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樹芽征即小葉核心分布的結節,源于小氣道本身的疾病,HRCT表現為與支氣管血管束或小葉核心相連的、直徑3~5mm大小的結節影、短線狀影或分叉狀結構。 樹芽征代表小葉中心性分支結構呈發芽的樹枝狀。本征象代表一類細支氣管內及其周圍的病變,包括黏液嵌塞、炎癥和/或纖維化。與肺的周邊部更加明顯,常伴發大氣道的異常。尤其常見于彌漫性全細支氣管炎癥,分枝桿菌的氣道內播散和囊狀纖維化。 2空氣半月征(海蚌含珠征)半月形空氣影將空洞壁與洞內腫塊分開。該征象通常被認為是曲霉菌移植到已有的空洞內或在血管侵襲性曲霉菌病中梗死的肺收縮的結果。但該征象也見于其他情況,包括結核病、Wegener 肉芽腫、空洞內出血和肺癌。真菌感染常常發生與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尤其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移植或器官移植患者,非機遇性感染的原發性肺曲霉菌感染很少見。 3鋪路石征系磨玻璃影的背景下同時伴有網格狀或細網格狀小葉間隔和小葉內間隔增厚。 表現為磨玻璃影背景上小葉間隔和小葉內線增厚,呈現不規則的鋪路石征。鋪路石征常與相對正常肺組織分界清楚,邊緣規則。該征象最早報道于肺泡蛋白沉積癥,也可見于其他類型同時累及肺間質和肺實質的彌漫性肺疾病,包括脂性肺炎。 4空氣支氣管造影征在大片肺實變病灶內的細條狀空氣密度影,或直徑1mm的小泡狀空氣密度影,連續的幾個層面都能出現,其支氣管壁柔軟,無僵硬感,分支自然,支氣管徑由粗變細。這是肺炎征象,肺炎實變可有下述改變: 1、肺段、肺葉的實變,其間的支氣管像多無狹窄。 2、兩肺多發結節狀高密度,病灶大小多不足1cm,邊緣模糊,一般多分布在兩肺下葉; 3、兩肺多發的片狀高密度影,病灶形態不規則且模糊,沿支氣管分布,中下肺野多見,病灶內可見支氣管影像; 4、磨玻璃密度影,病變緊鄰胸膜分布,早期密度很低,這是一些炎性病變的早期征象,如非典型性肺炎; 5、呈球形改變,也可呈不規則形腫塊,病灶邊緣模糊,可見參差不齊毛刺樣結構。 5袖口征中軸的支氣管血管周圍間質增厚而形成的袖口狀改變,與支氣管血管束同義。 6枯樹枝征在肺大片實變陰影中,有較大的充氣支氣管影像,而較小的支氣管不顯影,支氣管管壁不規整,凹凸不平,廣泛性狹窄、僵硬、扭曲。該征和肺炎中的充氣支氣管不同的是小支氣管不顯影,充氣的大支氣管管壁不規整,凹凸不平,廣泛性狹窄、僵硬、扭曲,走形不自然;該征象是肺泡癌的特征性表現,無論從發病機制和影像表現都和肺炎的充氣支氣管征有本質的區別。 7馬賽克征(馬賽克灌注)馬賽克征表現為肺密度增高區和肺密度減低區夾雜相間,呈不規則的補丁狀或地圖狀。吸氣相上的馬賽克征可能是由浸潤性肺疾病、空氣潴留或血管阻塞引起。呼氣相的馬賽克征更加明顯,則可確定有空氣潴留引起。即由細支氣管腔阻塞等導致換起不良部分的肺缺氧,并引起反射性小血管收縮,氣體潴留,局部血管收縮和氣體的潴留,導致受影響區域的肺組織密度減低。而血流分配到那些正常肺組織區的密度則增高,表現為相應肺密度區域的增高。這種異常的低密度和正常肺組織的相對高密度結合起來,就形成了所謂的“馬賽克分布”。歸納起來,這種征象的形成主要有下述幾類疾病: 8劍鞘樣氣管9印戒征支氣管擴張的典型征象,較大的環狀含氣影(印戒的指環)為擴張增厚的支氣管,其相鄰小的軟組織影(指環上鑲崁的寶石)為伴行的肺動脈影。 10鑲嵌征Mosaic perfusion or mosaic sign,肺內血流的灌注不均導致的HRCT上肺野密度的不等。一般指吸氣末所見。 11空洞征13毛刺征在平片或CT肺窗上常常可以看到自肺內腫塊或結節邊緣向肺周圍實質伸展的、不與胸膜相連的放射狀無分支短線狀影。小于5mm的毛刺稱為短毛刺,大于或等于5mm的稱為長毛刺。肺結節或腫塊邊緣有很多種情況,鋸齒、尖角、三角形、分葉等,其中前三種情況稱作棘突征,這些情況都和現在的毛刺征有些不同;邊緣線條影如果和胸膜相連則稱作胸膜凹陷征;如果邊緣線條有分支,則為血管影。 范卡主任 |
|