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是個「資深」的痛風患者,去年開春又一次與痛風結緣,后來一打聽,身邊的一些病友也都前前后后地出現痛風急性發作,這讓老張有些不解,難道這痛風也能傳染? 其實并不是痛風會傳染,而是痛風發作也有一定的季節性,那么痛風發作與季節又有哪些關系呢? 首先,我們先來回想一下,在一天的 24 小時中,痛風發作多見于什么時間段?為什么痛風多發生在夜間? 典型的痛風起病常發生在夜間,多數可因疼痛而夜間驚醒,相信經歷過一次的病友可能終身難忘。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這兩點: 1. 溫度下降 夜間入睡之后,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變慢,相應地體溫也降低。再加上夜間的環境溫度也較白天更低,血液中尿酸鹽的溶解度也下降。 這樣一來,尿酸鹽以無定形或微小結晶的形式析出并沉積在組織、關節中,誘發痛風。 2. 容易著涼 對于睡覺時被子蓋得少、睡相不好或是容易踢被子的朋友們來說,夜間容易著涼,就更增加了「中招」的風險。季節交替時多發痛風 我們再回頭看看痛風和季節的相關性,不難發現:痛風在季節交替之時會比較多見,特別是春秋季高發。因為春秋季節早晚溫差偏大。 那么是不是這樣就意味著夏冬季節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 也并非如此,夏冬季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容易誘發痛風急性發作的原因是不一樣的。夏季誘發痛風的因素 1. 高嘌呤飲食 先說夏季,特別是男性患者們都知道,在炎炎夏季,吃什么喝什么最爽?當然是三五個好哥們坐一起,來點冰鎮啤酒、烤個「腰子」、擼個串兒,殊不知這種飲食含有大量的嘌呤,對血尿酸的升高起到了明顯的推波助瀾作用。 2. 水分補充不夠 另外,夏季炎熱,出汗多,導致體內水分減少,血尿酸的濃度增加,如果不充分補充水分,也容易誘發急性痛風的發作。 夏季預防痛風策略:少吃燒烤、不喝啤酒、多喝水。冬季誘發痛風的因素 1. 氣溫低 前面已經提到,溫度降低,使得尿酸鹽的溶解度下降,冬天天氣寒冷,尿酸鹽本身就容易沉積。 2. 高嘌呤的火鍋或濃湯 再加上冬季北方愛吃火鍋,南方愛煲湯進補,嘌呤是溶于水的,所以這些食物也都含有非常高的嘌呤,吃到身體里產生了高尿酸,容易誘發痛風的急性發作。 冬季預防痛風策略:注意防寒保暖,少吃火鍋,少喝肉湯。 病友們可能忍不住要問:你是不是在逗我?說來說去一年四季都會出現痛風急性發作啊。 其實確實如此,痛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很難說哪個季節特別容易發生。但是不同季節誘發的因素又略有不同。 其他的誘發因素還有:關節局部的損傷如扭傷(或長途步行、穿鞋過緊等)、感染、外科手術、過度勞累等,當然,還有痛風本身是由于自身的嘌呤代謝出現問題,很多情況下,不得不需要藥物治療。 雖然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目前都是不能根治的疾病,但只要我們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注意生活飲食控制,接受正規治療,把血尿酸控制在標準水平,那么我們就可以輕輕松松地面對每一個春夏秋冬,高高興興地享受每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