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第一次擊敗職業圍棋手,這意味著什么?人類又一次被擊敗,意味著人類的思想又一次被印證了。Google 的人工智能系統“阿爾法圍棋”(AlphaGo)擊敗職業圍棋選手的消息刷爆了科技圈。 這意味著什么?對人類生活會產生什么影響?首先你得知道,這是一盤很難下的棋。 AlphaGo 面對的是法國國家圍棋隊總教練樊麾,是職業圍棋二段棋手,曾連續三年贏得歐洲圍棋冠軍。這是人類歷史上,圍棋 AI(人工智能)第一次在沒有讓子的情況下戰勝職業選手。而在過去,頂級 AI 甚至不能打敗實力稍強的業余選手。
和電腦智力的終極較量令人類著迷。1997 年,IBM 的“深藍”第一次擊敗頂尖棋手,此后的十幾年間人類在人工智能面前步步敗退,“國際象棋”這顆被視為頂級人類智力的試金石宣告失守。來自東方的圍棋游戲似乎成為了人類智力的“最后驕傲”。
國際象棋每回合有 35 種可能,一盤棋可以有 80 回合;而圍棋有 361 個眼位,分黑白棋兩種,每回合有 250 種可能,一盤棋可以長達 150 回合。 所有的可能性疊加起來有 3 的 361 次方之多,比全宇宙的原子總數加起來還要多。 每一步棋會演變出無數可能的變化,“選擇”勝率較高的那一種,“拋棄”明顯的差著——AlphaGo 的計算方法和頂尖的人類棋手的策略其實是一樣的。 AlphaGo 的核心是兩種不同的深度神經網絡。“策略網絡” (policy network) 和 “值網絡” (value network)。它們的任務就是合作“挑選”變化中勝率較高的棋步,只不過 AlphaGo 算力更強,速度更快,最為關鍵的是,它練習得也更多。
人類棋手一年可能能下 1,000 盤棋,AlphaGo 一天就可以驗算幾百萬盤,它可以 24 小時無休地自己和自己玩,而且在每一局里不斷學習,知道越來越多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的結果。人類棋手被擊敗,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今年三月,AlphaGo 將會迎戰韓國職業九段選手李世乭。李世乭是近 10 年中獲得世界第一頭銜最多的棋手。
圍棋是最后一個人類頂尖高手能戰勝 AI 的棋類游戲,Google 為比賽提供了100萬美金獎金,這場比賽可能將成為歷史性的見證,讓我們拭目以待。 智力的極限在哪里?無論結果如何,人類探尋的腳步不會停止,人工智能一定會進入我們的生活,幫助實現精準治療,進入自動駕駛、面部識別、分析生物信息數據等諸多領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