兩掌(圖10-44)。 ![]() 要點:落步要輕、穩,弓步與架、沖拳要同時;蹬腿、下壓要有力,提膝與挑掌動作路線要清楚,眼隨手走。 10.提膝穿掌,仆步穿掌 動作要求: ![]() (1)右掌變拳收至腰側,拳心向上;左掌向上、向右畫弧蓋壓于身前,掌心向前,同時左腿下落成腳尖點地,目視左掌(圖10-45)。 (2)上動不停,左腿屈膝提起,腳尖內扣;同時右掌從腰側經左臂內向前上方穿出,掌心向上,略高于肩;左掌順勢收至右腋下,目視右掌(圖10-46)。 (3)右腿全蹲,左腿向左后鏟出成左仆步;右臂不動,左掌由右腋下掌指向前貼身體內側向左腳面穿出,眼隨視左掌(圖10-47)。 要點:提膝穿掌支撐腿與右臂要充分伸直,仆步甩頭,擰腰、穿掌要同時完成,眼隨手走。 11.仆步掄拍,弓步架栽拳 動作要求: (1)上動不停,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同時右掌向左前下方伸出,掌指向下;左掌屈臂于體前,立掌貼近右臂肘關節上方(圖10-48)。 (2)上動不停,向右轉體成右弓步,同時右臂由前向上、向后掄臂畫弧至右上方,左掌下落至左下方(圖10-49)。 (3)上動不停,上體右轉,同時右臂直臂向下、向后掄臂畫弧至后下方;左臂直臂向上、向前掄臂畫弧至前上方(圖10-50)。 (4)上動不停,向左轉體成右仆步,同時右臂直臂向上,向下掄臂畫弧至右腿內側拍地;左臂向下、向左掄臂畫弧停于左上方(圖10-51)。 ![]() (5)身體上起成右弓步,同時右掌變拳,由下向右、向上架拳于頭部右上方;左掌變拳由左向上、向右下栽拳,左前臂內旋,拳面附著在右膝上方,上體左轉,眼隨視右拳,轉視左前方(圖10-52)。 要點:托臂走立圓,向上托臂要貼近耳,向下托臂要貼近腿;弓步架栽動作身法要自然。 收勢: 動作要求: (1)左腳向前上一步,同時兩拳變掌經頭上交叉向兩側打開目視右掌(圖10-53)。 (2)右腳收回與左腳并攏,同時兩臂屈肘抱拳收于腰側;頭向左轉,目視左前方(圖10-54)。 (3)還原,兩手五指并攏,直臂下垂貼靠大腿外側,目視前方(圖10-55)。 ![]() 要點:上步和分掌、并步與抱拳協調配合,腿隨手動。 (二)形神拳套路分析 1.形神拳套路的特點 形神拳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體現武術的基礎動作。以基本功為例,如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腿法等,都是從武術的基礎動作和技擊的角度編排的。再以手型為例,如套路中的震右腳砸右拳,馬步右左沖拳,震左腳砸左拳,馬步左右沖拳,掄臂砸拳等,體現了“一拳多用”等技擊方法。要完成這些動作不僅要求發力完整,步法靈活,而且手、腿、身、法、步,精、神、氣均要協調配合。對發展學生的柔韌、靈敏、速度、協調等身體素質,增強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提高中樞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機能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套路結構簡短,動作精練,動作的起伏轉折、快慢停頓過渡銜接自然,有利于教師教,也有利于學生學習領會。全套動作除起勢、收勢外,共分4段11個基本組合動作。全套動作層次分明,相互聯系,銜接緊密,過渡自然,有利于學生掌握。 2.形神拳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1)重點: 套路中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自然。動作幅度、節奏的把握與處理,攻防含義的理解與眼神的到位。配音樂練習時的感受與武術精、氣、神的體現。 (2)難點: 開步前推雙掌,翻掌抱拳;震腳砸拳,馬步沖拳;掄臂拍腳,弓步頂肘;仆步輪拍等動作有較大的難度,也是教學、練習中的難點。 3.形神拳套路中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動作易犯錯誤指導糾正方法 動作 震腳砸拳、馬步沖拳。 易犯錯誤 震腳砸拳動作不連貫;蹬腿沖拳重心不穩,力點不明顯;馬步左右沖拳動作不規范。 指導糾正方法:強調提膝擰臂的同時震腳砸拳,反復體會動作的協調用力,連貫完整;蹬腿時支撐腿稍屈膝,發力點在足跟;馬步要做到頂平、肩平、兩大腿平、挺胸、塌腰、腳跟外蹬。 動作 震腳左弓步雙推掌,掄臂拍腳,弓步頂肘。 易犯錯誤 震腳轉身弓步雙推掌動作不連貫、完整;掄臂不協調,拍腳撥跟,送髖,擊拍不響;頂肘時動作不協調,用不上力。 指導糾正方法:強調動作的連貫性和完整性;掄臂肩放松,手臂走立圓;擊拍時頭上頂,直腰,正髖;踢腿要高,腳面繃平;頂肘要以腰帶動上體,用肘尖撞擊,腰、肩、上體要同時用力。 動作 仆步掄拍,弓步架栽拳。 易犯錯誤 仆步掄拍動作不協調、到位,栽拳動作無力。 指導糾正方法:強調掄臂要上貼近耳,下貼近腿,走立圓;拍地要在仆步腿足面上或腳前面,用掌心拍響;架栽拳動作身法要自然,左栽右架要有力,架栽與轉頭同時完成。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