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他與日軍指揮官用大刀對砍,后來官至黨中央副主席提起河南新縣的開國將軍,很多人都會想起許世友。確實,許世友這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名將,絕對是新縣人的驕傲。不過,在新縣還有一位名將,比起許世友的傳奇經歷一點都不遜色。 這位名將,就是李德生,河南新縣陳店鄉人,離許世友的老家只有20公里。 說他的傳奇經歷不比許世友差,當然是有原因的。許世友是開國上將,李德生1955年雖然只是少將,但在1988年也升任上將;許世友先后擔任過南京軍區司令、廣州軍區司令,李德生也擔任過北京軍區司令、沈陽軍區司令;許世友是解放軍四總部之一的總參謀部副部長,而李德生則是四總部之一的總政治部主任;許世友曾是中央候補委員,而李德生則官至中央副主席,比他高了一大截。 跟許世友一樣,李德生也是出身貧寒,小時候還是個放牛娃,14歲就參加了紅軍。 李德生將軍沒上過學,更不知道軍校什么樣,完全是從戰場上一步一步打出來的。在抗戰時期,他曾擔任八路軍129師特務連連長,有一次跟日軍作戰,殺得興起,抽出大刀,猛地沖到了日軍指揮官面前,舉刀就砍。 日軍指揮官也不是吃素的,從小就練習刀術,也抽出刀跟李德生對砍。最后,終究是李德生的氣勢更猛,將日軍指揮官生擒。直到晚年時,李德生還對人說:“那時候天不怕地不怕,跟鬼子面對面對砍,非常過癮!” 不過,李德生將軍給人更多的印象是他的沉穩、豁達、不計較名利。 在朝鮮戰場上,秦基偉的第15軍在上甘嶺戰斗中損失很大,王近山就派李德生率第12軍增援,最終大獲全勝。但在戰后志愿軍司令部的表彰通報中,卻只有15軍的名字,而沒有提到12軍。 在軍隊中,戰功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因此12軍的將士們難免會有情緒,但李德生毫不為仵,大度地說:“現在上甘嶺這一仗越打越大了,不是哪個軍打的問題,也不是哪個兵團打的問題。打十五軍的牌子,就是打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牌子,就是打中國人民的牌子!” 1961年時,“郭興福訓練法”在軍中名聲大噪,郭興福,就是第12軍的一個副連長,所以軍部在推廣“郭興福訓練法”的時候,就加上了李德生軍長的名字。但李德生在審批時,把自己的名字全部劃掉,說:“郭興福就郭興福,寫我干什么?” 1968年時,安徽蕪湖發生武斗事件,兩派劍拔弩張,局勢瀕臨失控。當時,李德生是安徽省軍區司令、省革委會主任,就去跟雙方造反派談判。但造反派聲稱:“我們歡迎李軍長來談判,但只要軍長一人來,不準任何人同行。” 當時,造反派無法無天,什么事都能做得出來,當地領導就勸李德生不要去。但李德生毫不畏懼,說:“槍林彈雨都過來了,還怕這幾個小孩子?”于是,李德生單刀赴會,在造反派布置的無數槍口下,昂首挺胸地走了過去。 造反派都是些不諳世事的熱血青年,哪見過這種百戰沙場的神威?被李德生幾句話一說,個個都心悅誠服,說:“我們聽李軍長的。” 為這事,毛主席還親自接見他,讓他傳授經驗。 李德生最大的功勞,還要算在林彪事件中的定海神針的作用。 1971年9月12日,毛主席回到北京,時任北京軍區司令的李德生,親自去火車站迎接,并被告知,馬上調一個師過來。李德生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但那一代開國將帥都一樣,只要毛主席發了話,絕對堅決執行! 林彪叛逃當天,李德生又被周恩來叫去,讓他火速去空軍司令部,穩住空軍司令吳法憲等人。據說,李德生五天五夜都沒有合眼。 事后,周恩來欣慰地說:“當時情況不明,我們派德生同志去空軍,他是只身入虎穴。我們都為他捏了把汗,但結果還是我們勝利了。” 1973年8月,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李德生被提為黨中央副主席,與周恩來、王洪文、康生、葉劍英并列。李德生趕緊推辭說,自己還沒有這個能力,希望能由李先念同志擔任副主席。李先念小聲對他說,主席已經表過態了,不用再說了。 1988年,在我軍第二次大授銜中,李德生眾望所歸地被授予上將軍銜。 2011年5月8日,李德生逝世,享年95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