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5月6日,李德生從北京飛往南京,在靠近許世友司令員的招待所中住下了,兩個人見面后,很是親切,許世友當即就拉著李德生去接風。李德生與許世友是同鄉,都是河南新縣人,還一同出自紅四方面軍,可以說是老鄉加戰友,感情更加好才是。 但許世友在早年的時候并不認識李德生,一直作為志愿軍第十二軍軍長的李德生從朝鮮回國去浙江駐扎,而浙江又歸屬于南京軍區,許世友是南京軍區的司令員,一來二去兩個人才慢慢的熟絡起來。 在軍中許世友就是有名的好酒將軍,其酒量是沒有人可以匹敵的,所以許世友在見到李德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要和李德生不醉不歸。其實這次李德生來看許世友也是帶著任務來的。原本參加空軍黨委四屆五次會議的李德生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當時李德生是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以及總政治部主任,另外還是北京軍區的司令員,所以毛主席自然是有任務要交代給他的。而在交代完工作之后,毛主席還特意囑咐他,讓他去南京勸勸許世友,別讓他喝那么多酒,酒喝多了傷肝。 于是就在兩個人相談甚歡的時候,李德生說出了自己來的目的,并且再三地勸說許世友讓他少喝點酒。而許世友得知毛主席對自己的關懷,許世友非常的感動,于是就再三表示自己一定會聽毛主席的話,少喝點酒。 許世友在毛主席心里是非常重要的將領,而李德生能夠受此重托,也說明毛主席對李德生很是看重。1973年的十大,毛主席準備要從軍隊中選一個副主席,而周總理立馬將李德生的名字報了上去,而毛主席也說:“堅決同意!”可是在五年之前,毛主席對李德生并不怎么熟悉。 1955年,李德生被授予了開國少將的軍銜,他在眾多開國元勛中并不算是特別出彩的一個,可是他的一生又與眾不同。他參加紅軍七年還只是一個戰士,而后又以軍長的身份進入了中央政治局,甚至后來還當了國家副主席,這可不是誰都能經歷過的。 1916年出生于河南新縣的李德生,家庭貧寒,所以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給地主家放牛,以此承擔家庭重擔。1928年,李德生參加了兒童團,而他也成為兒童團的團長,在與紅軍接觸的過程中,讓李德生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特別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紅軍戰士。因此在他14歲的時候,這個夢想終于實現了,成為了紅軍戰士。 由于李德生能吃苦又機智,所以他在部隊中擔任傳令兵,并且非常出色地完成每次任務。不過在紅軍時期,他的官職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直到1937年,李德生先后擔任過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一直到軍長,可是說是從基層一步一步走上來的,他自己也因此積累了大量的指揮與作戰經驗。 1945年,李德生是769團的團長,該團在他的帶領下直接成為了129師的主力團,就連日軍見了該團都要繞路走。而他的成名戰役就是攻打日軍的馬坊據點,從那之后,李德生的才能逐步展現出來。 后來的抗美援朝戰爭,他還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指揮志愿軍12軍與15軍,將敵人的幾百次進攻都給打退了,最后取得勝利,這也算是他軍事生涯的一大亮點。原本身為少將的李德生能夠見到毛主席的機會就很少,而他與毛主席第一次見面還是在1968年,而這次談話也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之后毛主席就對他重點關注了,而他把中央給出的每次任務都完成得很出色,這也讓毛主席對其越來越欣賞了。最后在周總理推薦李德生當副主席時,毛主席才會說出贊同的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