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它不發作的時候,很容易被忽視,可一旦發作起來,難忘的劇烈疼痛,令人聞風喪膽。 痛風的發生,源于體內“尿酸”濃度過高,超出自身溶解度后,會在關節腔形成細小的尿酸鹽沉淀,激活機體自身免疫系統,引發急性關節疼痛。 如果不及時治療,痛風就會往指、趾、腕、踝、膝關節等全身關節發展,所到之處,均會發生相應病變及損傷,進而給您造成種種傷害。 痛風患者都知道那疼痛的滋味,在患病初期可能沒有癥狀,突然發病會導致腫脹和劇痛甚至無法走路。嚴重的時候會出現關節畸形以及功能障礙。 痛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尿酸鹽會慢慢形成結晶并越長越大,就是所謂的痛風石。漸漸地皮下痛風石也會增多增大或在潰破處流出白色尿酸鹽結晶,導致劇痛,傷口難以愈合甚至無法正常行走。 養方堂醫師介紹,痛風主要包括急性發作期(疼痛期)及緩解期(無痛期),痛風緩解期正常,無疼痛等癥狀。 一些痛風患者覺得痛風急性期和緩解期的飲食原則大差不差,日常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醫生表示,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 那么痛風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時期究竟該如何正確地選擇飲食方案? 科普 痛風不同時期的飲食方案 患者在痛風急性發作期,要選擇嘌呤含量低的食物,嚴格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盡量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調味品,如咖喱、芥末、生姜等,以免興奮植物神經,誘發痛風。要堅持每日飲水2000~3000毫升,此外還可用小蘇打片等藥物堿化尿液。 在痛風的緩解期,可適量選擇嘌呤含量中等的食物,水果蔬菜和主食基本與正常人飲食相同。對于肉類和海鮮類,要在量上控制。在種類上要精挑細選,選擇嘌呤含量相對較低的種類。選用合理的食物烹調方法,可以減少嘌呤的攝入,比如將肉類煮熟后棄湯食用。 尿酸高以及痛風患者要遵循七條飲食控制原則: 按照食物的嘌呤含量,我們將其分為高嘌呤食物,也就是痛風和高尿酸患者應該完全避免的食物;中嘌呤食物,建議嚴格限量,在痛風急性發作期不要食用;低嘌呤食物,食用時稍加注意。具體哪些食物屬于哪一類,參見以下表格: 總之,管住嘴、邁開腿、控體重、多飲水、勤就診、堅持規范化治療,就能逐漸減少痛風發作,直至不再發作,最終逆轉和控制痛風。 中醫認為痛風發病內是因為脾虛伴有血熱,外是感受濕邪、風邪、寒邪,互交互織,從而導致痰濁凝澀,脈道阻塞不通則痛。故健脾去血熱為治其本,祛除風寒濕邪,祛痰降濁,活血通絡為其標。 適當食用一些藥食同源的中藥,如膏方或湯料,既可以降低尿酸,又可以長期服用,也不用擔心過多的副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