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將強化生產性實訓體現在校內實訓中。 校內生產性實訓是深度的實踐教學,可幫助學生將實踐操作和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在校內實訓教學中,學生感受到的是貼近職業崗位的教學環境,使用的是與生產一線相接軌的實訓設備,這種身臨其境的氛圍,會對學生人生觀、職業觀的形成具有直接影響,并促進職業素養全面提高。校內生產性實訓中企業技術的融入以及企業化管理,會使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并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化地促進職業精神要素的養成。 五要將企業制度文化應用到頂崗實習中。 通過校外頂崗實習,使學生在頂崗中了解工作的特點與規律,學會遵守相關的職業規范,懂得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從而真正實現校企對接,在實踐中使學生的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得到有效培養。要嚴格按照頂崗實習企業的相關規范進行管理,嚴格實行考勤和員工管理制度,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養成遵守勞動紀律的習慣。要對學生的頂崗實習采取階段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把握學生遵守紀律的情況、團隊精神和創新舉措等,把職業規范內化為職業精神的養成。通過體驗崗位的真實性、復雜性,經歷真實的崗位、真實的身份、真實的環境、真實的感受,讓學生在頂崗實習中領悟出職業精神在職業活動中的真諦。 六要將行業和企業文化融合在學校和專業文化營造中。 營造體現行業和企業元素的學校和專業文化,有助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理想與職業歸屬感的培養。高職院校要將職業文化建設中隱性資源(精神層面的氛圍)和顯性資源(物質層面的設施)進行有效結合,提升校內職業文化對職業精神養成的影響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文化活動,如通過專題報告、簡報板報、創新創業大賽、文化藝術節、廣播電視、網絡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營造良好的職業精神教育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主陣地作用,積極創建各種學習型、創新型社團。通過多種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職業意識與素養。社會實踐以其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和寬闊的渠道,吸引了眾多學生參與,成為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提倡以實踐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交往、學會包容、學會競爭和合作,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自強、自立意識,培養職業精神。 高職教育作為較高層次的職業教育,其專業設置的基本依據是職業崗位或崗位群對人才的需求,這種職業指向決定了高職教育必須堅持“職業精神養成與職業技能培養兼顧”的理念,也就是讓受教育者既要具有所從事職業的技術應用能力,還要具有所從事職業特有的職業精神,從而為畢業生實現就業和就業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董剛 系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主席、天津職業大學原校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