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族開國皇帝中,真正草根出身的只有兩位,一是劉邦,一是朱元璋。劉邦,三代貧農(nóng)出身,小時候連個大號也沒有,人稱劉季(劉三或劉四)。素小無賴,后來混上了泗水“亭長”。(按現(xiàn)在農(nóng)村人口規(guī)模來看,“亭長”根本到不了鄉(xiāng)一級政府,也就是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小村的“治保主任”,或大村的“片書記”。)估計還拿不到國家的俸祿,也就是可以憑借著流氓行經(jīng)以及政府賦予的“治安”權(quán)力從村子里拿個“三提五統(tǒng)”,混個好肚油肚。 朱元璋就更別提了,出身更苦,家里窮的沒飯吃,少年時代就跑去當(dāng)了一陣子和尚,其實就是一個“合法”的乞討者??梢?,劉邦和朱元璋雖然都出身平民,但都屬不務(wù)正業(yè)型,都不是老實巴交的真正農(nóng)民,都見了點“世面”,也都有點無賴與豪氣,非如此又怎能出來撈世界?事實上,李自成和張獻忠何嘗不是如此?不過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以后有時間再說吧。 漢光武帝劉秀,有人說他“堪稱中國帝王中的頂峰人物。文才武略相貌人品,都達到了無人企及的程度”,其實這還真不是過譽之詞。劉秀最大的特點,就是仁德待人,愛民如子,同時也真心善待功臣。在如何對待開國功臣的問題上,劉秀在歷代皇帝中是做得最好。對待開國功臣,生活上給予高標(biāo)準(zhǔn),政務(wù)上給予一定權(quán)力,在政治上給予崇高的榮譽。劉秀命人為手下28個功臣繪了畫像,懸于凌云閣內(nèi),人稱“云臺二十八將”。這些開國功臣也非?!白R大體”,大都善始善終,留下了千古佳話。 隋、唐開國之主對待元勛,也極其優(yōu)待。唐太宗李世民甚至還效仿光武帝劉秀,也命人在皇宮凌煙閣內(nèi)高懸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時常瞻仰懷舊!事實上,“凌煙留名”也成為臣下建功立業(yè)、君上封侯拜將的同義詞。 可見,出身宗師貴族的開國皇帝都很優(yōu)待開國元勛,那么平民出身的劉邦和朱元璋做的怎么樣呢? 先說漢高祖劉邦。劉邦幾乎殺盡了功臣,而以誅殺頭號功臣韓信最具代表性。韓信自領(lǐng)兵以來,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沒有他平定北方、夾擊項羽,劉邦根本無法取得天下。但天下方定,劉邦就馬上拿掉韓信的楚王頭銜,貶為淮陰候,閑置長安。呂后又污韓信謀反,而殺之。韓信當(dāng)年也曾防了劉邦一手,乃向劉邦討了個 “三不殺”,即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劉邦也滿口答應(yīng)。韓信的意思是說,只要天在地在,你就不能殺我。結(jié)果,呂后把韓信懸掉在一個籠子里—— 不見地了;雙眼蒙上白布——不見天了;再用削尖的竹子活活捅死——不見鐵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欲致人死,何患無方?漢朝開國的頭號功臣既被如此冤殺,其他人等都不在話下,只是挨日子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