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5月11日,毛澤東在給湖南長沙第10中學教書的語文教師李淑一一封回信中附錄了一首著名的詞作《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這里的“驕楊”,指的是毛澤東的革命伴侶楊開慧。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于湖南瀏陽門外識字嶺英勇就義,年僅29歲。
時隔27年,毛澤東仍然對楊開慧念念不忘。楊開慧堪稱毛澤東一生最愛的女人。后來,當年推薦楊昌濟去北京大學任教的章士釗曾“驕楊”當作何解,毛澤東則說:“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
寵溺而又傲嬌。

楊開慧到底是怎么犧牲的呢?
江蘇作家金振林在其新著《毛澤東VS蔣介石: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中披露了楊開慧被捕、受審和犧牲的細節。
1930年,紅軍兩次攻打長沙。湖南軍閥何健把對朱、毛紅軍的仇恨都發泄到楊開慧身上。為此,他開出了1000銀元的賞格捉拿楊開慧。
楊開慧在群眾的掩護下,幾次都逢兇化吉躲過了敵人的追捕,但在1930年10月24日,楊開慧潛回板倉看望母親和孩子,被軍閥密探發現后被逮捕。

楊開慧入獄后,其家人展開積極營救。楊開慧母親、胞兄楊開智來到南京,找到楊開慧父親楊昌濟老友章士釗、蔡元培、譚延闿等教授、名流,請求他們聯名向國民黨當局致函。
南京國民黨當局電令何鍵暫緩處置楊開慧。
何鍵迫于壓力,倒也未在獄中對楊開慧施加重刑,只是對她進行勸降。因為,作為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的身份非同小可。她如果在獄中投降,甚至只需要聲明與毛澤東脫離關系,就將對中共將會產生極大的政治影響。
于是,審訊人員提出,只要楊開慧宣布同毛澤東脫離關系即可獲得寶貴的自由。
楊開慧的回答是:“死不足惜,惟愿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潤之者,毛澤東是也。
何健眼看無法勸降楊開慧,要求釋放楊開慧的壓力又與日俱增,他便生了殺意。決定判決楊開慧“槍決、暴尸三日”。
1930年11月14日,擔任行刑的特務營士兵將楊開慧押解出監獄,來到瀏陽門外識字嶺刑場。
行刑時間到了,劊子手“朝楊開慧的背心砰砰就是兩槍,楊開慧應聲撲倒在地”。
中午,有人向行刑隊報告,稱“上邊來了通知,上午打的那個女人沒死!”
行刑隊再次派出劊子手,來到識字嶺。《毛澤東VS蔣介石: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描繪了當時的情景:“只見楊開慧匍匐在荒草地上,枯草上浸透了一大片血跡,血還在流,還有一絲氣息。披肝瀝膽的痛苦,她的嘴里已啃滿了泥沙,兩只手深深地摳進了泥土里,地上留下了兩個大坑!”

冷血的劊子手沒有半點憐憫之心,毫不猶豫地舉槍射殺了楊開慧。
當時,毛澤東正在江西指揮“反圍剿”。聞訊后,毛澤東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他在寄給楊家的信中無比沉痛地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